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ClO_2)杀灭拟柱孢藻过程中不同条件下柱孢藻毒素(CYN)随时间的释放规律,对释放量与时间数据进行曲线方程拟合,并以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反应时间拟柱孢藻细胞形态,对柱孢藻毒素的释放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初期5 min内CYN释放率随时间延长快速提高,随后增长缓慢,30 min后趋于稳定。ClO_2投加量影响了CYN释放速率,1.0 mg/L ClO_2投加量时CYN释放率要高于0.5 mg/L和0.7 mg/L时,但在反应2 h后不同ClO_2投加量的CYN释放率趋于接近。拟柱孢藻初始浓度对CYN释放率的影响不明显。CYN释放率在酸性条件下高于中性和碱性条件。随反应温度升高,CYN释放率逐渐升高。各种反应条件下CYN释放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曲线方程来表示。藻细胞形态随反应时间延长发生变化。ClO_2投加量增大,藻细胞结构的破坏程度加剧。在反应初期CYN释放是通过扩散作用而并非由细胞壁的破裂而致。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挥发性有机物的感官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刘舒乐  王伯光  何洁  唐小东  赵德骏  郭薇 《环境科学》2011,32(12):3582-3587
采用自制低温吸附装置和臭气袋采集了广州典型城市污水厂6个处理车间的空气样品.应用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恶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和含量,参照国标的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量样品的恶臭浓度,并针对恶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感官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城市污水处理厂检测出烷烃、烯烃、芳香烃等7大类共70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30种属于恶臭挥发性有机物,它们的浓度范围为0.37~1 872.24μg.m-3,在污泥脱水、污泥浓缩和曝气池最高;②主成分分析可以将主要恶臭挥发性有机物分为苯系物、卤代烃、醛类、碳氢化合物和含氮、硫的挥发性有机物5类;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能建立化学浓度与恶臭感官浓度的定量表达式,计算出恶臭挥发性有机物对该厂恶臭气味的贡献率占25%,感官浓度的预测值和实测值拟合良好,建立的预测方程对污水处理车间低浓度恶臭挥发性有机物的敏感度高于人鼻嗅辨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周咪  王伯光  赵德骏  张春林  古颖纲 《环境科学》2011,32(12):3571-3576
选取广州市猎德污水处理厂进行为期4 d的现场采样,采用PFPH衍生化-GC/MS联用技术分析恶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和含量水平,研究它们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在该污水处理厂共检测出18种羰基化合物,其中具有恶臭气味的组分包括15种,它们在6个处理车间的浓度范围为0.39~19.92μg·m-3,总浓度均值为(68.66±10.05)μg·m-3.采取归一化方法获得了该类污染源的恶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成分谱,并发现了分子标志物为甲醛、乙醛、丙醛、2-丁酮、丁醛和己醛,它们占该成分谱总含量的78.91%,其中己醛含量最高,浓度均值达到11.71μg·m-3.应用恶臭面源源强的计算方法,估算出该污水处理厂恶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年排放总量为2 302.33 kg·a-1,各车间的排放量贡献率由高至低为:生化池〉浓缩池〉A级曝气池〉提升泵房〉沉砂池〉脱水机房.由于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污染排放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放量估算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何洁  王伯光  刘舒乐  赵德骏  唐小东  邹宇 《环境科学》2011,32(12):3577-3581
建立液氮浓缩采样/热解析脱附/GC/MS联用分析方法,测量了广州猎德污水处理厂6个不同处理单元及2个周边环境点中挥发性卤代有机物的组分及含量水平,研究了其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个采样点共检测出19种挥发性卤代有机物,包括11种卤代烷烃、3种卤代烯烃及3种卤代芳香烃、2种卤代酸酯等,平均检出浓度范围为n.d.~33.39μg·m-3,总浓度均值范围为34.91~127.74μg·m-3·CH2Cl2、CHCl3、CFC-12、C2H4Cl2、CFC-11、C2HCl3、C2Cl4是污水处理厂主要的挥发性卤代有机物,它们主要由污水中相应物质挥发而来.脱水机房挥发性卤代有机物浓度最高,提升泵房次之,污泥浓缩池最低;研究还发现,提升泵房、曝气池及生化池的挥发性卤代有机物排放过程中受温度、湿度因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亚铁盐对来自于供水水库的含藻原水二氧化氯杀藻过程中产生的无机副产物亚氯酸盐去除的效果及亚铁盐的投加量,同时考察亚铁盐在去除亚氯酸盐的过程中的除浊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eSO4能完全去除二氧化氯杀藻的无机副产物亚氯酸盐。FeSO4在去除亚氯酸盐的同时也与二氧化氯反应而使二氧化氯的浓度降低。FeSO4的用量是亚氯酸盐和二氧化氯与FeSO4反应的理论用量的总和。在二氧化氯预氧化杀藻与投加FeSO4的时间间隔较短的情况下,FeSO4的投加量按照初始投加量70%的二氧化氯与FeSO4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确定,此时亚氯酸盐能完全被去除。FeSO4在去除亚氯酸盐的同时具有除浊作用,在饮用水的净化中可以减少常规混凝剂的用量,当浊度为23.3 NTU或24.3 NTU时,不需再投加常规混凝剂。FeSO4的絮凝作用对除藻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酢浆草提取液(OX)、猪粪提取液(PM)以及味精厂废水(MGW)对土壤中Ni、Co的作用。结果表明,OX提取液原液对土壤中的Ni、Co有较好的活化作用,其活化比例分别达到4.8%和14.6%,但稀释后效果大幅度下降;MGW原液可活化土壤中的1.6%的Ni,但对Co的活化效果较差;PM提取液则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OX提取液的pH值与Ni、Co总活化比例之间呈显著幂相关,可能是由于受到多种酸性活性成分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来自某饮用供水水库的拟柱孢藻,研究二氧化氯投加量、藻的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含量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效果的影响,探讨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的去除拟柱孢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拟柱孢藻的杀灭率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着pH的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杀藻量随着藻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氮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基本没有影响。对于以拟柱孢藻为优势藻的某饮用供水水库原水,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0.5 mg/L,聚合氯化铝1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一起投加。在此条件下,除藻率为98.90%,余浊为1.59 NTU。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说明影响除藻率的因素依次为:二氧化氯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顺序。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二氧化氯投加量、小球藻的初始浓度、pH、有机物和氨氮含量对ClO2杀灭来自于水库水的小球藻的影响,考察了ClO2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时去除小球藻的效果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lO2在投加量1.1 mg/L下,接触10 min,小球藻的杀灭率为71.93%。小球藻的杀灭率随着ClO2投加量的增大和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提高,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氨氮含量对小球藻杀灭的效果影响很小。在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下,小球藻的杀灭率均随pH升高而急剧下降,而在中性至弱碱性区间内,藻的杀灭率随pH升高而缓慢下降。对于某以小球藻为优势藻的供水水库源水,ClO2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藻的去除率高达98.47%。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5 mg/L,聚合氯化铝为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同时投加。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杀灭小球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二氧化氯投加量、小球藻的初始浓度、pH、有机物和氨氮含量对ClO2杀灭来自于水库水的小球藻的影响,考察了ClO2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时去除小球藻的效果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lO2在投加量1.1 mg/L下,接触10 min,小球藻的杀灭率为71.93%。小球藻的杀灭率随着ClO2投加量的增大和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提高,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氨氮含量对小球藻杀灭的效果影响很小。在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下,小球藻的杀灭率均随pH升高而急剧下降,而在中性至弱碱性区间内,藻的杀灭率随pH升高而缓慢下降。对于某以小球藻为优势藻的供水水库源水,ClO2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藻的去除率高达98.47%。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5 mg/L,聚合氯化铝为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同时投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二氧化氯投加量、接触时间、pH值下二氧化氯杀藻中亚氯酸盐的生成规律及其他水质条件(藻初始质量浓度、有机物和氨氮)对亚氯酸盐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氯酸盐生成量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放置2 h,生成的亚氯酸盐占二氧化氯初始投加量的10%~30%。二氧化氯杀藻的水样放置时间越长,开始生成亚氯酸盐的pH值就越低。放置30 min时生成亚氯酸盐的起始pH值为6,放置70 min时起始pH值为3.9。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盐的生成量随pH值增大而增大;而从中性到碱性,亚氯酸盐增加缓慢。藻初始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超过14.93μg/L时,亚氯酸盐的生成量随藻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有机物促进了亚氯酸盐的生成,但亚氯酸盐的生成量并没有随有机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大氨氮质量浓度,亚氯酸盐的生成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