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43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一种高炉水渣负载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BFS)材料,并将其用于废水中土霉素(OTC)的去除.本研究通过SEM、XRD和BET等手段分析了S-nZVI@BFS的表面结构特征,探讨了反应时间、OTC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和共存六价铬[Cr(Ⅵ)]等对其去除OTC的影响.结果表明,S-nZVI@BFS表面均匀负载了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S-nZVI@BFS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141.986 m2·g-1和0.388 cm3·g-1.S-nZVI@BFS表面活性点位的利用率随OTC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当OTC初始浓度从10 mg·L-1增加到100 mg·L-1时,S-nZVI@BFS对OTC的去除量从20.12 mg·g-1增加到202.74 mg·g-1.S-nZVI的等电点为7.2,较低pH有利于S-nZVI@BFS对OTC的去除,当pH从3增加至11时,S-nZVI@BFS对OTC的去除量从99.78 mg·g-1降低至41.12 mg·g-1,降解机制由Fendon氧化和络合沉淀作用向静电吸附转移.Cr(Ⅵ)与OTC在S-nZVI@BFS去除体系中存在明显竞争关系,Cr(Ⅵ)对OTC的去除存在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62.
为识别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的演变趋势,揭示呼伦湖水体氟化物浓度畸高的原因,于2015—2020年对呼伦湖入湖河流、湖周地下水、湖泊水体中氟化物(以F-计)浓度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2005—2014年历史数据分析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8—2019年,呼伦湖全湖水体氟化物浓度平均值在2.27~2.42 mg/L之间,年均值为2.36 mg/L,4个季节平均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表现为四周低、中间高的分布趋势,冬季则相反.3条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乌尔逊河和呼伦沟河水体中氟化物浓度显著低于湖体,分别为(1.14±0.36)(0.84±0.14)和(0.33±0.08)mg/L,氟化物入湖通量分别为236.41、396.31和301.29 t/a,地下水和入湖河流输入是呼伦湖水体氟化物的主要来源.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浓度主要在特殊气候地理条件引起的高自然本底环境下,受pH、湖体蓄水量和冰封作用的共同影响.研究显示,入湖河流、地下水等输入的氟化物在强蒸发作用下富集浓缩且缺少氟化物出湖途径是造成呼伦湖水体氟化物浓度畸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蒲河中致嗅类VOSCs(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吹扫捕集(P&T)与气相色谱(GC)/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联用方法,测定水样中14种致嗅类VOSCs的质量浓度,采用相关性分析确定水质因子〔ρ(DO)、ρ(NH3-N)、ρ(CODCr)、ρ(BOD5)〕对ρ(∑VOSCs)空间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所调查的27个采样点中各目标化合物均有检出,ρ(∑VOSCs)的范围为85.82~1 766.04 ng/L;DMS(甲硫醚)为最主要的污染物,ρ(DMS)平均值为114.29 ng/L,检出率为96.30%,变异系数为0.42. ρ(DO)与ρ(∑VOSCs)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751,对ρ(∑VOSCs)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其次是ρ(NH3-N),Pearson相关系数为0.441;ρ(CODCr)和ρ(BOD5)与ρ(∑VOSCs)不相关.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石油罐区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为有效增强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并实现对事故的早期预警,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和灰色模型(GM)理论,建立出石油罐区安全监控预测模型。首先,研究了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改进的最优加权融合算法,并将其作为一级(特征级)融合模型,其次,介绍分析了灰色预测理论及GM(1,1)模型的实现过程,最后建立出基于GA-BP神经网络算法的二级(决策级)数据融合模型,并得到石油罐区安全监控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5.
旅游和区域大气污染对四川九寨沟气溶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九寨沟连续监测了总悬浮颗粒物(TSP)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旅游活动显著增加了空气中TSP、SO42-、Ca2+、K+、NH4+和NO3-的含量,而Na+、Mg2+和Cl-则主要来自自然源;旅游强度最高时期(6~10月),降水对空气的清洗作用最强,气溶胶污染程度为全年最低;旅游强度较低时期(1~3、4~5和11~12月),降水量较低且西北沙尘易在春季抵达九寨沟,所以气溶胶污染程度较高;区域燃煤可能是气溶胶[SO42-]:[NO3-]比值较高的原因;生物质燃烧可能是K+在秋末至次年初春较高的原因之一.九寨沟大气环境已明显受当地旅游活动和污染物长距离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松江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干善军同志作为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之一,已于2013年6月中旬前往西藏。干善军与我们杂志有着不解之缘.他是杂志的通讯员,也是杂志的热心读者和撰稿人。他的《松江区腾笼换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十年安监路.相伴来见证》等文章让人印象深刻。在他临行前.记者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67.
老化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碱性农田土壤氨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老化(自然老化、高温老化、冻融循环老化)玉米秸秆生物炭对黄土高原碱性农田土壤氨氧化作用的影响,以玉米秸秆粉末和新鲜玉米秸秆生物炭为对照,在分析不同材料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将其按2%(质量比)与土壤充分混匀,开展为期85 d的室内静态土壤培养实验,研究土壤氨氧化速率、氨氧化细菌数量、无机氮含量和p H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将玉米秸秆400℃热解制成生物炭后,其p H增大4;与新鲜玉米秸秆生物炭相比,老化作用(自然老化、高温老化和冻融循环老化)使生物炭的p H分别降低0.30、0.50和0.99,表面羧基数量分别增加0.031、0.236和0.376 mmol·g~(-1),比表面积分别增大3.43、2.19和0.99 m~2·g~(-1)。室内培养实验表明,碱性农田土壤的氨氧化作用主要源自微生物氧化。土壤培养1周以后(稳定期),同一采样时间点,与玉米秸秆粉末和新鲜玉米秸秆生物炭相比,自然老化、高温老化和冻融循环老化玉米秸秆生物炭均提高了土壤的氨氧化速率(分别介于95.4~138.1、112.6~152.0和137.8~167.8 nmol·g~(-1)·h~(-1))和氨氧化细菌数量(分别介于3.16×10~5~6.65×10~5、3.55×10~5~7.06×10~5和3.35×10~5~8.01×10~5 g~(-1)),促进程度表现为冻融循环老化生物炭高温老化生物炭自然老化生物炭。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各处理土壤NH_4~+-N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NO_3~--N和NO_2~--N含量呈增加趋势。该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解老化玉米秸秆生物炭还田对碱性农田土壤氨氧化作用的影响,对土壤氮肥生物有效性的提高有指导意义,可为生物炭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8.
生物炭吸附硫化氢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期勇  梁铭珅  许文君  黄丹丹 《环境科学》2021,42(11):5086-5099
硫化氢(H2S)是现代社会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气体污染物之一,具有高毒性、腐蚀性和污染性,若处理不当会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生物炭因具备良好的吸附特性以及低成本和制备来源广等优点,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生物炭吸附硫化氢技术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影响生物炭吸附硫化氢的因素复杂多样,需要对相关知识和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从生物炭特性、吸附影响因素(生物质原料、热解温度、热解停留时间、粒径)、调控手段(包括湿度、吸附温度、吸附操作条件、改性活化)以及吸附硫化氢机制,对国内外生物炭吸附硫化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选择合适的生物炭原材料、制备条件和优化生物炭吸附条件,从而为实现生物炭对硫化氢的高效去除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9.
汇晗  小君 《安防科技》2013,(7):38-38
电流是一种能量,是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的,电只有形成电流才能实现能量的转换,电流通过用电器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能量,同时消耗掉电能,这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器不使用时,切断了电源,没有形成电流,没有实现能量的转换,会不会耗电?如果在电器不使用时?不拔出插头,会有什么影响呢?对电器本身的影响我们知道,用电器开关的金属片距离都很近,开路时只是切  相似文献   
70.
猛然撕裂我们神经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0多天,让15亿中国人同悲的全国哀悼日也在肃穆和感伤中走过了5天。这段时间,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悲伤、疼痛、泪水和死亡——倒塌的房屋、进裂的山体、被废墟掩埋的躯体……时间变得漫长而焦灼,充斥在电视和报纸上的都是有关地震的消息,不断增加的伤亡数字、无休止的余震、时常短缺的物资,甚至堰塞湖、泥石流、塌方……无不时时揭开压在我们心中的疼痛和哀伤,让每一个中国人泪眼婆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