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通过水体中病原菌与疾病的剂量-健康反应关系、疾病与经济损失的健康反应-经济价值关系的建立,明确了疾病经济损失与水体污染之间的模型关系,并利用统计分析和人力资本法对疾病引起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量化分析,建立了健康效益的评价方法与模型,将其应用于西安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健康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全面的污水再生利用将给西安市带来1 089 051.70元/a的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52.
活性炭应用于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原料来源广泛、工艺适应范围广、环保性能好、脱硫过程不耗水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简要介绍了我国SO2的污染现状及目前各种脱硫技术,采用干法脱硫工艺,着重对影响脱硫效率的反应温度、烟气中O2体积分数、SO2体积分数和活性炭粒径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的降低有利于提高脱除SO2的效率;2)烟气中O2体积分数越高,活性炭脱硫效果越好,活性炭脱硫能力与烟气中O2体积分数成正比;3)烟气中SO2体积分数越低,活性炭脱硫效果越好,活性炭脱硫能力随SO2体积分数增加而降低;4)活性炭粒径对活性炭的脱硫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3.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通过一段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短程反硝化工艺处理主流厌氧消化出水.在溶解氧浓度(DO)维持在(1.45±0.15)mg·L-1的条件下,出水TN低至(10.7±2.4)mg·L-1、NH4+-N转化率达到(86.8±4.5)%,平均TN去除率为(78.9±4.9)%(最高达84.0%)、TN...  相似文献   
54.
通过厌氧发酵4阶段动力学实验、产甲烷抑制实验及单一VFA的产甲烷动力学实验,探明了厨余和污泥共发酵过程中,典型组分对其潜在的酸积累类型以及甲烷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组分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的VFA组成比例以及单一VFA的产甲烷化动力学特性,对其产甲烷潜能及速率有着决定性影响。乙酸的甲烷化速率高达44.80 mL·d~(-1),丁酸略慢于乙酸,而丙酸和戊酸的甲烷化速率不足乙酸的1/2,其中丙酸的延滞期长达1.76 d。因此,产酸类型以乙酸为主的污泥、菜类在产甲烷阶段不存在延滞期;而蛋肉类及油的产甲烷速率受到丙酸、戊酸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相对较慢。通过调整共发酵基质配比不仅能够提高发酵潜能,还能够优化VFA组成比例,实现较高的甲烷产率及甲烷化速率。  相似文献   
55.
该研究采用藻菌颗粒污泥处理酒糟废水,探究处理过程中藻菌颗粒污泥理化性质的变化和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发现,藻菌颗粒污泥中真核生物群落中绿藻门丰度最高,原核生物群落中蓝藻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总占比超过90%。在无曝气连续培养14 d后,藻菌颗粒污泥对酒糟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磷酸盐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6%、65%、69%、92%和91%,表明藻菌颗粒污泥工艺具有处理实际废水的潜力。同时,藻菌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中多糖(EPS-PS)和蛋白质(EPS-PN)的含量分别由3.52 mg/g VSS和14.07 mg/g VSS升高至9.30 mg/g VSS和20.48 mg/g VSS,表明增加的EPS-PS和EPS-PN可以维持藻菌颗粒污泥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藻菌颗粒污泥对酒糟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且能在处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6.
选取昆明翠湖不同功能区表层沉积物,分析其氮的赋存形态与质量比分布特征,探讨上覆水、间隙水与沉积物各指标间的响应关系及污染现状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翠湖表层沉积物总氮(TN)质量比为564 mg/kg~4 602 mg/kg,且沿水流方向增大;可转化态氮(TTN)含量变化差异性较小,以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和强碱可提取态氮(SAEF-N)为主;上覆水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p H值、TN和间隙水p H值、氮盐、COD及沉积物氮赋存形态对翠湖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含量分布与变化存在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57.
分析了大弹涂肌肉、腮、脏脏、内脏(不含肝脏)以及卵巢等不同器官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并以不这原型谷胱甘肽含量较高的肝脏和 卵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将大弹涂鱼暴露于0,0.05,0.2和0.5mg/L等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3d,比较这两个器官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苯并(a)芘肋迫下,大弹 涂鱼肝脏和卵巢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表明肝脏和卵巢都是代谢苯并(a)芘的主要器官,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显著升高表明机体对苯并(a)芘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58.
苯并(a)芘和芘暴露对梭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浓度范围0.1-0.5ug/L的苯并(a)芘和芘的短期暴露(7d),50ug/L浓度组造成梭鱼肝脏SOD活性先抑制后诱导的效应,5ug/L浓度在7d的暴露中,SOD活性未出现诱导而是抑制。同样在50ug/L浓度下,苯并(a)芘暴露4d后SOD活性出现诱导,而芘在暴露7d后才出现诱导,这间接反映了苯并(a)芘和芘的毒性大小。这些结果说明梭鱼肝脏SOD活性与苯并(a)芘和芘暴露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海洋环境多环芳烃污染监测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9.
应用气液两相流模型模拟湖泊风生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基于两相流理论的三维相间界面计算模型模拟湖泊风生流,并采用交错网格的有限体积法求解。该模型应用于昆明市滇池的风生流模拟,实际计算表明该模型算法程序简单,计算结果合理,能较真实的反映湖泊风生流的流态特征。  相似文献   
60.
从褐菖鲉肝脏中克隆了热休克蛋白HSC70基因,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HSC70基因的定量检测方法。为检测该方法的可行性,将褐菖鲉分别暴露于石油水溶性成分(water-soluble fraction,WSF) 20、60、180 μg·L-1 1 d后,利用real-time PCR及LAMP技术同时测定褐菖鲉肝HSC70 mRNA表达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证实LAMP技术可用于褐菖鲉肝HSC70基因的定量。为更细致了解石油WSF影响褐菖鲉肝脏HSC70基因表达的剂量-效应关系,将褐菖鲉分别暴露于25、50、75、100、125、150、175 μg·L-1 WSF中,5天后采样,用LAMP技术定量检测HSC70 mRNA。结果表明,HSC70 mRNA表达量在50 μg·L-1浓度组即被显著诱导,在75 μg·L-1浓度下达到最大值,这说明褐菖鲉肝HSC70基因对石油污染较敏感,有潜力作为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