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安全科学   322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49篇
综合类   789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141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常州市臭氧污染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HYSPLIT4模式,计算了2013—2015年常州市臭氧(O_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和常州市PM2.5、PM10、SO2、NO2、O_3数据,分析了O_3超标日不同类型气团来源对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并利用引入权重因子后的潜在污染源贡献函数分析了影响常州市O_3超标的潜在污染源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州市O_3超标期间易受到东南和西南方向气流影响,其中从东海和黄海途经浙江东北部、上海、江苏南部等地的东南气流占比达50%以上。自内陆途经黄山-湖州-宜兴到常州的气流对应的O_3平均质量浓度最高,为116μg/m3。自山东经枣庄-宿迁-淮安-泰州-苏州-无锡到常州的气流对应的O_3平均质量浓度最低,为78μg/m3,但该气流对应的SO2和NO2平均值为各聚类中的最高。影响常州市O_3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在常州周边200 km以内的区域,且集中在从南京至上海的长江下游沿线区域和杭州湾区域;其中太湖湖区为重点污染源源区之一。O_3超标日影响常州NO2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和上海3个区域,太湖周边的常州、无锡、苏州和湖州等几个临近城市为潜在的重点污染源区。与影响常州O_3的WPSCF高值区相比,影响NO2的高值区分布范围更大、距离更远。影响常州O_3的潜在污染源区分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源大气污染物的高排放区域较为一致,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O_3污染与本区域的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安全处理,通过机械力化学法活化循环流化床燃煤固硫灰,探讨了球磨样品制备固化体的参数。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手段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固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垃圾焚烧飞灰掺加比为60%,球磨转速为600 r·min-1,球磨时间为5 h,养护温度60 ℃时的固化体28 d和56 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15.6 MPa和17.9 MPa,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得固化体中Zn、Pb、Cu、Cd和Cr重金属浸出量均低于GB 5085.3-2007规定限值。XRD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在水化过程中,该混合体系生成了水化硅酸钙(C—S—H)、斜方钙沸石和钙矾石(AFt)等水化产物,并且C—S—H凝胶可通过物理包裹的形式固化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斜方钙沸石和钙矾石以化学吸附的方式使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离子达到固化/稳定化效果,实现了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安全处理。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螯合剂去除水中Cu^2+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报道了用海虾、蟹壳为原料制取的脱乙酰度为69%的壳聚糖,在电解质存在下螯合絮凝除铜的方法,对Cu^2+浓度为20-60mg/l的水样,除铜率为99.5%。  相似文献   
14.
光解法处理有机汞污水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自由基捕捉剂亚硝基叔丁烷(MNP),2,3,5,6-四甲基亚硝基苯(ND)及苯亚甲基叔丁基氮氧化物(PBN)与ESR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二苯基汞(DPM)在胶束中光解产生的活泼自由基。结果表明:(1)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体系中,DPM光解产生苯基自由、基并可被MNP捕获;(2)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某些有机溶剂RH中,DPM光解不仅产生自由基C_6H_5,并且随溶剂不同,C_6H_5可夺取溶剂RH上的活泼氢而产生次级自由基R,它们均能被ND或PBN捕获。  相似文献   
15.
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实施以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就成为整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难点。本文以对水文地质调查的调查精度要求最高的一级评价为例,从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室内模拟和污染预测几个方面论述一级评价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总结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为广大的水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垦殖对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择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垦殖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原生沼泽湿地及其开垦21 a的水田和旱地0~40 cm不同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微生物呼吸等变化趋势,以揭示垦殖对会仙喀斯特湿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垦殖导致会仙喀斯特湿地土壤呈现偏酸性和养分含量降低的趋势,垦殖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氮(AN)、全磷(TP)、速效磷(AP)、全钾(TK)和速效钾(AK)总体上趋于减小,并且表层土壤减小的趋势最为显著.②垦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的相对比例关系,水田土壤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高,而土壤真菌数量则在旱地最高(P<0.001).③垦殖降低了各土层蛋白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旱地的数值最低.④垦殖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基础呼吸(BR)、呼吸势(PR)和微生物熵(qMB)总体上均趋于减小,代谢熵(qCO2)在湿地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在水田和旱地则一致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土层的MBC、MBN、BR、PR和qMB普遍呈现出湿地 > 水田 > 旱地的趋势.qCO2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表现为湿地 > 水田 > 旱地,而在20~30 cm和30~40 cm土层则表现为旱地 > 水田 > 湿地.综上,垦殖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土壤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对旱地土壤影响较为严重.在会仙喀斯特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应减少垦殖旱地和水田的面积,退耕恢复湿地面积.  相似文献   
17.
酸和热处理对海泡石结构及吸附Pb2+、 Cd2+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比表面积分析等研究了酸和热处理对天然海泡石结构的影响,并考察不同处理后的海泡石样品吸附重金属Pb2+、Cd2+性能.结果表明,海泡石比表面积均随盐酸浓度、处理时间的增加而略有增大,而结构无明显变化,0.5 mol·L-1 HCl处理时,天然海泡石中的CaCO3未能被完全去除,6.0 mol·L-1 HCl处理72 h时,海泡石比表面积达到最大301.47 m2·g-1.盐酸热处理并不能提高海泡石的比表面积,也不会使海泡石结构产生明显变化.不同类型酸处理对海泡石比表面积提高顺序依次为:HCl>HNO3>H2SO4;海泡石经焙烧后比表面积迅速下降,由100℃的21.44 m2·g-1下降到900℃的0.17 m2·g-1.重金属吸附实验表明,盐酸处理浓度和时间对海泡石吸附Pb2+、Cd2+离子性能无明显影响;不同酸处理对海泡石吸附Pb2+、Cd2+离子性能存在一定影响,H2SO4处理后海泡石对Pb2+、Cd2+离子吸附量明显高于HCl和HNO3处理.海泡石焙烧处理后对Pb2+离子吸附量无明显影响,但对Cd2+离子吸附量在焙烧700℃以上时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玛纳斯河流域是中国干旱区最具代表性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三大生态系统表现出的区域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状况有所分异,所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根据流域土地利用和水资源数据库,在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的基础上,针对流域不同分区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选取相应的17个生态风险评估指标,建立了生态-经济风险性评价模型,对流域各个生态经济功能亚区的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Ⅰ1,Ⅱ1,Ⅱ2,Ⅱ3,Ⅲ1,Ⅲ2和Ⅲ3亚区的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在增大,说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而Ⅰ1和Ⅱ4亚区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指数存在波动;Ⅰ,Ⅱ和Ⅲ三个大区中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Ⅰ1,Ⅱ1和Ⅲ1亚区。评价结果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因而对流域可能出现的灾害性的环境问题及由此引起的巨大的经济损失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19.
构建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的城市交通结构,是实现交通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基于绿色交通理念,构建了城市交通结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运用满意度函数,量化了当前济南市四种机动化交通工具的最优交通出行结构.结果 发现:(1)地面公交、出租车、私家车、轨道交通最优比例分别为45.63%、1...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小半径圆曲线路段反光环线形诱导的有效性,首先,基于E-prime平台开展室内仿真模拟试验,并以弯道判断准确率和判断时间作为衡量驾驶员曲率感知能力的评价指标;然后,选择20名驾驶员作为被试,分别测量被试在不同行车场景条件下的数据;最后,统计分析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当反光环的数目少于3个时,被试的弯道判断准确率与反光环数目显著正相关,判断时间与反光环数目显著负相关;当反光环数目多于3个时,被试的弯道判断准确率与反光环数目不再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判断时间减少幅度不大。相比于布设4个线形诱导标志的方案,采用3个反光环的方案能够使驾驶员在更短的时间内对隧道小半径圆曲线路段的线形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