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重大举措.在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排放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我国实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清单、摸清底数,开展不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盈亏测算,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指标的分配,系统谋划...  相似文献   
82.
张涵  姜华  高健  李红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3):611-620
近年来,我国总体上呈现出PM2.5浓度显著降低,臭氧(O3)浓度波动上升的趋势,对我国大气复合污染协同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厘清PM2.5与O3污染形成机制,对于制定PM2.5与O3协同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较为全面地梳理现有研究基础上,分析了PM2.5与O3污染的形成机制及影响二者关联性的因素,介绍了PM2.5与O3协同防控治理的内涵与思路. 结果表明:PM2.5与O3浓度呈高度非线性关系,二者相关性受光照辐射强度、光照时长、风速、相对湿度、地表边界层高度以及经度差异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 PM2.5与O3的协同控制应主要从控制反应前体物排放着手,主要包括管控NOx、VOCs、HONO、NH3以及人为氯等排放. 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在PM2.5与O3协同防控中存在基础科学研究不足和污染控制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在未来还需要重视多个尺度和空间维度的PM2.5与O3复合污染机理研究、模拟试验研究和预测演变研究,为制定更加准确、量化、高效的控制对策提供支撑;同时,需要加强前体物排放管理力度,完善国家级、省级层面的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未来治理PM2.5与O3复合污染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在此背景下准确掌握大气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来源是精准治污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技术(CCSEM)的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单颗粒分析效率,为实现颗粒物精细化源解析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本文介绍了CCSEM技术的原理、特点、测试流程及技术发展,梳理了CCSEM在大气颗粒物的理化性质、来源解析及健康效应中的研究成果,总结了CCSEM的发展前景及局限性. 结果表明:CCSEM可通过自动化测试快速获取更全面的颗粒物信息,后处理功能便于快速掌握颗粒物污染源精细化信息,寻找部分隐匿的污染源,对比不同区域颗粒物类型的差异,并获取颗粒物精细化源解析结果. CCSEM对重金属等有潜在健康危害的高原子序数元素有较高的识别效率,可应用于颗粒物健康效应研究. 因此,CCSEM在大气颗粒物精细化源解析及健康效应研究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CCSEM在颗粒物识别、分类标准及分析时效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未来应通过加强CCSEM形貌识别提高颗粒物的识别效率,结合单颗粒源谱数据库制定更科学的颗粒物分类规则,以及加强采样、测试及分析的连贯性以提高分析时效性.   相似文献   
84.
欧洲的大气颗粒物监测及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最先出现在欧洲.早在17世纪中期,英国人约翰·伊布林就在其著作《驱逐烟气》中描述了城市空气污染.此后几个世纪,陆续有一些作家和科学家对欧洲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现象进行了形象的描写和阐述,并逐渐引起了人们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随着欧洲国家针对大气污染特征、成因、控制的持续深入,系统的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管理体系逐渐形成,其中大气环境监测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展成为促进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85.
玉米秸与鸡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与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玉米秸与鸡粪在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的厌氧消化产气性能和协同作用效果。设计了9种玉米秸与鸡粪的混合比例(1∶0、1∶1、1∶2、1∶3、1∶4、2∶1、3∶1、4∶1、0∶1),每种比例分别在3个不同负荷(50、65和80 g/L)下进行混合厌氧消化。结果表明,与未预处理玉米秸与鸡粪混合厌氧消化相比,NaOH预处理玉米秸与鸡粪混合厌氧消化的单位TS产气量提高了5.5%~62%。当预处理玉米秸与鸡粪的混合比例为1∶2、上料负荷为50 g/L时消化产气性能最好,此时的累积甲烷产量达到19 488 mL,比相同负荷下单一玉米秸厌氧消化的累积甲烷产量高出32.6%,比单一鸡粪厌氧消化的累积甲烷产量高出11.4%。混合厌氧消化协同作用的贡献率达到7.1%~17.7%,其中玉米秸与鸡粪的比例为1∶2时,其贡献率与其他比例相比高出25%~150%。可以为粪草混合原料厌氧消化提供设计和运行依据。  相似文献   
86.
防酸工作服是从事酸作业人员穿用的具有防酸性能的专用服装,一般用耐酸织物或橡胶涂覆材料制作而成。防酸工作服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许可方可生产、经营。本文将介绍一下防酸工作服的选用及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87.
88.
防酸工作服(以下简称防酸服)是从事酸作业人员穿用的具有防酸性能的服装,一般用耐酸织物或橡胶涂覆材料制成。根据材料的不同,防酸服可分为透气型和不透气型两类。透气型防酸服有分身式和大褂式,主要适用于中、轻度酸污染场所;不透气型防酸服有连体式、分身式和围裙式,主要适用于严重酸污染场所中与酸接触的人员穿用。  相似文献   
89.
企业安全文化是确保企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因素之一。针对某油田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新阶段中表现出的不足,从渗透作用、权责体系、精细管理、全员参与4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新,并深入实践,打造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同类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0.
WPSTM-TEOMTM-MOUDITM的对比及大气气溶胶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5年夏季上海、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观测中3种不同原理气溶胶分析及采样仪的对比,考察了颗粒物个数浓度粒径分布仪(WPSTM)、锥形元件振荡微量天平(TEOMTM)以及微孔颗粒物分级撞击采样器(MOUDITM)在运行中所得数据的可比性.其中TEOMTM测量PM2.5质量浓度与WPSTM计算PM2.5质量浓度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和0.79,并发现在粗粒子颗粒物比例较高的时段二者相关性分别提高为0.91和0.84.MOUDITM分级质量浓度与WPSTM计算分级质量浓度数据对比显示,除最小粒径分级外其他分级均有较好相关性(R分布在0.76~0.92).应用2组不同对比数据推测了上海和北京观测点PM2.5颗粒物密度,研究发现上海采样点颗粒物密度约为1.70 g·cm-3,而北京采样点颗粒物密度约为1.50 g·c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