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光合作用光抑制的防御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比较研究了干热河谷8个造林树种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叶绿索荧光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①气孔导度雨季较高,多呈“午睡”现象的双峰曲线日进程,旱季气孔导度很低,全呈单峰曲线日进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m呈反正态分布曲线日进程,qP和φPsⅡ呈正态分布曲线日进程,白昼qNP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表明树种启动了过剩激发能耗散功能.②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值及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值从雨季到旱季都呈下降趋势,减少了对光能的吸收.③旱季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Fv/Fm值明显低于雨季值,差异显著,发生了严重的光抑制;qP和qNP值除赤桉(Eucalyptus dulebsis)变化不明显外,其余树种旱季qP值下降而qNP值上升.④对干旱、高光强、高温光保护的主动适应方式是保持较高的光化学猝灭、PSII线性电子传递效率和维持一定耗散过剩光能的能力,如降低光化学猝灭而增加非光化学猝灭来适应逆境,则是一种对生长不利的内损耗被动适应方式.图4表2参14  相似文献   
52.
双季铵盐对两种赤潮藻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双季铵盐对球形棕囊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两种赤潮生物的杀灭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双季铵盐能有效地控制和杀灭球形棕囊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其中对球形棕囊藻96h有效浓度为0.8mg·L-1,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有效浓度为0.4mg·L-1。双季铵盐具有高效、作用时效长的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赤潮藻去除剂。  相似文献   
53.
随着电子产品、汽车报废高峰期的到来,作为其基本材料的热固性塑料的废弃量增长迅速。通过对国内外废弃热固塑料资源化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废弃热固塑料资源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集困难,分类辨识技术低。由于废弃热固塑料的来源存在明显差异,在其回收体系中分别采用P-R模式、D-R模式和P-C-R模式,对不同来源的废弃热固塑料进行回收;并通过制定经济激励措施,细化并强制执行塑料分类标识标准,规范再生行业,加快废弃塑料分类辨识技术研发等对策来促进废弃热固塑料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54.
为确定新老采空区共存时本工作面的最优升压区间,提高升压效率,根据双层采空区气体涌出及自燃数值模拟结果,采用多指标区间数关联决策模型对合理升压区间进行评价和优化,以本工作面瓦斯、CO浓度与涌出量和上下覆之间等压面与进风口距离、上覆老采空区氧化带宽度和最高温度7个变量为评价指标,开展7种指标区间数关联决策研究。结果显示,现有风压基础上升压70~80 Pa即本工作面回风口风压高于上覆20~30 Pa为综合最优升压区间。现场升压结果显示,本工作面回风口风压高于上覆老空区20~30 Pa时,瓦斯、CO浓度基本未超限且上覆老采空区未发生自燃。  相似文献   
55.
张晴  莫华  徐海红  吴家玉  帅伟 《环境工程》2020,38(6):202-207
我国燃煤电厂掺烧废弃物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也暴露出底数不清、现状不清等问题。基于文献调研和国家排污许可平台统计数据介绍了国内外燃煤电厂掺烧废弃物的现状。相较国外,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掺烧生物质的项目较少,以掺烧污泥为主,包括城市污水厂污泥以及各种工业污泥,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交叉引用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和地方排放标准等,烟气、粉煤灰等污染治理措施普遍沿用电厂原有技术路线。据此,全面梳理了现阶段我国燃煤电厂掺烧废弃物存在的无序掺烧、污染物管理与排放控制要求缺失、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等环境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6.
气溶胶酸性与颗粒物性质及二次颗粒物暴发性增长密切相关.气溶胶pH难以直接测量,通常利用热力学模型进行计算.ISORROPIA-Ⅱ是常用热力学模型之一,包括不同的模式和气溶胶状态(forward和reverse模式,stable和metastable状态),研究表明,选择的模式和相态不同,其计算的pH结果也会有差异.且除模式相态选择外,还存在其他因素也会对模型结果产生影响.为探讨在我国典型城市大气污染特征下,ISORROPIA-Ⅱ合适的模式选择以及模型结果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天津市高时间分辨率在线小时数据,对不同模式和气溶胶状态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forward模式和metastable状态的pH计算结果较为理想.温度升高,pH、气溶胶水含量、半挥发性组分气溶胶相中浓度占比均降低.RH通过影响气溶胶水含量和半挥发性组分浓度影响气溶胶pH值.阳离子浓度升高均会不同程度地导致pH升高、气相中NH_3浓度升高及HNO_3浓度降低;而阴离子则相反.Ca~(2+)、 SO_4~(2-)、 NO~-_3和NH~+_4对pH影响较大;与 SO_4~(2-)相比,NO~-_3对pH影响较小; NH~+_4对pH的影响存在敏感区,高浓度NH~+_4不会导致pH持续升高.本研究可提高对ISORROPIA-Ⅱ模拟我国城市大气气溶胶pH的理解,为我国开展pH相关的二次生成机制、半挥发性组分气粒分配和污染控制措施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乙醇型发酵是3种主要厌氧产酸发酵类型之一.乙醇型发酵细菌具有高产氢效率、耐酸性、自凝集生长和发酵产物可直接被产甲烷利用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关注和研究.近年来,在乙醇型发酵产氢过程优化和代谢途径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进展.本文对乙醇型发酵产氢反应器优化和运行控制、高效产氢细菌分离和代谢调控分子机制,以及耦合系统强化能源回收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此外,本文提出了乙醇型发酵的可持续高效产氢及代谢产物的定向回收梯级利用的思路,探讨了乙醇型发酵制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尽管大量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表明,PM_(2.5)暴露会导致一系列肺部疾病,但是其毒性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不同浓度梯度PM_(2.5)颗粒物样品进行细菌毒性评价,结果显示颗粒物的发光细菌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分别为低毒和阴性.此外,采用气管灌注方法模拟小鼠呼吸暴露,研究了肺脏病理改变及差异基因表达.肺脏病理切片分析显示,PM_(2.5)暴露造成肺组织不同程度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损伤,并呈现浓度越高、损伤程度越明显的现象.通路分析发现PM_(2.5)暴露影响到核糖体蛋白功能、脂肪酸与胆固醇代谢功能的正常表达,提示肺部炎症反应源于基因损害,其造成的损害后果可能是不可逆的.GO聚类分析发现免疫功能发生聚类富集,相关基因功能异常表达可能是造成肺部炎症的具体路径.这些发现有助于了解PM_(2.5)暴露危害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59.
中国主要环境污染物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31个省市2014年环境污染物与经济的数据,探讨各省市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与GDP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二者的环境计量模型,分析31个省市的污染程度相似性。研究发现:中国各区GDP与废水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总氮、总磷以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相关性较大。GDP与废水总量的拟合曲线呈单调递增关系,与氨氮排放量拟合曲线呈倒"N"型。目前氨氮排放量随省市平均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下降,GDP与其他四类污染物不存在明显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60.
2011年5-6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统计了2011年5-6月国内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计212起,其中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212起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占56.13%,其次是其他事故(17.92%)、矿业事故(14.15%)、爆炸事故(4.72%)、毒物泄漏与中毒(3.77%)、火灾事故(3.30%).212起事故共死亡864人,受伤780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4.28%、其他事故18.52%、矿业事故14.70%、爆炸事故5.56%、火灾事故3.59%、毒物泄漏与中毒3.36%;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70.38%、其他事故9.36%、爆炸事故7.18%、火灾事故7.05%、矿业事故4.49%、毒物泄漏与中毒1.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