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31.
在中国范围内民航运输飞机及所配装的发动机的型号和有关设计工作参数等的基础上,借鉴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对飞机与发动机的运行过程进行简化和建模,并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等公布的航空发动机在海平面静态的排放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油流量算法,对1997年中国上空民航飞机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各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程度有很大不同,大部分城市上空的大气目前已处于轻度污染,个别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1992年初的排放水平,其严重性亟待引起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232.
探讨了从废水中去除和回收磷酸盐的必要性与技术可行性,介绍了目前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实现废水中回收磷酸盐的产业化,仍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33.
介绍了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农药废水的实验研究情况.当进水COD负荷在2.0~4.5 kg/(m3·d),ABR反应器对COD去除率可保持在70%~80%.反应器的处理效果随温度下降而降低,当系统温度由35 ℃下降至25 ℃时,反应器的COD去除率下降30%.采用适量出水回流可提高系统的去除效率,回流比控制为50%比不回流COD平均去除率可提高近25%,回流比过高将导致系统COD去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234.
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区蔬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区中山市大型蔬菜生产基地中9种蔬菜30个样品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污染现状,初步摸清了蔬菜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污染状况。并以WHO/FAO规定的日允许摄入量换算得到的标准评价了其主要蔬菜品种的硝酸盐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菜心→白菜>芥菜→空心菜→生菜→瓜果类,菜心、芥菜和白菜为严重污染,生菜与空心菜为重污染,瓜果类蔬菜为轻污染;亚硝酸盐含量普遍较低,均未超标。因而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控制该地区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235.
农药废水生物处理可行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丹  黄勇  李勇  潘杨 《环境科技》2002,15(4):7-9,12
采用静态及动态小试实验研究,得到农药厂废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流程及运行控制条件,从而为实际工程设计及运行提供的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36.
底泥间歇扰动-沉降过程对静止水体中生物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李大鹏  黄勇  范成新 《环境科学》2010,31(8):1795-1800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底泥间歇扰动-沉降过程(每天底泥扰动10 min,然后静置沉淀1 430 min,共持续17 d)上覆水中生物有效磷(BA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每次底泥扰动后0 h,BAP含量显著升高,并在第1 d(第1次扰动)达到最高值(2.82mg.L-1);然而,随着静置沉淀时间的延长(1、6、24 h),BA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另外,随着底泥扰动次数的增加,各采样时段(0、1、6、24 h)的BAP均明显降低,但每次扰动后0 h时的BAP含量仍远高于其它时段(1、6、24 h),这主要是由于底泥扰动导致BAPP的"瞬间释放"所致,试验过程中此时段的BAPP/BAP平均值高达95.3%.随着静置沉淀时间的延长,这一比值逐渐降低.试验开始后的第5 d,每次底泥扰动后0、1、6、24 h时的TDP达到平衡浓度(0.053、0.062、0.051、0.045 mg.L-1),而且TDP在BAP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降低.说明底泥扰动抑制了BAPP向TDP的转化,"延缓"了静止水体富营养化发展进程.底泥中内源磷形态分析也表明,底泥扰动后,难释放态磷占总磷的百分比由原底泥中的72.8%升至77.3%,其主要与闭蓄态铁铝结合态磷含量增加有关.说明底泥扰动促使易释放态磷向难释放态磷转化.  相似文献   
237.
采用厌氧氨氧化污泥,通过脱氮效能的测定,研究了常温(15±2)℃下保藏过程中基质添加与保藏时间对污泥活性的影响以及探讨长期保持污泥活性的保藏策略。结果表明,在无营养物添加的情况下,保藏的前45天厌氧氨氧化污泥氮去除速率由0.107 kg/(m3·d)下降到0.025 kg/(m3·d),其速率下降最快,但是经过6 d培养,污泥的活性可以得到恢复;当保藏365 d后,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基本消失,即使通过11 d恢复也无明显的厌氧氨氧化特性。说明常温下保藏时间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影响显著,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污泥氮去除速率会大幅降低,甚至消失。根据衰减指数模型拟合出常温状态下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衰减模型为y=0.547×exp(-0.0109×t)。通过定期(15 d)投加营养物,经过150d和365 d保藏后的厌氧氨氧化污泥仍然保持48%和31%的活性。说明定期投加营养物可以有效缓解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在常温保藏过程中的衰减,适用于厌氧氨氧化污泥常温下长期保藏。  相似文献   
238.
研究了超声波/零价铁(US/Fe^0)工艺对水中双酚A(BPA)的降解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S/Fe^0工艺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BPA,具有协同作用,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Fe^0具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超声功率越大,越有利于BPA的降解;初始浓度较低时,BPA的降解效果较好;弱酸性条件有利于BPA的降解;加入一定量的自由基捕获剂(正丁醇)可以抑制BPA的降解;联合作用2h后,TOC的去除率较低,说明其矿化程度不完全。  相似文献   
239.
细菌发酵法仍是目前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PHA)的主要方法,但实现其工业化生产的最大瓶颈是生产费用较为昂贵,而活性污泥法因独具的优点,有望成为较为经济、具有良好前景的PHA生物合成方法。对利用活性污泥法合成PHA的工程化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活性污泥法的PHA合成代谢机制、工艺优化和PHA积累水平,以及方法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最后指出,活性污泥法合成PHA不仅在技术、投资和生产费用方面较细菌发酵法更具竞争力,而且能在有效去除污染物的同时积累PHA,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0.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存在微生物的混合培养、泥龄、硝酸盐等问题,制约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BICT)工艺以CASS工艺为基础,通过单独设立膜法硝化池,使自养菌和异养菌分开培养,解决了微生物混合生长所带来的问题,同时BICT工艺中间歇反应器与连续流反应器的特殊组合方式使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各池间转移,可增加系统充水比和提高容积利用率.保证BICT工艺具有良好的氮、磷去除效果.利用BICT工艺对CASS工艺进行工程升级改造,比利用物化法对CASS工艺进行改造所需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在对CASS工艺进行改造时,可以优先考虑BICT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