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区域大气环境污染光学探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污染物的形成、转化、输送和演变过程具有极强的时空相关性,研究和发展能适用于多组分环境污染物的快速、实时、动态监测技术是科学研究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光谱学原理的环境监测技术,由于其具有非接触、无采样、高灵敏度、大范围快速监测等特点,是国际上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气象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针对京津冀地区大气重污染发生-演变-消散全过程的核心科学问题,通过建立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立体观测网,开展重污染时段和重污染过程的车载走航、机载观测地基遥感和卫星遥感观测,综合运用大气环境监测网以及超级站等观测平台,获取大气污染物的光学特性、环境气象信息等演变规律,从而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光谱学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区域大气和全球环境状况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2.
镉—碘化钾—罗丹明6G—阿拉伯胶高灵敏显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镉(Ⅱ)-碘化钾-罗丹明6G-阿拉伯胶体系的离子缔合显色反应.提出直接在水溶液中光度测定痕量镉的高灵敏度方法.缔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1×10~6L·mol~(-1)·m~(-1).研究了共存离子的影响,许多常见离子均不干扰镉的测定.本法用于测定小麦、人发及水中的痕量镉.  相似文献   
33.
准格尔矿区露天矿排土场复垦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对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露天矿排土场复垦应重视强化环保意识,改进开采内排土工艺,发展工农一体化,建设生态景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34.
缩合—电解法处理苯胺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程里  马骁懿 《化工环保》1994,14(5):290-295
采用缩合-电解法处理苯胺废水,缩合过程的最佳PH为5.0-6.0,甲醛的最佳投加量视废水中苯胺含量而定;电解过程中,NaCl的最佳投加量为3%(wt),控制电解液PH为5.0-7.0、电解时间120-140min、槽电压3V、电流密度0.9A/dm^2。在上述条件下,苯胺含量为1000-10000mg/L的废水经缩合-电解法处理后,COD<250mg/L,苯胺<0.1mg/L。  相似文献   
35.
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方法构建常见重金属元素对海洋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数据,计算了中国近海7种重金属(As、Cd、Cr、Cu、Hg、Pb、Zn)和福建主要海湾6种重金属(As、Cd、Cu、Hg、Pb、Zn)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并分析了各种重金属在相应海区的联合生态风险(msPAF)。结果表明,中国近海水体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渤海(20.67%)>黄海(18.39%)>东海(15.94%)>南海(11.26%)。福建主要海湾水体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泉州湾(47.44%)>厦门湾(47.16%)>罗源湾(43.03%)>沙埕港(34.65%)>深沪湾(30.34%)>三沙湾(28.64%)>闽江口(20.55%)>诏安湾(20.42%)>兴化湾(18.37%)>湄洲湾(17.24%)。  相似文献   
36.
37.
在规划环评中开展洪灾风险评价,应统筹考虑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就经济损失方面,需要根据洪灾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结合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并基于AcView和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合理确定洪水风险区、洪水淹没范围、损失率,进行风险损失和风险值计算,选择洪灾风险值较小的防洪规划方案。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博鳌规划区50 a一遇的防洪规划方案比20 a一遇的防洪规划方案的风险值要小近50%。因此,在博鳌规划区洪水设防上应按50 a一遇的标准设防为宜。  相似文献   
38.
通过投加Fe2+、三聚磷酸钠(STPP)、2-羟基-1,4-萘醌(LQ),研究了厌氧水体环境中三者对对硝基酚(PNP)还原转化的作用规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LQ介导Fe2+-STPP还原PNP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实验体系在初始pH值为3~9时对PNP均有一定的还原效果;改变STPP浓度对还原PNP几乎无影响;随着LQ浓度或Fe2+浓度的增加,PNP的还原效果增强.机理研究表明,10min内Fe2+迅速将电子转移给LQ,58.4%的LQ接受电子后生成非醌类副产物,其余部分LQ接受电子变成半醌自由基中间体再将电子转移给PNP.Fe2+提供的电子仅有小部分用于PNP的还原,实验体系总体的电子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39.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与助溶剂正丁醇的二元溶液,与四氯乙烯(PCE)在含水层原位构筑微乳液.重点考察对PCE增溶性能和脱附能力以及在模拟含水层中的形成过程和对模拟含水层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微乳液对PCE的最大溶解度达到61.1g/L,增溶能力是单一Brij35溶液和其常规复配组合的9.7和2.3倍,并且PCE的溶解度与正丁醇体积分数呈线性正相关;脱附实验的结果表明:原位微乳液对不同类型介质中的污染物都能起到良好的脱附作用,脱附率是单一表面活性剂脱附率的3倍.同时发现正丁醇体积分数越高、介质粒径越大、微乳液黏度越低,污染脱附效率相对越高,其中250g/L Brij35-30%正丁醇的药剂组合对介质污染有着最佳的脱附效果.冲洗模拟含水层的实验结果证明,在冲洗过程中有原位微乳液的形成,前期以微乳液增溶为主,后期以表面活性剂增溶为主.冲洗结束后,共有94%的PCE被去除,并且还有效减轻了冲洗后期的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40.
基于2014~2020年浙江省62个县域碳排放及社会经济数据,针对浙江省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与异质性进行分级。通过全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县域碳排放的空间依赖性与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县域碳排放的空间集聚性。采用空间误差STIRPAT模型对浙江省县域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县域碳排放总量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县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态势相对稳定;高—高集聚类型县域主要集中在省内东北部地区,低—低集聚类型县域则主要集中在省内西南部地区;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性符合地理极化效应假说,县域人均GDP与碳排放还未呈现“脱钩”关系,产业规模化发展与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低碳效应尚未显现;单个县域碳排放受相邻县域碳排放的正向影响,且县域之间其他影响碳排放的社会经济因素也具有空间相关性。因此,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除了从产业方面布局之外,还应注重从空间视角动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