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历程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梅  李晓倩  纪亮  邹兰  魏玉霞  赵国华  车飞  李刚  张国宁 《环境科学》2014,35(12):4759-4766
国家近期修订发布了GB 4915-2013《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自1985年首次发布标准以来的第三次修订.本文回顾了我国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历程,重点分析了环境保护形势和环境管理思路的变化对标准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影响,提出了标准制订原则,以及对标准制订中关键问题的把握,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排放标准的制定规则,对于完善我国排放标准制订理论和方法,提高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重庆市建筑业高处坠落事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通过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收集的建筑业事故调查表为基础,对其中43起建筑业高空坠落事故发生的部位、工种、伤亡人员情况以及事故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建筑业高处坠落事故主要发生在“四口、五临边”和脚手架操作平台;伤亡人员以30~40岁之间的农民工居多,大都从事普工作业;在事故原因方面,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间接原因略高于直接原因。这说明目前建筑业在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
张以飞  陆朝阳  姚琪 《化工环保》2014,34(4):371-375
针对专项工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评价应用尚不成熟的现状,建立了一套专项工业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江苏省农药行业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中。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行业发展方向、强度和布局的合理性,提出规划调整和行业风险管理的建议,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保障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对江苏省农药行业规划明确的产品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创新体系和技术发展目标等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得出生产和使用光气的定点企业、使用液氯的企业、产生硫化氢的企业的环境风险防护距离(以生产装置为起点)应至少设置为1 000,500,250 m。  相似文献   
74.
用石英砂、石灰、水泥和铝粉等材料制作人工湿地填料,并对自制填料、粉煤灰块和钢渣等6种填料的等温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自制填料在较低与较高浓度P溶液中吸附率都最高,在P浓度为(10~50 mg/L)时,平均吸附率达96.8%,其次是粉煤灰和钢渣,分别为87.6%和85.4%;填料对P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自制填料(2 413.6 mg/kg)>粉煤灰块(1 605.8 mg/kg)>钢渣(1 277.5 mg/kg)>碎砖(451.6 mg/kg)>碎石(182.5 mg/kg)>砾石(18.4 mg/kg);填料中金属矿物成分含量高、比表面积大,是除P效果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1981~2012年24例长江上游流域大洪水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影响长江上游大洪水强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巴湖槽东移型、贝湖槽稳定型和东北冷槽型。采用统计、诊断及合成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天气类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及致洪降水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洪水的洪水特征及降水特征各不相同,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也有所差异。副高及500hPa中高纬环流形势异常是导致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因素,西南涡、冷暖式切变线及冷空气在不同的类型洪水降水中作用各不相同,异常气旋性环流场、水汽输送方向及水汽通量辐合区与强降水的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镧铈金属是制造稀土贮氢粉基体的优质原料,其应用的最大领域是制造电动车的高功率二次电池。针对目前世界石油紧缺,油价攀升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大力开发节能环保的电动车已成为当前世界交通能源转型的关键课题。因此镧铈金属的生产势必成为今后节能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文叙述镧铈金属生产工艺流程及原理,分析污染物产生环节以及污染物特征,排放方式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今后同类型的建设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以我国快速城市化区域——上海宝山区为例,基于近20 a经济发展和河系水网变化相关数据,探讨区域河网水系的时空变化规律,不同功能区的河网变化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宝山区的河网水系数量变化经历了基本稳定(1994-2003年)、快速消亡(2003-2006年)、缓慢回升(2006-2008年)3个阶段,这与其城市化发展进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不同功能区域河网数量和水环境质量变化具有分异性,其中水面率大小关系为Ⅲ区>Ⅰ区>Ⅱ区,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和总磷为Ⅱ区7Ⅰ区7Ⅲ区;(3)不同功能区的河网水系数量和水环境质量对城市化响应具有明显差异,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设施用地的增加是各功能区河网水系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于区域防洪除涝问题提出建议,即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应重视河道数量,更应重视河道长宽度的保护,才能改善河网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8.
连续极端降雨对东江流域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研究连续极端降雨对饮用水源型河流东江水质的影响,分析流域近38年极端降雨事件发生特征,并结合水文水质数据初步分析其对水质的影响.基于SWAT2012建立东江流域高精度模型,研究极端降雨过程中主要污染物通量变化过程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流域近38年极端降雨事件共发生173次,丰水年频次要高于其他年份,年内受气候影响主要集中在3~9月(80%),峰值主要出现在降雨量最高的6月;在空间上增城-博罗-惠州-龙门一带极端事件发生频率最高.降雨量与浊度、TP、氰化物、Pb、Fe和Mn的浓度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浊度、TP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与p H、电导率和Zn的浓度值等呈极显著负相关,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降雨的影响.浊度、TN、NH4+-N及TP浓度值均在暴雨径流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浊度和TP浓度值变化趋势与流量呈显著一致,其峰值出现要早于流量峰值(约1 d),存在显著初期冲刷效应; p H变化过程则与流量相反,成"V"字形,可能是受上游山区降雨、土壤酸碱度及产汇流条件影响; NH4+-N受初期冲刷及洁净雨水稀释则呈现前期高,中后期低的特征.污染物负荷与径流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TN、NH4+-N及TP污染通量峰值要晚于(约1d)流量峰值的出现,这与污染物浓度峰值出现规律不同;污染物负荷主要在暴雨径流期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以59. 48%的径流量输送污染物占比达到了:COD 68. 42%、NH4+-N 54. 68%和TP 70. 20%,呈现时间短、污染物负荷冲击强等特点,对东江饮用水源水质造成较大的影响,建议通过强化初期雨水治理减少暴雨径流期对水质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对河北省南部地区28座典型变电站场地土壤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变电站场地土壤中PAHs总量为223.48~1681.17μg/kg,平均值为443.94mg/kg.变电站整体PAHs处于轻微污染水平.利用特征组分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分析了污染源类型及贡献率,结果表明,变电站土壤中PAHs主要是石油及其衍生产物污染源,其中生物质和煤炭燃烧等化石燃料燃烧占42.1%,石油及其衍生产物污染源(变压器油、柴油和汽油等混合源)占57.9%.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变电站土壤中PAHs致癌风险较高,非致癌风险相对较低,被测变电站中有潜在致癌风险站点占比为11%,经口摄入和皮肤接触是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变电站场地内PAHs的生态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0.
Cadmium (Cd) contamination in paddy soil has caused public concern. The uptake of Cd by rice plants depends on soil Cd mobility, which is in turn substantially influenced by organic matter (OM). In this review, we first summarize the fate of Cd in soil and the role of OM. We then focus on the effects of OM on Cd mobility in paddy soil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medial effectiveness of OM amendments. We further discuss the performance of straw incorporation in the remediation of Cd-contaminated paddy soils reported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studies. Considering the huge production of organic materials (such as straw) in agriculture, the use of natural OM for soil remediation has obvious appeal due to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low cost.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successful application cases, the properties of OM amendments and soil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remedial performance of the OM amendments. Importantly, straw incorporation alone does not often decrease the mobility of Cd in soil or the Cd content in rice grains. Careful evaluation is required when considering natural OM amendments, and the factors and mechanisms that influence their remedial effectiveness need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paddy soil with realistic Cd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