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4篇
  免费   2310篇
  国内免费   4657篇
安全科学   2403篇
废物处理   276篇
环保管理   1263篇
综合类   11341篇
基础理论   220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38篇
评价与监测   926篇
社会与环境   1139篇
灾害及防治   778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402篇
  2022年   1037篇
  2021年   994篇
  2020年   1244篇
  2019年   741篇
  2018年   766篇
  2017年   830篇
  2016年   677篇
  2015年   946篇
  2014年   846篇
  2013年   1147篇
  2012年   1340篇
  2011年   1334篇
  2010年   1232篇
  2009年   1105篇
  2008年   1066篇
  2007年   1089篇
  2006年   1007篇
  2005年   797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姚清林  马宗晋 《灾害学》1993,8(4):82-85
本文提出了减灾效应空间问题,并分析了其在有偿减灾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与其有关的减灾投入心理与费用支付合理化问题。进而探讨了宣传、强制、分割、别类、约束、归并等促进有偿减灾良性发展的部分机理。  相似文献   
992.
陈然  刘方  李艳 《化工环保》2019,39(4):442-446
采用机械球磨法对膨润土、硅藻土、高岭土3种天然黏土材料进行预处理,通过超声法将纳米TiO_2附着于其上制得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复合材料加入量及养护时间条件下复合材料对电解锰渣中Mn的吸附固定效果。3种天然黏土材料中,硅藻土的平均粒径最小,比表面积和总孔隙度最大,对水中Mn的吸附量也最大。黏土材料附着纳米TiO_2后对电解锰渣中Mn的吸附固定效果较单纯黏土材料有明显改善。在养护时间为12 d、硅藻土附着纳米Ti O_2复合材料加入量为10%(w)的最佳条件下,Mn的TCLP浸出量较原电解锰渣下降了83.04%。  相似文献   
993.
红外光谱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地回顾了国内外红外光谱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研究成果。系统而重点地介绍了溴化钾压片法、粉尘滤膜样品重沉积和采样滤膜直接测定技术,分析了样品粒度、标准石英物质和矿物干扰物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及干扰消除方法;还介绍了国外对红外光谱法与X-射线衍射法进行比较性研究的结果和动态,并得出结论。文章所列参考文献对本领域研究人员和基层检测人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塔式起重机安全评判专家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式起重机作为建筑施工的主要设备,在建筑等行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其安全问题受到各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塔式起重机的事故率近年来仍未见下降,其安全问题仍然是建筑施工中的忧患之一。为此,笔者在建造了塔式起重机安全的依赖关系图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现代设计方法学的专家系统构造技术,使用VISUALC+ + 开发了塔式起重机安全评判专家系统TQES。该系统经全部测试通过,可对一般的塔式起重机进行安全评判  相似文献   
995.
高压旋喷灌浆法是本世纪70 年代发展起来的地基处理新技术,在砂性土和粘性土等软弱地层加固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含有碎石的淤泥质土及穿过它对其下淤泥的加固尚少见,笔者简要介绍了采用钻灌分开两大工序的新双管法及其成功完成加固任务的事例。  相似文献   
996.
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与河道泥沙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河道泥沙及主要影响因素系统作了分析,认为地质、地貌及气候因子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人为活动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河道泥沙主要来自金沙江下游,特别是下游干流河谷区间,流域的地面侵蚀与河道泥沙的空间关系不密切,影响输沙量的主要因素为年径流量和清水区年径流量,以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尽管水土流失治理对于流域的河道泥沙减沙效应显著,但短期内对流域干支流输沙量影响甚微。今后一段时间内金沙江流域河道泥沙不会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7.
四湖地区水资源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湖地区是湖北省有名的“水袋子”,治水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该区降水丰沛,年均1115.3mm,产生径流深343.8mm;过境客水流量大,年均5088×1081m3;总体水资源丰富。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匀,客水流量不稳定,常造成来水集中而形成洪涝灾害,来水不足而形成干旱威胁,尤其是春旱。建国以来,为兴利去害,四湖地区经历了隔断江湖、疏理水系、建立引水与自排系统、以及修建电排站等以防洪、排涝和灌溉为主要目的大规模水系整治过程,有效地控制了流域水患。但同时促进了过度的围湖围垸垦殖,使调蓄能力锐减,外洪内涝不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在进一步分析了四湖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内外原因之后,提出了加固堤防,完善分蓄洪区建设;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蓄;完善设施,合理调度的水资源调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8.
Will Limits of the Earth's Resources Control Human Number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current world population is 6 billion people. Even if we adopted a worldwide policy resulting in only 2.1 children born per couple, more than 60 years would pass before the world population stabilized at approximately 12 billion. The reason stabilization would take more than 60 years is the population momentum – the young age distribution –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Natural resources are already severely limited, and there is emerging evidence that natural forces already starting to control human population numbers through malnutrition and other severe diseases. At present, more than 3 billion people worldwide are malnourished; grain production per capita has been declining since 1983; irrigation per capita has declined 12% during the past decade; cropland per capita has declined 20% during the past decade; fish production per capita has declined 7% during the past decade; per capita fertilizer supplies essential for food production have declined 23% during the past decade; loss of food to pests has not decreased below 50% since 1990; and pollution of water, air, and land has increased, resulting in a rapi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humans suffering from serious, pollution-related diseases. Clearly, human numbers cannot continue to increase.  相似文献   
999.
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灾害频数、断道密度分析着手,选取与易损性评价指标;根据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近40年的灾害资料,在详尽分析各不同区段灾害密度,断道时间和断道次数密度的基础上,对各区一路的脆弱性和易损性强度进行评价,提出了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的最易受损区段,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00.
化学工业固体废物毒性鉴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对硫酸烧渣和磷石膏两种固体废物进行急性毒性和浸出毒性鉴别试验的过程与结果 ,并对磷石膏由危险废物转变为非危险废物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为硫酸烧渣和磷石膏的处置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