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564篇
安全科学   288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178篇
综合类   1588篇
基础理论   254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181篇
社会与环境   147篇
灾害及防治   13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核黄素对偶氮染料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赵婧  蒋进元  丁林  周岳溪  梁杰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0):1193-1197
采用高温〔(55±1)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常温三相好氧流化床组合工艺处理含盐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RR2)废水,考察核黄素(VB2)对染料的降解及活性污泥微生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8 h,进水ρ(RR2)为40~100mg/L,ρ(CODCr)为800~1 200 mg/L,ρ(NaCl)为30 000~35 000 mg/L,UASB反应器的有机负荷为2~3 kg/(m3·d),三相好氧流化床有机负荷为0.3~0.4 kg/(kg·d)的条件下,ρ(VB2)为5 mg/L时可以明显改善工艺的运行效果,RR2和CODCr的去除率均在95%以上;UASB及三相好氧流化床中活性污泥微生物以杆菌为主,核黄素的投加使得系统中菌体体积变小、总量减少.   相似文献   
992.
去除预处理生活污水的潜流人工湿地中试除氮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人工湿地除氮机制,构建并考察了中试潜流人工湿地对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分析出水各种形态氮的分布和湿地系统内部不同形态氮的二维分布特征研究了人工湿地的除氮机制. 结果表明,进水ρ(TN)为30~115 mg/L,ρ(NH4+-N)为25~60 mg/L,ρ(CODCr)为90~19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4 d条件下,氮素被有效去除,TN去除率为32%~70%,NH4+-N去除率为33%~73%;试验系统脱氮的主要方式为硝化/反硝化作用;湿地上部主要进行硝化反应,中下部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湿地下半部对NH4+-N去除贡献有限,硝化作用受限;欲提高系统除氮效率,需提高溶解氧水平并改善有机氮矿化条件.   相似文献   
993.
难降解有机物对白腐真菌P450的诱导及P450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考察了多环芳烃和氯酚类化合物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450的诱导作用及其P450对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萘、菲、2,4-二氯酚、五氯酚能够诱导该真菌P450,使微粒体P450比浓度达到37~137pmol/mg.在营养限制条件下,菲诱导的P450是营养丰富条件的5.7倍;P450抑制剂的作用使萘、菲、芘、2,4-二氯酚的降解效率下降36%~100%,但是对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的降解未产生影响.在营养丰富条件下,P450抑制剂的作用使萘、菲、芘、2,4,6-三氯酚的降解效率下降47%~100%,使五氯酚的降解效率增大57%,但对2,4-二氯酚的降解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咸水藻水华期溶解有机质光谱特征变化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崇明北湖湖水培养长江口常见的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其在咸水湖中的水华暴发过程,利用分子光谱学技术分析了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溶解有机质(DOM)的光学吸收系数(a355)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的变化.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增殖过程a355逐渐增加,并且出现7种荧光团,代表DOM中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和类腐殖酸荧光物质.在藻类进入衰亡期后,各荧光峰强度大幅度增加;类腐殖酸荧光强度、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和a355之间均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高、低激发波长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具有同源性.荧光指数的增大与类蛋白荧光的产生,显示微生物在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藻液中各荧光峰强度均很弱,说明细菌可能将源于藻类的非荧光物质转化为CDOM.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氨基甲酸酯农药克百威预处理对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神经细胞毒性的影响. 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克百威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找出无细胞毒性浓度;采用无细胞毒性浓度的克百威对培养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预处理后,加入毒死蜱(克百威仍存在)染毒48 h测定细胞毒性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克百威不同时间预处理对毒死蜱激活ERK1/2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10 μmol/L的克百威处理72 h显示无细胞毒性,10 μmol/L的克百威预处理(2~24 h)可减轻毒死蜱的毒性,其中预处理8 h时作用最强;克百威预处理降低了毒死蜱对ERK1/2的激活作用,抑制ERK1/2激活作用与细胞毒性减轻相关. 克百威预处理时间过短(0~2 h),对毒死蜱的细胞毒性及ERK1/2激活影响很小. 克百威预处理一段时间后可拮抗毒死蜱的细胞毒性,该作用机制与抑制ERK1/2激活有关;但克百威预处理时间过短,则不产生拮抗作用. 提示氨基甲酸酯农药与有机磷农药之间的联合作用模式受二者染毒时间间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以量子化学参数为描述符,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多氯联苯(PCBs)在淡水贝类Elliptio complanata体内的净化速率常数(kd)进行了模拟分析,获得一个五参数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cum2)和标准偏差(SD)分别为0.871和0.112,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 模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参数包括平均分子极化率(α),分子量(Mw),核核斥能(CCR)和总能(TE). 这些参数表明,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和色散力是影响贝类Elliptio complanata净化PCBs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京尼平是一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能够与氨基酸反应生成蓝色素.制备的无色丝素蛋白溶液与京尼平溶液混合后,溶液显蓝紫色.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了整个反应过程,考察了温度、酸碱度等影响因素,并对颜色产物对光照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京尼平对丝素蛋白交联染色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生成的颜色产物在590 nm处具有特征光吸收,高温和碱性条件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交联产物的颜色与反应时pH相关,酸性条件下偏蓝色,碱性条件下偏紫色;生成的颜色产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于自然光强下放置一个月或5 000 lx光强照射6 h.590 nm吸收值减小不显著.丝素蛋白的内源荧光显著降低,表明反应导致丝素蛋白构象的剧烈变化.京尼平可能与丝素蛋白中某些氨基酸侧链基团反应形成稳定的颜色产物.研究结果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用于蚕丝染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998.
东北林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初步评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4年10月,利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提供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估和优先性确定方法(RAPPAM),对东北林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和脆弱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东北林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总体水平不高,仅为55.5分。在各评估选项中,保护区规划较好(74分),资金投入(44分)和管理成效(52分)较差。目前保护区管理不足的方面依次是旅游管理、生境管理、科研监测、社区管理、基础设施和人员培训。各地区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差异不显著,但不同保护区之间差异显著。综合管理有效性和脆弱性分析,需要优先建设和加强管理的保护区是鸭绿江上游、阿尔金山、大山、天佛指山等。  相似文献   
999.
我国中药资源科学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文对我国中药资源科学发展现状、中药资源学科的核心问题、学科体系及人才培养概况与趋势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问题及对策。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药资源科学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short-term biological effects of rare earth ions (La3+, Ce3+) and their mixture on the nitrogen removal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The data showed that higher NH+4―N removal rate, total inorganic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and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y were achieved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1mg/L). In the first hour of the aeration stage of SBR, the presence of REEs increased the total inorganic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and NH+4―N removal efficiency by 15.7% and 10%―15%, respective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REEs were higher than 1mg/L, the total inorganic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d, and nitrate was found to accumulate in the effluent.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REEs was up to 50.0mg/L, the total inorganic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was less than 30% of the control efficiency with a high level of nitrate.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REEs were found to accelerate the nitrogen conversion and removal in SB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