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364篇
安全科学   191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912篇
基础理论   147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41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连续流态下以城市污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及颗粒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在连续流气提式好氧颗粒污泥流化床(CAFB)反应器中,以低浓度的城市污水作为营养基质,絮状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采用逐级递增负荷的运行方式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了CAFB中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颗粒性质和污泥中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CAFB反应器启动的第6 d即有大量颗粒污泥形成,颗粒直径800~1 000μm.CAFB运行12 d后,污泥浓度MLSS达到6 000 mg·L-1,SVI值稳定在35 mL·g-1左右,胞外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与接种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增长,并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和较高的生物量,各项运行指标基本趋于稳定.扫描电镜观察颗粒污泥主要由球菌和杆菌组成,颗粒中含有大量的孔隙和通道.装置稳定运行后,对COD的去除率保持在70%~75%,出水COD的浓度维持在70 mg·L-1左右.在装置运行32 d后,丝状菌大量繁殖,发生污泥膨胀.可见,在CAFB中可以快速形成好氧颗粒污泥,且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其运行稳定性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2.
铁铜催化剂非均相Fenton降解苯酚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负载于活性炭(AC)上的金属催化剂Fe/AC、Cu/AC和Fe-Cu/AC,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物理吸附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H2O2降解苯酚废水的工艺参数,并通过中间产物分析和电子自旋共振谱(ESR)探讨了过程反应机制.实验表明,Cu/AC催化剂中铜主要以CuO形式存在,Fe/AC中铁以多价态形式存在,以无定形形态分散于活性炭中.Fe/AC、Cu/AC和Fe-Cu/AC催化过氧化氢降解苯酚60 min内降解率分别达到96.7%、77.5%和99%;Cu/AC和Fe-Cu/AC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铜和铁有一定溶出,而Fe/AC中活性组分铁溶出很少,苯酚降解主要是以非均相催化为主,同时在三轮循环实验后的苯酚降解率仍然高达93%以上,显示了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在优化条件pH=3、T=303 K及初始H2O2为4.38 mmol.L-1下,Fe/AC催化过氧化氢对苯酚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97%和53%,没有催化剂时苯酚几乎不降解.ESR结果表明Fe/AC催化过氧化氢产生了羟基自由基,证明苯酚降解是以羟基自由基氧化为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苯酚降解中间产物主要有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对苯醌,推测苯酚降解途径主要为邻位和对位的羟基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993.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直接决定着整个系统性能的优良与否,它与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钻孔回填材料的性能、钻孔直径、孔深以及埋管直径等诸多因素有关.合理地确定地埋管间距,不仅可以增强换热效果,还可以减小换热器相互之间的热干扰,从而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在延长加热时间的热响应试验基础上,通过在土壤中布设大量的地温传感器来研究其热扩散半径,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获取了热扩散半径的变化规律,以为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间距的合理确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4.
995.
苯酚降解菌UW7的鉴定及对苯酚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焦化厂污水处理曝气池泥样中分离出具有降解苯酚能力的UW7菌株,根据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该菌16S rRNA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GU083586)与多株鲁氏不动杆菌(A.lowffii)的相似性在99%以上.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UW7菌株为鲁氏不动杆菌(A.lowffii UW7),该种细菌具有降解苯酚的特性尚未见报道.该菌株降解苯酚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 7.0,对2.5 g/L浓度的苯酚能够有效降解,对3.5~4.0 g/L浓度的苯酚有较强的耐受能力,是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的良好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996.
采取1/3倍距法布设测点,使用多通道噪声分析系统,对城市轨道交通噪声进行地面和轨面上的水平测试及垂向测试,取得其距离衰减规律、声级垂向分布等特性,新的测试点位布设方案取得了比传统测试方案更详细的测试结果。研究结果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特性的研究及其控制方法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同时对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测试方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7.
甘肃天水市冬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气象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5-2005年天水市3个不同气候区气象、冬小麦条锈病病叶率和严重度等资料分析得出:天水条锈病菌主要在海拔1 300m以上区域潜育越夏,1 900m以下区域安全越冬;该地既有自生菌源,又有来自陕西宝鸡至甘肃陇南徽成盆地和西汉水流域流行区域菌源病菌的随风漂移侵入。锈病菌源量与严重度秋季以中南部山区最大,春季则以中部河谷半山-干旱区最大。统计分析建立了冬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数学模型,其历史拟合率达85%以上,其中重度半大流行发生年份历史拟合率在90%以上,预报准确率较高,服务效果显著,为冬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气象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通过使用IDL连接桥(IDL Export Bridges)技术,构建可调用IDL运行库的COM封装对象;并结合.NET在开发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方面的优点,设计开发能够满足业务化需求的湖泊水环境遥感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对多种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并针对不同湖泊区域进行水质参数反演,最终完成制图输出和报告文档.  相似文献   
999.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加密自动站雨量、FY-2C卫星TBB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分析了云南元江2007年8月12日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低层冷锋切变在南移过程中受帕布台风低压外围较强东北气流的阻挡和引导,使切变转向后在哀牢山附近形成与山脉平行的西北东南向风向切变是造成本次降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切变线附近形成的中尺度系统和多普勒径向速度的逆风区产生的短时大暴雨,是引发元江8.12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天气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磁絮凝方法处理城市溢流雨水,以自制的絮凝剂PSFS和磁种为原料做絮凝试验,研究了磁场、絮凝剂投加量、磁种投加量、废水pH等参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可以改变絮凝剂的理化性质,增强絮凝剂的净水效果.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在场强为8000 Cs,磁种投加量为200mg/L,絮凝剂投加量为4 m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