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36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Yang D  Zhu J  Fu R  Wang W  Guo X  Wang Z  Yao H 《Chemosphere》2012,88(4):501-506
Fridericia bulbosa (Rosa, 1887) was proposed as a new test species to assess soil ecotoxicity. The acute toxicity of mercury (Hg) and bromoxynil (BX) on the mortality of Fridericia bulbosa (F. bulbosa) in OECD soil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controls and treatments except lower concentration of exposure to single pollutant. BX was more toxic to F. bulbosa than Hg. The 14 d LC(50) values for F. bulbosa exposed to Hg and BX were 3.87 and 2.41 mg kg(-1),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mixtures with single pollutants on earthworms were observed differently. Toxicity of Hg on earthworms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BX. BX was the main contributive factor of the combined toxic effects. It can be proved that F. bulbosa is a suitable bio-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acute toxicity of mixed pollutants in soil and the mortality of earthworms may be considered as a valuable and sensitive biomarker to diagnose adverse effect of Hg or BX in soi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512.
《水污染防治法》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虽然在明确违法界限、规范企业排污行为、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强化事故应急处置等诸多方面有新的突破,但仍存在立法目标偏低、地方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责任规定不明确、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和补偿政策不充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难以惠及农村居民、对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不彻底、公众参与的力度不大等值得深思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水污染防治立法所涉的相关领域技术含量过高、决策者对经济发展仍存在顾虑、地方保护主义、环境责任意识偏弱以及水环境污染行为的司法监督体系混乱等.所幸的是<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还未颁布,上述一部分问题可以在<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加以解决,另一部分内容只有等待修订此法或者其它法律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13.
MBR的临界膜通量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量阶梯式递增法测定了MBR的临界膜通量,研究了膜面气液两相流流速对临界膜通量影响,并考察次临界膜通量下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运行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膜面气液两相流流速对临界膜通量影响较大,膜面气液两相流流速由0.9 m/s增至1.8 m/s,临界膜通量由12~14 L/(m2·h)增加至16~18 L/(m2·h),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次临界膜通量下运行时,膜污染包括不可逆污染和可逆污染2个阶段:不可逆污染阶段以凝胶层污染为主,占总量的72%,而可逆污染阶段以滤饼层形成的阻力为主,占总阻力的68.5%。  相似文献   
514.
黄河兰州段、白银段重金属污染的磁学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河兰州段、白银段的水样及沉积物样进行了环境磁学研究,并对部分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污水的输入对河水的磁化率产生影响,且磁化率变化因污染源而异;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沉积物的磁性特征.重金属含量与磁参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在黄河白银段东大沟以下河段,重金属含量与非磁滞剩磁(ARM)、ARM/SIRM(SIRM为饱和等温剩磁)、频率磁化率(Xfd%)等磁参数有同步增强趋势,可能与细磁性晶粒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有关.综合分析磁参数与重金属含量变化发现,河水Xfd%和ARM/SIRM可作为衡量部分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参数.  相似文献   
515.
针对相对密度为30%的福建标准砂,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进行了复杂初始固结条件下应力路径变化的应力控制式单调排水与不排水剪切试验。试验过程中,控制平均主应力保持不变,分别探讨在排水与不排水条件下中主应力系数和主应力方向角对饱和砂土剪切特性和强度的影响。通过对比表明:在排水与不排水试验中,与排水条件无关,中主应力系数对归一化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有影响,但对体变或孔压的影响并不明显;当其余初始条件相同时,偏应力比随中主应力系数的增大而降低。主应力方向角的影响同样显著,排水试验的主应力方向角不同时,应力—应变关系所表现出的变化规律取决于水平面与竖直面上受到的剪应力作用,相变及峰值偏应力比和内摩擦角与主应力方向角之间存在抛物线型关系。不排水试验的峰值有效偏应力比随着主应力方向角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对于不同的主应力方向,排水条件改变会影响试验得到的抗剪强度指标。  相似文献   
516.
将分析纯物质配制成10μg/ml浓度,应用岛津UV-1601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190~335nm内扫描溶液的吸收峰,结果表明,硝酸相盐物质在201nm处有一稳定的吸收峰,吸收值与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于硝酸盐物质而言,亚硝酸钠吸收峰红移至210nm,CaSO4、SrCl2均呈现低吸收,但其吸收峰在<200nm的远紫外区,在该浓度下,NH4Cl、HCl和KCl均呈现低吸收,并集中在远紫外区,而KH2PO4和NH4F几乎没有吸收.  相似文献   
517.
探讨不同离子浓度与不同无机溶液的混合对紫外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盐在较高浓度下吸收值迅速增大,吸收峰向红区移动,而硫酸盐在远紫区有一定程度的吸收,KH2PO4与NH4F接近无吸收。多数情况下,无机溶液对紫外光的吸收主要决定于阴离子类型,而与阳离子无关.不同类型溶液的混合基本不改变溶液的吸收特性,硝酸盐在低浓度下对紫外的吸收极为稳定,基本不受共存离子的干扰。0.01mol/LCuSO4与2mol/LKCI吸收峰与硝酸盐吸收峰重叠,但饱和CaSO4与硝酸盐吸收峰不重叠。  相似文献   
518.
水环境中的生物大分子会在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表面形成生态冠,从而影响颗粒物的赋存状态和生态行为.本研究测定了纳米氧化锌(ZnONPs)和聚苯乙烯微塑料(PS)与斑马鱼体外生物大分子作用形成的生态冠复合物的形貌、组分、水动力学直径及Zeta电位等,以此探究微、纳米颗粒生态冠复合物的赋存状态与形成规律.结果表明,斑马鱼体外生物大分子主要含有类酪氨酸蛋白、类色氨酸蛋白、类富里酸、可溶解性生物副产物和类腐殖酸.扫描电镜观察发现,PS和ZnONPs表面部分或全部被生物大分子包裹,形成生态冠复合物.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PS和ZnONPs对各类生物大分子亲和力不同.随着作用时间延长(3~24 h),在PS生态冠组分中类酪氨酸蛋白的占比逐渐增加,类腐殖酸的占比逐渐减少;ZnONPs生态冠中这两类生物大分子组分的变化趋势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两种生态冠复合物的组分变化都呈现时间-效应关系.PS-生态冠复合物和ZnONPs-生态冠复合物的水动力学直径都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然而这两种生态冠复合物的Zeta电位绝对值却呈现不同的时间-效应关系,PS-生态冠复合物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Zn...  相似文献   
519.
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成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论述了内陆盐土对混凝土材料腐蚀的规律和机理,分析研究了各种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埋设初期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机理和在埋设后期混凝土强度降低的机理,为在盐碱地区进行基本建设时合理选材及防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0.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 China is the largest source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world, and the Chinese iron and steel sector is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the growth in greenho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