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5篇
  免费   702篇
  国内免费   1618篇
安全科学   745篇
废物处理   150篇
环保管理   438篇
综合类   3845篇
基础理论   86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32篇
评价与监测   306篇
社会与环境   300篇
灾害及防治   23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索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典型机电液一体化产品伺服作动器研制过程中的适用性。方法以某型伺服作动器为研究对象,从故障激发的角度对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响应调查和应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的工作特点设计适用于该类伺服作动器的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包含低温步进应力试验、高温步进应力试验、快速温度循环试验10个循环、振动步进应力试验(包含气锤式三轴向六自由度超高斯随机振动方式及电磁振动台随机振动方式)及综合环境应力试验5个循环,并依此进行试验。结果在快速温度循环试验及综合环境应力试验过程中,均有效地激发出了产品的漏油故障,与相似产品外场暴露的漏油故障模式相吻合。结论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典型机电液一体化产品伺服作动器的研制过程,设计的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可有效地激发外场出现频率较高的故障,可作为该类产品研制的试验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某型飞机外翼5—8肋油箱区结构不同程度损伤的原因,制定修复方案。方法采用受载分析、有限元仿真计算、静力试验数据分析等强度计算方法分析损伤产生的原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观测等失效分析,对损伤结构件开展失效模式分析,根据损伤原因及失效模式制定科学简便的修复方案,同时对损伤长桁采取的修补措施进行强度校核。结果 通过对外翼油箱充压破坏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计算、静力试验数据反推,并结合飞机实际损伤情况,得出油箱破坏理论分析危险薄弱部位与真实破坏情况一致的结论。有限元仿真计算最危险结构部位与实际结构首先发生破坏部位吻合,可作为深入制定修复方案及推测实际加载压力的依据。通过静力试验数据反推、结构实际损伤及有限元仿真计算结论得出,外翼5—8肋结构出现损伤时油箱施加压力约0.5 MPa,针对损伤制定了更换外翼油箱内部第5—8肋损伤结构和贴补加强损伤长桁的修理方案,经结构强度校核,满足设计要求。结论 分析认为外翼5—8肋油箱区结构损伤原因为油箱压力超过设计值导致结构过载断裂,采用贴补加强修理损伤长桁和更换第5—8肋损伤结构的修复方案能够满足强度设计要求,可指导同类飞机类似结构损伤故障的原因分析和修理,提醒同类飞机维修人员在飞机维护时应关注外翼油箱压力超压问题。  相似文献   
43.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加权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灰色理论建立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加权灰色关联模型 ,运用污染贡献率确定权重系数。与其它评价模型相比 ,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还具有排序功能 ,实例表明该模型是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44.
For detailed reconstructions of atmospheric metal deposition using peat cores from bogs, a comprehensive protocol for working with peat cores is proposed. The first step is to locate and determine suitable sampling sit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al goal of the study, the period of time of interest and the precision required. Using the state of the art procedures and field equipment, peat cores are collected in such a way as to provide high quality records for paleoenvironmental study. Pertinent field observations gathered during the fieldwork are recorded in a field report. Cores are kept frozen at -18 degree C until they can be prepared in the laboratory. Frozen peat cores are precisely cut into 1 cm slices using a stainless steel band saw with stainless steel blades. The outside edges of each slice are removed using a titanium knife to avoid any possible contamination which might have occurred during the sampling and handling stage. Each slice is split, with one-half kept frozen for future studies (archived), and the other half further subdivided for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analyses. Physical parameters such as ash and water contents, the bulk density and the degree of decomposition of the peat are determined using established methods. A subsample is dried overnight at 105 degree C in a drying oven and milled in a centrifugal mill with titanium sieve. Prior to any expensive and time consuming chemical procedures and analyses, the resulting powdered samples, after manual homogenisation, are measured for more than twenty-two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using non-destructive X-Ray fluorescence (XRF) methods. This approach provides lots of valuable geochemical data which documents the natural geochemical processes which occur in the peat profiles and their possible effect on the trace metal profiles. Th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use of peat cores from bogs as archives of high-resolution records of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mineral dust and trace elements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analytical procedures which now permit the measurement of a wide range of elements in peat samples such as lead and lead isotope ratios, mercury, arsenic, antimony, silver, molybdenum, thorium, uranium, rare earth elements. Radiometric methods (the carbon bomb pulse of (14)C, (210)Pb and conventional (14)C dating) are combined to allow reliable age-depth models to be reconstructed for each peat profile.  相似文献   
45.
乌鲁木齐市餐饮业油烟污染的调查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20家餐饮业油烟污染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餐饮业油烟污染严重,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6.
深圳市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深圳市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五种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相互关系及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与人们活动的关系等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深圳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及变化规律,为环境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连续5天腹腔注射同一剂量(1/5LD50)的合成洗涤剂,取小鼠骨髓细胞测定嗜多染色红细胞的微核率,研究表明,3种合成洗涤剂(加大香洗衣粉,洁牌餐具洗涤剂,恩威高级餐具洗洁精)使小鼠微核率有所增高,但恩威,洁牌餐具洗涤剂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8.
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家夜间施工工地为例 ,通过对现有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测量方法及国家和深圳经济特区有关噪声污染定义的分析 ,阐述了夜间施工工地噪声扰民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9.
苏南地区农村河塘底泥中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苏南地区农村河塘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物状况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别在镇江、宜兴和常州采集了农村居民生活区、农田附近和养殖厂周围13个底泥样品,对底泥中的5种重金属Zn、Cu、Cd、Pb、Cr质量比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Haka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底泥中5种重金属对其所在水域的污染程度,对水域和周围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影响.结果表明,苏南地区部分农村河塘底泥已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部分采样点Cd、Cu和Zn已达到中度污染;不同类型底泥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趋势为:居民生活区>养殖厂周围>农田附近.  相似文献   
50.
绿色制造评价系统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色制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制造评价是保证工业产品制造“绿色程度”的关键技术.本文论述了绿色制造及其评价系统和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评价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