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1篇
  免费   2066篇
  国内免费   4024篇
安全科学   1981篇
废物处理   240篇
环保管理   1119篇
综合类   10049篇
基础理论   173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06篇
评价与监测   781篇
社会与环境   921篇
灾害及防治   579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896篇
  2021年   902篇
  2020年   1051篇
  2019年   687篇
  2018年   655篇
  2017年   716篇
  2016年   590篇
  2015年   817篇
  2014年   755篇
  2013年   960篇
  2012年   1086篇
  2011年   1125篇
  2010年   1006篇
  2009年   965篇
  2008年   948篇
  2007年   968篇
  2006年   890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530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21.
为了评价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土壤碳动态的影响,利用配对的试验设计在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的高潮滩和低潮滩各设置1条入侵种互花米草与土著种的配对样线.结果表明,与土著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了长江口湿地的植物碳库、土壤微生物碳、土壤总碳库和有机碳库,而对占土壤总碳库60%以上的无机碳库无显著影响,意味着互花米草入侵导致的土壤总碳库改变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库来实现的.高潮滩互花米草和芦苇群落的年均土壤呼吸强度分别为(210.02±4.90),(157.79±6.39)mg/(m2·h);低潮滩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群落年均土壤CO2排放速率分别为(157.41±5.27),(110.90±5.16)mg/(m2·h),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长江口湿地的土壤呼吸.上述结果意味着互花米草入侵同时增加土壤碳输入和碳输出,但入侵也显著增加了土壤碳库表明入侵增加的土壤碳输入显著高于增加的土壤碳输出.本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可能会增强了长江河口湿地的土壤碳汇强度和固碳能力.但仍然需要长期系统的监测研究,以便全面定量评估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滨海湿地的综合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122.
针对海洋平台全浸区的腐蚀情况,着重介绍了阴极保护及其原理、种类及特点,监测系统的组成及设计,探讨阴极保护及监测系统对海洋平台水下防腐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3.
从适用性、参数选取、试验程序等角度深度梳理GJB 150.26试验标准,并研究流体污染试验程序的实施方法。通过对流体污染试验的研究背景和应用需求、相关标准应用现状和试验适用范围进行说明介绍,围绕基于GJB 150.26的流体污染试验参数选取原则、试验程序制定方法,探究符合标准架构的试验实施流程体系。按照所归纳研究整理的试验实施流程体系,结合工程实例对某型机载产品基于GJB 150.26的试验标准,针对其实际使用情况和相关技术协议文件制定了流体污染试验程序,进行了试验实施验证。流体污染试验实施目前在我国环境适应性工程领域缺乏理论基础指导,具备较大的开拓空间,通过对其实施方法和程序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提升军用装备开展特种环境试验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分析"天舟一号"(TZ-1)货运飞船的空间污染探测器的在轨探测数据。方法 TZ-1货运飞船上的污染探测器采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QCM),利用污染物沉积在QCM探测器传感晶片表面引起的振荡频率变化情况来分析航天器在轨空间污染环境。根据其探测原理,通过分析下传的原始数据,得到航天器在轨的污染累积量结果。结果航天器在轨飞行过程中,污染累积已达到会导致污染敏感器件光学性能明显退化的程度,并且污染源温度是影响航天器污染累积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将其作为航天器在轨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航天器污染设计、控制提供参考,为提高航天器可靠性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为保障油田正常安全生产,促进油田含聚污水的循环利用。方法采用电絮凝技术单因素研究方法开展净化含聚污水的静态实验研究,探讨外加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初始pH及聚合物浓度等因素对净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当初始pH为7.0,电流密度为4.0 m A/m2,极板间距为1.0 cm,电解16 min时,综合处理效果最佳。此时,含油量与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8.85%,99.93%,处理每克油平均消耗为0.0494 g的Al,处理每立方米含聚污水的能耗为0.2895 k Wh。污水中的聚合物浓度越小,净化效果越好。结论中性处理,极板间距为1.0 cm,外加电流密度为4.0 m A/m2,通电16 min是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油气储罐在水压试验时的腐蚀行为特征。方法选用9Ni钢、Q235碳钢、304L不锈钢储罐用材料以及3.5%NaCl模拟海水溶液,采用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方法研究三种储罐用钢在模拟海水中的电化学腐蚀特征,同时结合浸泡质量损失试验和微观腐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 9Ni钢、Q235碳钢、304L不锈钢稳定后的开路电位(vs.SCE)分别为-0.55、-0.64、-0.10m V,Rt值分别为2 792、1 765、125 100,平均腐蚀深度分别为0.070 6、0.160 3、0.002 5 mm/a。微观腐蚀形貌显示,9Ni钢和Q235碳钢表面发生明显的腐蚀,而304L不锈钢只发生轻微的点蚀。结论在3.5%NaCl模拟海水溶液中,304L不锈钢最耐腐蚀,Q235碳钢最易腐蚀,9Ni钢居于两者之间。因此在9Ni钢和Q235碳钢储罐海水试压过程中需要采取临时保护。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分析某型飞机外翼5—8肋油箱区结构不同程度损伤的原因,制定修复方案。方法采用受载分析、有限元仿真计算、静力试验数据分析等强度计算方法分析损伤产生的原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观测等失效分析,对损伤结构件开展失效模式分析,根据损伤原因及失效模式制定科学简便的修复方案,同时对损伤长桁采取的修补措施进行强度校核。结果 通过对外翼油箱充压破坏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计算、静力试验数据反推,并结合飞机实际损伤情况,得出油箱破坏理论分析危险薄弱部位与真实破坏情况一致的结论。有限元仿真计算最危险结构部位与实际结构首先发生破坏部位吻合,可作为深入制定修复方案及推测实际加载压力的依据。通过静力试验数据反推、结构实际损伤及有限元仿真计算结论得出,外翼5—8肋结构出现损伤时油箱施加压力约0.5 MPa,针对损伤制定了更换外翼油箱内部第5—8肋损伤结构和贴补加强损伤长桁的修理方案,经结构强度校核,满足设计要求。结论 分析认为外翼5—8肋油箱区结构损伤原因为油箱压力超过设计值导致结构过载断裂,采用贴补加强修理损伤长桁和更换第5—8肋损伤结构的修复方案能够满足强度设计要求,可指导同类飞机类似结构损伤故障的原因分析和修理,提醒同类飞机维修人员在飞机维护时应关注外翼油箱压力超压问题。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贮存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趋势和寿命评估。方法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开展四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氧老化试验,按试验周期定期取样开展冲击性能测试,对试验数据采用寿命预估方法进行处理,对材料性能进行预估。结果通过数据计算分别得到我国热带海洋、干热沙漠等典型气候条件下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贮存寿命分别为17.21~35.89年。结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贮存性能,在较为严酷的热带海洋气候和给定的失效判据条件下,寿命预计为17.21年。试验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较好地预计材料的性能变化趋势和开展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129.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加权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灰色理论建立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加权灰色关联模型 ,运用污染贡献率确定权重系数。与其它评价模型相比 ,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还具有排序功能 ,实例表明该模型是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0.
粤北地区干旱监测及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引入能够判断作物受旱程度的毛管破裂含水量、凋萎含水量等土壤含水量指标来确定干旱指标,根据土壤水分平衡理论,建立干旱监测预警模型,利用自动站气象资料和降水趋势预报对干旱情况进行判别和分析,并采用Surfer软件对干旱情况进行直观的图形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