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234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化学品的需求增长很快,种类繁杂的化学包装桶的安全清洗、污染防治及再利用是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工作。从我国化学包装桶处理处置及利用现状看,除个别单一化学物质包装桶处置较完善外,大量的化学包装桶被非法收集清洗,并再次利用,环境污染触目惊心。本文作者在长期研究化学包装桶安全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学包装桶处理处置的关键过程,污染防治对策及综合利用思路,为我国化学包装桶清洗和利用,环境部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92.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郑州市为例,揭示城市化过程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对距市中心不同距离的表层土样的重金属(Pb、Cr、Cd、Hg和As)含量进行分析.根据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对土样进行污染评价,同时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分析土壤环境质量指数分布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对土壤中重金属Cr含量的影响最大,对As有一定影响,而对其他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较小.样点表层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均有超过背景值现象,其中Cr平均含量远高于背景值,为主要污染因子; Pb为轻污染; Cd、Hg和As平均含量小于背景值.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特点不同,其中Cd在郑州市西部为轻污染; Hg在北郊为轻污染; Pb为较普遍的轻污染; As存在点源污染; Cr在绝大部分地区属重度污染.因此,郑州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应把Cr作为严控指标.  相似文献   
393.
硫铁矿烧渣和劣质铁尾矿制备聚硅酸铁铝混凝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以硫铁矿烧渣和劣质铁尾矿为原料联合制备高效混凝剂聚硅酸铁铝(PSAF)的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用该混凝剂处理工业废水,并与聚合硫酸铁(PFS)的处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出水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提高约25%和28%,SS去除率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394.
加油站、燃油中转站等设施在加油、收付油过程中,通常会散发出油气,散发出的油气不仅会造成大气污染,还有火灾、爆炸的危险。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普遍使用一种称之为汽油蒸气回收系统的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汽油蒸气的散发。针对加油站、燃油中转站等设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相关部门还出台了汽油蒸气回收系统条例,对回收系统的配备、审批、人员培训、维护、操作、检查、记录及报告等事项作出了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395.
淮河流域洪涝变化可预报时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先前的淮河流域洪涝变化基本特征、混沌特征、耗散性等基础上,采用Kolmogorov熵和Lyapunov指数谱分析了淮河流域洪涝变化预报时间。研究表明,淮河流域洪涝变化长期不可预报,短期是可以预报的,其可预报时间为4 ̄6年,以4年为较合适。  相似文献   
396.
以氮气为载气,硫化物在酸性介质中生成H_2S被赶出,再被乙酸钠-乙酸锌溶液吸收,然后显色测定的亚甲兰光度法是废水硫化物测定中被广泛应用的标准测定方法。该法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某些细节问题和操作技术掌握不当及吹气装置本身的缺陷,会道成方法的回收率严重偏低。前两个问题讨论得较多,如硫化钠标准溶液可用硫化锌悬浊液代替,以提高标准溶液的稳定性;加酸前进行预吹气;吸收导管与吸收液一并进行显色处理,单管吸收和两管串联吸收的回收率相差不大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利于回收率的提高。可是,吹气装置本身的问题却很少见提出。我们在实践中对装置中吹气和吸收两部分进行了改进,用市售的大口瓶代替反应瓶,用带筛板的导管代替吹气管和吸收管,经试验该装置可使方法的回收率大大提高,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97.
研究了UV/H_2O_2对水中三氯生(TCS)的降解;考察了H_2O_2用量,pH值,常见无机阴离子(如HCO_3~-,Cl-,NO_3~-和SO_4~(2-))和天然有机物质(NOM)对TCS去除的影响;探讨了TCS的降解产物和转化机理.结果表明:TCS在UV/H_2O_2中的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随着H_2O_2用量的提高,TCS的降解效率也逐渐提高,但是过量的H_2O_2会和TCS竞争羟基自由基(HO·).TCS在pH 8.5时的降解效率高于研究的其它pH值(即pH 5.3-7.4).虽然HCO_3~-是一种常见的HO·淬灭剂,但是它对TCS的降解影响较小;其它无机阴离子(Cl-,NO_3~-和SO_4~(2-))对TCS的去除几乎无影响.NOM的存在会抑制TCS的降解,且NOM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由于实际水样中的HCO_3~-和NOM与TCS竞争HO·,TCS在实际水体中的降解与纯水中的相比受到一定程度地抑制.利用液相色谱-超高解析度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LC-QTOF/MS)检出26种TCS的降解产物,根据这些鉴定的反应产物推测TCS可能的转化机理主要包括6种不同的反应路径,分别为脱氯氢化,脱氯羟基化,羟基化,脱氢反应,环化反应和醚键断裂.  相似文献   
398.
为探究三峡水库(TGR)动态水位下水环境中有机锡(OTs)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行为,构建了动态水位下OTs的IV级多介质逸度模型,对大气相、水相、沉积物相及鱼相中三丁基锡(TBT)和三苯基锡(TPT)浓度的动态分布进行了模拟,并依据实测值进行了验证,计算了TBT和TPT在各相间的迁移通量(N)和残留质量,探讨了其主要的迁移途径和归趋行为,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和模型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实测浓度与模拟浓度的吻合度较高,TGR水环境中OTs浓度受水位变化影响较大.TBT和TPT的N值随水位变化明显,呈现与水位涨落相反的变化趋势,与坝前水位、入库流量和降雨量的变化相关.平流输入输出、沉积物沉降、掩埋、再悬浮、水相降解和平流输入输出、鱼-水两相迁移是TBT和TPT的主要迁移过程,平流输出与降解是两者主要的损失途径.较大的沉积物输入净迁移通量(NN)表明沉积物相是TBT和TPT重要的储藏库,易在鱼相富集也是TPT的重要归宿.模拟期内TBT和TPT在沉积物相的残留质量最高,分别占总残留量的89%和84%,其在沉积物相、水相、鱼相及大气相的分配比例分别为89.17%、10.81%、0.04‰、0.19‰和83.81%、14.51%、1.68%、1.15×10-5‰.平流输入浓度(COW)和速率(GOW)对4个环境相TBT和TPT的敏感性系数(SC)>0.6,产生显著正影响,TBT和TPT模拟浓度的变异系数(CV)≤0.15,模型模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99.
采用亚铁改性沸石-过氧乙酸(FMZ/PAA)新型高级氧化体系降解水中双氯芬酸(DCF).考察了初始pH、药剂投加量、共存干扰离子(CO32-,NO3-,Cl-,SO42-,Fe3+,Cu2+,Ca2+,Mg2+)及天然有机物(NOM)对DCF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探讨了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活性物种.结果表明,DCF在FMZ/PAA体系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常温常压、初始pH值为7.0、FMZ投加量为0.2g/L、PAA投加量为80 μmol/L的条件下,1 μmol/L的DCF在40min内得到完全去除.共存Cl-、CO32-和NOM由于自由基竞争反应明显抑制DCF的降解,而Cu2+则参与了PAA的活化,有助于DCF的去除.碳中心自由基是FMZ/PAA体系降解DCF反应中的主要活性物种.基于DCF降解过程中检出的3种产物,提出了其在FMZ/PAA体系中的3种转化途径,即C-N键断裂、脱羧反应和甲酰化反应.  相似文献   
400.
稀土材料由于富含表面羟基、表面晶格缺陷和具有高温稳定性,结合其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亲和性以及优异储氧和释放能力等优势,在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部分稀土基材料在VOCs处理上的效果优于贵金属催化剂,在实际工程中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文献及工程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稀土基材料在国内外催化领域、吸附领域以及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现状,分析了稀土材料的优势以及目前面临的难题。从吸附、催化等角度分析了稀土材料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指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期望能为稀土材料在VOCs治理领域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