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州城区秋季大气PM_(2.5)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在广州市中心城区高楼顶(距地50m)和交通干线路边(距地1.2m),于2006年秋季连续一周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对比分析了SO42-、NO3-、Cl-、F-、Na+、NH4+、Ca2+、K+、Mg2+等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楼顶相对充分混合大气中PM2.5的质量浓度范围59.5~129.5μg/m3,均值为83.7μg/m3;交通干线路边大气PM2.5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08.4~132.2μg/m3,均值为121.1μg/m3。9种离子总浓度平均达到50.9(楼顶)和44.1(路边)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60.8%(楼顶)和36.4%(路边)。SO42-和NO3-为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组成,其占PM2.5质量浓度的比例均是楼顶高于路边,显示二次气溶胶对楼顶充分混合大气中PM2.5有较大贡献,而路边样品中一次来源贡献相对较大。计算表明采样期间海盐对广州大气PM2.5中的水溶性组分贡献较小。NH4+当量浓度远小于SO42-和NO3-的当量浓度,中和度远1,反映PM2.5酸性较强,且楼项PM2.5粒子酸性高于路边样品。  相似文献   
42.
珠江广州段东朗断面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珠江广州河段东朗断面底泥中的重金属镉、铬、铜、铅的总量,并采用五态分级法即Tessier形态分类法对镉、铬、铜、铅在底泥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提取和测定。结果表明该断面底泥中镉、铬、铜、铅总量均高于全国湖泊底泥中的平均值,以广东土壤背景值为参照可以看出,东朗底泥中镉、铬、铜、铅含量分别为土壤背景值的84.0倍、8.1倍、29.2倍、7.0倍,底泥成为这些重金属的富集地。镉以可交换态为主,占总量比例为59.29%,铬以铁锰态为主,占总量的比例为54.51%,铜以有机态为主,占总量的53.17%,铅以碳酸盐态和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比例分别36.63%和36.35%。并采用瑞典学者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断面底泥中的镉、铬、铜、铅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镉潜在生态危害强,铬潜在生态危害轻微,铜、铅的潜在生态危害中等。  相似文献   
43.
使用一种简单的搅拌焙烧方法成功制备了MoO_3/g-C_3N_4复合材料,通过SEM、TEM、XRD、FTIR、UV-vis和PL等技术对材料进行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MoO_3与g-C_3N_4成功复合,使g-C_3N_4吸收发生红移,扩大了g-C_3N_4的可见光吸收范围,有效地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以非甾体抗炎药萘普生(NPX)为目标污染物,对MoO_3/g-C_3N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光催化剂MoO_3/g-C_3N_4对萘普生的去除率是相同条件下纯g-C_3N_4的1.75倍.MoO_3负载量、pH值、催化剂MoO_3/g-C_3N_4的使用量和NPX的初始浓度等因素的研究表明,3%的MoO_3复合量和酸性条件更有利于NPX降解,加大MoO_3/g-C_3N_4的使用量和减少NPX的初始浓度也能加快NPX的降解速率.通过猝灭实验确定了单线态氧和超氧自由基是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ESR测定单线态氧的存在验证了Z型MoO_3/g-C_3N_4降解NPX的机制.  相似文献   
44.
过往的研究表明,引入均相/非均相还原剂或额外能量来诱导Fe(Ⅵ)形成铁活性中间体(Fe(Ⅳ和Fe(Ⅴ))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处理会导致Fe(Ⅵ)的利用率低,需要创新的活化策略.基于此,本文采用碳纳米管(CNT)/Fe(Ⅵ)体系对水中磺胺二甲基嘧啶(SMT)进行降解,并研究体系的作用机理和SMT的降解机制.研究发现,CNT可以介导从SMT到Fe(Ⅵ)的直接电子转移,CNT在体系中起电子介体而不是电子供体的作用.在50 mg·L-1 CNT和100.0μmol·L-1 Fe(Ⅵ)的作用下,5.0μmol·L-1 SMT能够在10 min内实现完全降解,它在该体系中的转化途径主要包括苯胺部分的氧化、磺酰胺键的断裂和Smiles型重排.另外,CNT/Fe(Ⅵ)体系在不同天然水体中都有较好的SMT去除率.本研究相关结果为活化Fe(Ⅵ)氧化污染物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5.
从绿色化学角度来看,设计安全、可持续的过氧化氢(H2O2)合成工艺至关重要.利用光催化技术将地球上丰富的水和氧气直接转化为H2O2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工艺.本文通过建立苝酰亚胺(PDI)有机超分子/可见光体系用于生成绿色化学试剂H2O2,探究了该体系中H2O2产生的影响因素和机理,构建了光芬顿体系用于目标药物的处理并分析其环境归趋.根据实验研究发现,酸碱度(pH)影响较大,酸性条件对H2O2生成反应有利.同时,测试了不同光源对该体系的影响,发现蓝光激发下H2O2的产量和平均生产速率最优.溶解氧的增加显著提高了H2O2的生成量,反之亦然.所选实际水体对H2O2的生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Cl-、NO2  相似文献   
46.
萘普生为水体中常见的一种非甾体药物类污染物。以300W汞灯为光源,研究紫外光照降解法对于含低浓度萘普生废水的处理效果,发现pH对萘普生光解效果有直接影响,降解优异性顺序为酸性>碱性>中性。通过实验,确定了萘普生光解的最佳pH值为4,光照时间为40 min,在该实验条件下,萘普生的降解率达到97.6%。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降解后水样进行检测,初步推导出光解中间产物为6-甲氧基-2-乙酰基萘、6-甲氧基-2-乙烯萘及β-萘酚。  相似文献   
47.
本实验采用光-Fenton法处理电镀添加剂生产废水,探讨了反应时间、H2O2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pH、草酸投加量和TiO2等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光-Fenton法对COD的降解率达到了94.3%。并得出该方法的最佳操作条件:反应时间为60 min,pH=4,H2O2投加量为80 mL/L,FeSO4.7H2O投加量为6 g/L,Fe2+和H2O2的摩尔比为1∶36,草酸的投加量为12 g/L,TiO2投加量为1.0 g/L。  相似文献   
48.
采用零价铁(ZVI)活化过硫酸钠(PS)产生·SO_4~-,以·SO_4~-为氧化剂深度处理电镀添加剂生产废水。考察了废水p H、n(ZVI)∶n(PS)、c(S_2O_8~(2-))和反应温度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得出废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废水p H为5.0,n(ZVI)∶n(PS)=1.00,c(S_2O_8~(2-))=15 mmol/L,反应温度为5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60 min,COD去除率达到76.8%,出水COD约为42 mg/L,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9.
乳状液膜法分离提取醋酸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LMS-2-煤油-NaOH液膜体系处理醛酸水溶液的最佳操作条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搅拌速度、试剂比、油内比及乳水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了制乳的最佳稳定条件,提取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50.
臭氧氧化技术发展前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有一定的应用。分析臭氧氧化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介绍目前发展较快的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和臭氧联用技术,展望臭氧氧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