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上海臭氧及前体物变化特征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5,他引:4  
于2010年1~12月期间,在上海城区内采用在线连续观测,分析该地区近地臭氧与其前体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探讨了臭氧浓度与OX和NO2光解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上海地区O3总超标天数为13天,超标率为3.56%。O3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秋冬低、春夏高的季节变化。O3浓度日变化规律呈典型单峰变化,O3各前体物呈双峰形分布,冬季O3与NOX的相关性最强。对OX的贡献中,秋冬以NO2为主,春夏以O3为主;夜间以NO2为主,白天以O3为主。臭氧浓度与OX和NO2光解速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2.
我国对地表水污染的大力治理已初见成效,但仍有一些地区(如我国中西部缺水地区)的地表水存在污染问题.缺水地区河道生态恢复缓慢,利用光催化膜对河水进行原位治理可辅助这类地区河道的综合整治.研究利用溶液流延法复合真空热处理法制得具有可见光活性的TiO2光催化膜(N/C-TiO2),利用扫描电镜表征光催化膜的形貌特征,通过其水处理效果评价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①光催化膜材料表面暴露有TiO2纳米颗粒团聚物,TiO2纳米颗粒通过桥接成功生长在基体的表面,为催化剂在膜材料中的稳定性提供条件.②热处理温度对N/C-TiO2膜光催化性能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40℃热处理的N/C-TiO2膜(140-N/C-TiO2膜)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优于120℃热处理的N/C-TiO2膜(120-N/C-TiO2膜),140-N/C-TiO2膜在太阳光下对化学需氧量(CODCr)的处理水平高达100%.③光催化膜在自然光照下对贾鲁河河水的处理应用结果表明,N/C-TiO2膜在降低河水CODCr、NH3-N和TP浓度方面优于P25 TiO2膜,其中,N/C-TiO2膜对CODCr和BOD5的日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0.0%和31.9%,CODCr/BOD5(浓度之比)由0.246升至0.358.④膜循环利用试验结果表明,经多次循环使用,降解效率趋于稳定,仅降低了9.5%,说明该膜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研究显示,N/C-TiO2膜光催化技术可作为优良的地表水处理的原位治理技术,可用于辅助缺水地区的河道治理工作,实现地表水水质的改善,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不溶性腐殖酸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讨论了不溶性腐殖酸(IHA)对水中重金属pb2 、Cd2 、Cu2 的吸附去除作用.将可溶性腐殖酸进行改性处理,制备了不溶性腐殖酸,并应用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其热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了不溶性腐殖酸对水溶液中的Pb、Cd、Cu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吸附等温线分别以Linear,Frendlich和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吸附的最佳模型为Frendlich方程.利用该方程拟合的数据,由Clausius-Claperyon's方程计算出的pb2 、Cd2 、Cu2 吸附焓变值说明,重金属在不溶性腐殖酸上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同时考察了温度、酸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pH值的增大,不溶性腐殖酸对pb2 、Cd2 、Cu2 的吸附量增加.随着pH的增加,在近中性条件下不溶性腐殖酸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高且稳定.当pH=7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pb2 、Cd2 、Cu2 在不溶性腐殖酸中的吸附率分别为98.73%,97.86%,99.25%.吸附进行12 h以后,吸附作用基本达到平衡.不溶性腐殖酸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且吸附率稳定,可以广泛用于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04.
2015年12月中国长三角区域经历了4次高浓度、大范围、长时间的颗粒物污染.本研究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合GDAS(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和长三角区域15个主要城市的PM2.5质量浓度数据,利用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CWT)分析了2015年12月长三角区域主要气流轨迹方向和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的潜在来源分布,探讨了不同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和影响气团分布.结果表明,2015年12月长三角区域主要受到来自西北和北方气流影响(B、C、D类),其出现概率分别为39.5%、20.0%和25.8%;西方内陆(A类)出现概率最低,仅为14.7%.西北内陆方向长距离输送(B类)对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在此类气团主导下,长三角区域颗粒物(PM2.5、PM10)质量浓度和气态污染物(SO2、NO2、CO)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0.9、135.1、32.4、54.4和1200 μg·m-3,且粗颗粒物比重较其它3类聚类高;经过东北海面气团(C类)携带的颗粒物浓度也较高,且PM2.5/PM10比值最高,可能是其水汽含量较高加剧了污染物的二次生成.PSCF和CWT分析结果表明,污染过程1(12月5-8日)期间,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主要受内蒙东部、京津冀、山东和江苏东部等地影响;污染过程2(12月10-11日)和污染过程3(12月13-15日)期间,京津冀地区对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的贡献都较低,污染过程2的主要潜在源区较为集中,主要为内蒙东部、辽宁、山东东部、江苏和上海;而污染过程3的潜在源区较广,内蒙西南地区、甘肃、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南部、山东、安徽北部等地及长三角本地对区域PM2.5浓度均有重要贡献;污染过程4(12月20-27日)持续时间最长,相较前3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地区和西南地区对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的贡献相对增加.总体来说,2015年12月4次污染过程期间长三角区域PM2.5污染的潜在贡献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长三角)地区,区域性污染和长距离输送对冬季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粉尘性质对电除尘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半工业化的电除尘器实验系统装置上进行了烧结灰、飞灰、煤铁混合样的粒径分布及粉尘的真密度对电除尘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除尘器能有效捕集亚微米粉尘,对烧结灰净化最适合的粒径范围为1.37~2.03μm(η高达100%);对煤铁混合样的最适合粒径范围为3.30~7.25μm(η高达100%);电除尘器对煤铁混合样的粒径小于2.24μm的分级效率η高达92.36%。在同等试验条件下,电除尘器对烧结灰和煤铁混合样的总除尘效率为96.87%,高于飞灰的总除尘效率92.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