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采用H2O2为氧化剂,在连续蒸发壁式反应器中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降解分散染料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分散染料废水时,TOC的去除效果优于TN的去除效果.在25 MPa,380~460℃的条件下,短短30s的时间内,TOC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而TN去除率却只有45%~60%.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以及氧化剂用量的增加,废水中TN浓度随之下降而NH3-N浓度却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22.
为了快速高效地处理突发性事故造成的苯胺污染土壤,在水泥固化稳定化苯胺污染土壤时加入过硫酸盐和活性炭,评估固化稳定化产物中苯胺的浸出特征和降解机理. 结果表明:①过硫酸盐的加入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污染土壤中高浓度(10 g/kg)的苯胺,当反应时间为10 min、过硫酸盐添加量为1.0 eq(即过硫酸盐与土壤中苯胺的摩尔浓度比为1.0)时,处理后土壤中苯胺残留量为1 345 mg/kg;过硫酸盐添加量为2.0 eq时,苯胺残留量为43 mg/kg,反应时间对苯胺的去除效率影响不大,碱性条件有利于苯胺的降解. ②过硫酸盐-活性炭-水泥复合固化稳定化剂可以有效固化稳定化高浓度苯胺污染土壤,过硫酸盐的加入可以有效氧化土壤中的苯胺,是浸出液中ρ(苯胺)降低的主要因素;活性炭的加入可以进一步吸附残留的苯胺及降解产物,使浸出液中ρ(TOC)大幅降低;水泥水化产生的强碱性和温度升高有助于过硫酸盐对苯胺的氧化降解. ③苯胺氧化降解产物分析发现,偶氮苯、苯酚和联苯胺是苯胺的主要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23.
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能分泌吲哚乙酸(3-indole acetic acid,IAA),并对荧蒽具有一定降解效果的菌株ZZ21。30℃、180 r/min摇床培养24 h,能产生39.81 mg/L IAA,静息细胞对50 mg/L荧蒽转化7 d后,降解率达25.61%。此外,该菌还耐盐碱,能解磷,在pH为10、含盐度为7%的LB培养基上能够生长,30℃培养72h对磷酸三钙液体培养基的溶磷量达120.86 mg/L。经形态学观察、部分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及16S rDNA的保守序列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为促进菌株生长,提高菌株IAA产量,设定了基于培养时间、初始pH、通气量、温度、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单因素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促进菌株生长和提高IAA分泌的最佳培养条件并不完全一致,综合考量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条件是初始pH为6,装液量为45 mL/150 mL,28℃摇床培养15 h,最佳碳、氮源分别是甘露醇和酵母粉。在最佳单因素优化条件下菌株产IAA能力最强可达92.31 mg/L。  相似文献   
24.
陆嘉玮  徐晨烨  胡纯  刘树仁  李方 《环境科学》2023,44(5):2551-2561
城市河流是微塑料(MPs)及重金属污染的“热点”区域,在污染迁移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同样作为抗性基因赋存及释放的重要媒介,鲜有研究考察了流域MPs、金属与金属抗性基因(MRGs)的关联.为此,调研了10个黄浦江站点水样的金属及MPs的污染特征,并基于宏基因组学对水样及提取的MPs上的MRGs及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表层水中ρ[锑(Sb)]平均值最高,为(3.16±0.419)μg·L-1. MPs的丰度平均值为(1.78±0.84)n·L-1,位于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的MPs丰度显著高于农业区和低人口密度的区域.纤维状、“小粒径”(<0.5 m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主要的MPs类型.所有样本中共检出18类MRGs,其中水样中MRGs的相对丰度为1.68±0.21.最主要的MRGs亚型是merR和ruvB,分别为汞和多重金属抗性基因的亚型.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中的铬和镍与MRG-Cr、MRG-Ni和多重金属抗性基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MPs上MRGs的相对丰度为1.63±0.53,最主要的MRGs亚型...  相似文献   
25.
杨波  贾丽娟  徐辉  李方  刘艳彪 《环境科学》2020,41(4):1816-1824
厌氧系统添加碳和金属纳米材料是强化厌氧消化的有效策略.为考察投加GAC和MnO2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设置了空白组(R0)、GAC组(R1)、MnO2组(R2)以及GAC/MnO2组(R3)4组间歇实验,研究GAC和MnO2的投加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率、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28 d后,与R0相比,R1和R3的产CH4速率分别提高了68.18%和51.35%,R2的产CH4量降低了21.25%.GAC和MnO2的单独或者混合投加,对厌氧发酵过程均有促进作用.Mn2+与剩余污泥释放的磷酸盐生成磷酸盐沉淀对厌氧代谢通道的阻塞作用,造成R2产CH4效率变低.GAC优良导电性、吸附能力和MnO2/Mn2+的催化作用是R3产CH4效率增强的主要原因.正常代谢条件下,投加GAC、MnO2和GAC/MnO2均可以提高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GAC和MnO2促进了产甲烷菌MethanobacteriumMethanosaeta的富集,强化了发酵细菌和产甲烷菌的种间电子传递,促进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和CH4的产生.  相似文献   
26.
基于酵母DNA损伤响应网络,本研究选择4种生物标志物,以丝裂霉素C(MMC)为模型遗传毒物,双酚A为阴性对照,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发光酵母的遗传毒性检测技术.结果表明:菌液培养体积为60μL、微板阅读器增益设置为100是最佳的检测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将MMC暴露在酵母中,其毒性特征谱图在2 h分析长度内呈现出明显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从剂量-响应曲线上得出其遗传毒性作用的最低浓度为0.04 mg·L-1;阴性对照双酚A的实时蛋白表达图谱则与MMC完全相反,并未呈现出浓度与时间的依赖关系.将上述方法应用于中国北方黄河中下游某村镇地表水及可疑污染源水样的遗传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当浓缩倍数为100倍时,14个测试点位中有6个点位处的水样被检出阳性;当浓缩倍数为10倍时,水样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27.
28.
磷对铝胁迫下荞麦根际土壤铝形态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法,以耐铝性明显差异的两个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基因型“江西养麦”(耐性)和“内蒙荞麦”(敏感)为材料,研究铝胁迫下磷对荞麦生长和根际土壤铝形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4 g·kg~(-1)铝配施0.2 g·kg~(-1)磷的内蒙和江西荞麦根系生物量分别比不施磷组增加了67.9%和21.2%,磷能显著缓解铝对荞麦根系生长的抑制,提高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磷铝互作下根际土壤的交换态铝含量显著降低,毒性较小的吸附态羟基铝和络合态铝含量显著增加.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复杂,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磷质量分数呈正相关,w_p=0.2 g·kg~(-1)对铝胁迫下荞麦根际土壤转化酶活性最有利.说明施磷降低铝胁迫根际土壤的交换态铝含量,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减缓铝毒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9.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常被作为织物整理剂和表面活性剂应用于纺织印染行业,通过末端处理排放进入水体环境,对生态安全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采集我国长三角地区58家纺织印染厂的调节池原水和末端排放尾水样品,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UPLC-MS/MS)对8种短中链全氟化合物(C4~C8)进行分析,探明印染废水PFCs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8种目标化合物在废水样本中检出率为38.9%~100.0%,原水中PFCs浓度为29.37~4518.27 ng·L-1,末端尾水中PFCs浓度为8.82~3995.76 ng·L-1,其中PFOA是首要的污染物.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对短中链全氟化合物有一定去除作用,去除率最高可达79.9%.Kruskal-Wallis检验发现PFOA、PFHpA及PFHxA在以化纤为原料的生产过程中残留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材料.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显示,官能团结构、碳链长度和前体物质降解是影响其来源的主要因素.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PFOA和PFOS的风险商值均小于1,尚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具有风险的水平.  相似文献   
30.
胱氨酸行业的酸雾污染及治理四川大学化学系李必平,李方,张载杰,洪正隆胱氨酸生产的大宗原料是猪毛。我国年产猪毛数万吨,可提取数千吨胱氨酸。把猪毛用于胱氨酸生产可消除猪毛对环境的污染,变废为宝,是利用零星资源发展小企业的好办法,国内已建立了百余个厂家,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