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膜分离-光催化组合工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主要对膜分离-光催化组合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悬浮体系中二氧化钛粒径的分析,选择合适的中空纤维膜。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二氧化钛悬浮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粒子的分离性能受粒子粒径、抽吸压力、曝气量、温度、pH值、料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光催化反应常用的二氧化钛浓度范围内(1~4g/L),浓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2.
以可发性聚苯乙烯(EPS)达标尾水为处理对象,开展了EPS废水作为工艺水回用技术研究,半年来的深度处理中试试验表明:采用砂滤-超滤-一级反渗透-离子交换/二级反渗透深度处理工艺的出水能稳定达到该厂工艺水要求,即:ρ(CODMn)≤5 mg/L,电导率≤10μS/cm。产品合成中试试验表明:采用经深度处理后得到的工艺水合成的产品符合国家和企业相关的质量标准,粒度稳定、分布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63.
纳米氧化物粒子对PVDF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纳米氧化物/聚偏氟乙烯复合中空纤维膜,讨论了纳米氧化钛和氧化铝粒子对PVD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应用牛血清白蛋白截留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分别对不同膜的分离性能、微观结构和晶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性能与纯PVDF膜相比有显著地改善,其中纯PVDF膜、Al2O3/PVDF和TiO2/PVDF复合膜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分别为3.27%、67.20%和86.67%,复合膜的水通量则较纯PVDF膜分别提高2.3倍和2.6倍.氮气吸附实验测定的孔径分布进一步表明复合膜的孔径分布变窄,孔径变小.  相似文献   
64.
膜生物反应器联合工艺处理合成制药废水的中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混凝沉淀+砂滤+膜生物反应器+活性碳+臭氧工艺处理合成制药废水中COD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出水的COD平均值为78.6mg/L,去除率为74.3%;最终出水的COD平均值为40.4mg/L,去除率为92.7%。  相似文献   
65.
烷基多苷促进污泥水解产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灿  孙秀云  黄诚  沈锦优  王连军 《环境科学》2014,35(3):1009-1015
采用向污泥中投加生物表面活性剂烷基多苷(APG)的方法,研究了APG投加量和水解时间对剩余污泥水解产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PG显著降低污泥表面张力,强化污泥水解,在最适投加量(以TSS计,下同)0.2 g·g-1下,SCOD、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浓度均在12h内达到最大,分别由初始的4 280.2、1 122.9和246.5 mg·L-1上升到6 481.1、1 639.3和1 205.8mg·L-1,同时短链脂肪酸(SCFAs)浓度由1 309.9 mg·L-1增加为2 221.6 mg·L-1,且SCFA的组分分布随之改变,APG投加量越大,SCFAs达到最大浓度所需时间也随之延长.随着APG投加量的增大,α-葡萄糖苷酶相对活力由1.5升至2.5,而蛋白酶相对活力在低投加量下由1.4升至1.9,高投加量下降至1.5.不论APG是否存在,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的活力在达最高后都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整个过程中pH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6.
COHERENS模型是由欧盟的海洋学专家学者联合研究和发展的一个三维海洋及近岸模型,该模型功能强大,广泛应用于海洋水动力及水质数值模拟.介绍了该模型的模块、特点,及在不同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根据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应用COHERENS模型的建议,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7.
三维电极电化学氧化酚醛树脂生产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刷涂法和阳极电沉积法制备Ti/SnO2+Sb2O3/β-PbO2阳极,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工作站分析和表征,具有良好表面结构和催化活性;电化学氧化槽内充填铁碳粒子电极形成三电极氧化系统.利用该系统电化学氧化酚醛树脂实际生产废水,研究氧化参数的变化对甲醛、苯酚和化学耗氧量(CODCr)降解效果的影响,包括电流密度、氧化时间和水溶液初始pH值.电化学氧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在生产废水中苯酚质量浓度为350 mg/L、甲醛质量浓度为1 800 mg/L,电流密度25 mA/cm3,电化学氧化时间300 min时,甲醛、苯酚和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96.5%,86.9%和94.7%.  相似文献   
68.
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光催化氧化是日益引起重视的污染治理的新技术。对国内外有关水中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该过程所涉及的反应机理,催化剂备及提高催化活性的方法,并提出了光催化氧化法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9.
70.
通过向阴极室投加接种污泥构建阴极功能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并用其强化降解对硝基苯酚(PNP),考察了MFC运行过程中电极液pH、电导率和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使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考察了各环境因子与MFC输出电压的相关关系,并对阴极生物膜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菌群结构。结果表明,MFC输出电压与阳极室、阴极室pH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电极液pH为6时MFC对PNP的降解性能较优,PNP降解率为100.0%,还原降解中间产物对氨基苯酚(PAP)生成率为32.5%±2.5%,而pH为4时PNP降解率为80.1%±4.1%,PAP生成率为13.3%±2.2%;外接电阻为100Ω时,MFC对PNP降解性能优于外接电阻50、200Ω时。阴极优势菌群中,懒杆菌科(Ignavibacteriaceae)推动了系统电子的传递,而嗜氢菌目(Hydrogenophilales)、伯克霍尔德氏菌目(Burkholderiales)具有辅助还原降解PNP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