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30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南海北部拥有陆架?陆坡体系中最不稳定的峡谷群沉积环境,不仅是海洋有机碳沉积区域,更是陆架和深海之间物质传输的通道。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采集一统峡谷和东沙群岛海域陆坡的上层沉积物样品(0~30 cm),研究其有机碳含量和红外光谱吸收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陆坡环境有机碳的迁移和沉积规律。结果表明,一统峡谷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由坡上、坡中至坡下逐渐降低,依次为1.14%~2.02%、1.01%~1.46%和0.60%~2.15%;东沙群岛海域陆坡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为0.52%~1.35%;4个站位有机碳的垂直变化不具有相似性。研究区域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呈现500~1500 /cm、2300~2500 /cm和3400~4000 /cm 3个集中出峰区;一统峡谷坡上沉积物中有机物红外光谱吸收特征与坡下相近,吸收强度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坡中沉积物中有机物红外光谱吸收强度随深度变化不显著;东沙群岛海域沉积物中有机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率在中间层次出现突然增加的现象。研究区域峡谷沉积物中有机物主要由相邻峡谷坡上通过滑坡碎屑流直接运移到坡下,在坡中难以稳定存留;坡中沉积物中有机物被不断扰动而上下混合,其组成的垂直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62.
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过程受到海洋水动力、环境因素、海床沉积物特性及生物扰动等条件的影响,引发的二次污染作用周期长,而且对水体环境、沿海娱乐活动及海洋生物的各项生理活动都会造成影响。为加深对该释放过程的认识,本文阐述了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机理,重点分析了海床液化失稳对该过程的影响机制,总结了石油类污染物释...  相似文献   
63.
通过确定性系数与地理探测器模型耦合的方法研究耦合模型对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估的影响。基于遥感判识和野外考察确定安宁河流域内的 198 条泥石流沟作为评估样本,选取坡度、地面峰值加速度、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地形湿度指数以及地貌演化指数作为评价因子,耦合确定性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别计算各评价因子分级取值和因子权重,进行安宁河流域泥石流易发性等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探测器方法定量分析安宁河流域内泥石流发育的主要贡献因子为地面峰值加速度、地形起伏度和坡度。(2)泥石流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 9.67% 和 12.02%,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安宁河流域两岸且呈条带状分布。 (3)利用 ROC 曲线对泥石流易发性评估精度进行验证,耦合模型的 AUC 值达到 0.824,相比单种模型 CF 模型的评估精度 0.786 提升了 4.8%,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评价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4.
漫无边际的荒野,齐身丛生的灌木,掩映着蓝白相间、排列有序的野营房,烘托着高耸入云的钻塔。迎着朝霞走向钻台的李新民,抬头仰望钻塔上方那行“GW1205”大字和飘扬在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苏丹那片蓝天的红旗,满怀信心和自豪地开始了新一天紧张的工作。  相似文献   
65.
混凝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效混凝沉淀-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并将混凝沉淀污泥回流.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加入量为160 mg/L时,COD去除率平均可达34.6%,TP去除率平均达到87.9%,平均出水TP为0.3 mg/L.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工艺对有机物和TP的去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7种三嗪类除草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两种方法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水中7种三嗪类除草剂,选择了合适的检测波长和梯度淋洗条件。方法在0.100 mg/L~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6μg/L~0.15μg/L,水样平行测定的RSD为1.6%~6.5%,加标回收率为95.0%~106%。  相似文献   
67.
采用0.45μm玻璃纤维滤膜将污水分离为悬浮态和溶解态有机物质,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采用液液萃取-气质联用法对污水中溶解态有机物进行测定,同时还对萃取条件(萃取次数,萃取时间,无机盐加入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萃取回收率最高的是每个pH范围各萃取2次、静置5 min,氯化钠加入15g.该方法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好(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1% ~ 103%),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68.
劳动者有因伤病而停止工作以致其可以休息和就医的权利,同时用人单位也享有病假管理权。虽然,劳动者的病休权具有优先地位,是应当予以倾斜保障的,但仍受单位病假管理权的一定限制。为便于管理,有必要通过立法确立劳动者病休权行使的底线标准,以及合理确定单位病假管理权的范围,一方面优先保障劳动者这一基本权利,另一方面也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9.
包头境内的白云鄂博矿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大型矿山,已为我国大型钢铁稀土联合企业开采利用40余年,白云鄂博原矿平均伴生天然,在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本文从白云鄂博矿资源、资源特殊性,开发利用,放射性废渣及钍核素排放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防治控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0.
钙、镁离子在水流作用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在"引江济太"过程中大量钙、镁离子的引入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本实验在控制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室内模拟不同钙、镁离子浓度在两个特征流速5 cm/s和15 cm/s下微囊藻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微囊藻藻密度随钙、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速在15cm/s下微囊藻最大藻密度(9 236.4×104cell/mL)是流速为5 cm/s下最大藻密度(2 873.72×104cell/mL)的3倍,流速为15 cm/s下微囊藻最大比增长速率均较5 cm/s下的高。这可能是在水流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下藻细胞胞外多糖增加,粘附更多的钙、镁离子更利于钙、镁离子迁移到胞内,同时胞外附着的钙、镁离子尤其钙离子形成桥联,使微囊藻细胞形成群体产生微环境利于微囊藻的生长。水流对微囊藻利用钙、镁离子有重要的影响,这为有效调水抑制蓝藻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