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考察了新型ZEA体系治理2,4-DCP污染土壤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零价铁剂量、EDDS浓度和曝气速率等因素对体系的降解作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污染物含量为296.3 mg/kg,EDDS浓度为0.4 mmol/L,铁粉剂量5 g,曝空气速率1 L/min,固液比为1∶20,室温的条件下反应2 h后土壤中DCP的降解率为93.4%,EDDS的降解率为91.4%,反应3 h后DCP和EDDS均被完全降解。污染土壤中DCP和EDDS的降解规律符合准一阶动力学方程,其降解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1.97 h-1和0.98 h-1。  相似文献   
32.
选用氯霉素(CAP)作为抗生素的代表,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对CAP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研究,考察了几种敏化剂(活性炭、铁粉、二氧化锰和水)对CAP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敏化剂对微波降解的催化效果依次为:活性炭>铁粉>水>二氧化锰.微波修复时可利用土壤中本身存在的矿物质(如铁)作为微波吸收剂,降低修复成本.对于抗生素污染土壤,微波辐射技术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33.
微波辐射在二氧化锰诱导下对六氯苯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氧化锰为微波吸附剂,在密封体系中研究了微波辐射技术对六氯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分别以不同浓度的酸碱水溶液添加到土壤中,在模拟含水率为20%情况下,硫酸(50%)介质下六氯苯处理效果最好,10min的微波辐射即可使50mg/kg的六氯苯达到完全去除;但是在纯水和10mol/L氢氧化钠介质下,六氯苯基本上没有去除;随着硫酸浓度的降低,六氯苯的去除率显著降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没有检测到新物质。六氯苯去除机理推测为,直接矿化或者HCB及其分解的中间产物同土壤发生化学结合而被固定起来,以致难以萃取出来。  相似文献   
34.
微波紫外协同降解染料活性艳红X-3B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微波激发的无极紫外灯应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研究,考察了反应过程中染料废水脱色率、TOC去除率、溶液pH以及反应前后染料废水高效液相色谱图的变化情况。染料活性艳红X-3B经无极紫外光处理110min后,脱色率达96%,TOC去除率达66%,降解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微波或普通紫外灯的降解效果总和,溶液pH先降低后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35.
铱涂层钛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喹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电催化氧化降解模拟焦化废水中的喹啉,研究了电极种类、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废水pH、极板间距和电流密度对喹啉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铱涂层钛电极为阳极、废水中喹啉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废水pH为9、电流密度为20 mA/cm2、极板间距为1 cm、反应时间为720 min时,喹啉去除率达88.1%.并...  相似文献   
36.
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二期炼油污水深度处理中试研究表明,以炼油企业二级处理达标排放污水为处理对象,当本工艺处理水量0.5m3/h、水力停留时间1.49h,污水中COD、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变化分别为44.07~102.13mg/L、28.37~50.0lmg/L、4.10~6.77mg/L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96.1%、91.9%,出水符合循环水补充水水质要求;5.5h抗冲击实验结果显示,本工艺抗冲击能力优良。  相似文献   
37.
TiO_2/AC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水中的苯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单独臭氧氧化及以活性炭(AC)和负载二氧化钛的活性碳(TiO2/AC)为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水中苯酚的效果。考察了AC、TiO2/AC对苯酚的吸附特性及三种方法对苯酚的转化率及矿化率效果及其臭氧利用效率,并对氧化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C、TiO2/AC对苯酚的吸附均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催化臭氧氧化转化苯酚的效果高于单独臭氧氧化;TiO2/AC作催化剂有利于苯酚的最终矿化,同时提高了臭氧的利用效率;3种氧化反应均较好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TiO2/AC催化臭氧氧化苯酚的二级动力学常数为0.0001L/(mg.min),高于单独臭氧氧化0.00004L/(mg.min)和AC催化臭氧氧化0.00006L/(mg.min)。  相似文献   
38.
东湖表层水体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磺酸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东湖表层水体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磺酸(PFOS)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总量范围为31.1~237ng.L-1,几何平均值为115 ng.L-1,表明整个湖区受到不同程度的PFOS和PFOA污染.全部水样均检出了PFOS和PFOA,峰值达到132和158 ng.L-1,几何平均值分别为60.4和55.0 ng.L-1.湖区东部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湖区南部,湖区北部和西部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与PFOS相比,高浓度PFOA分布相对分散,PFOS和PFOA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表明东湖表层水体中PFOS和PFOA属于多源输入.30个(63%)取样点上PFOS含量超过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临界数值(43 ng.L-1),20个(42%)取样点上PFOA含量超过美国新泽西洲制定的饮用水标准(40 ng.L-1).  相似文献   
39.
固体吸附剂控制燃煤重金属排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滴管炉上进行了烟煤添加固体吸附剂的燃烧实验研究了硫酸钙、石灰石、铝土矿3种吸附剂对重金属元素Pb、Cd、Cu、Co、Ni排放的控制,并采用形态逐级提取法,将排放颗粒物中重金属分为吸附态、离子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硫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从粗粒灰渣及细微粒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和细微粒子中残渣态稳定形态含量增加2个方面说明添加吸附剂对煤中重金属的排放具有一定的捕获力.对不同的重金属,由于吸附剂本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差异,所表现出的吸附能力也各不相同.硫酸钙对Pb、Cd、Cu的排放有控制作用;石灰石对Pb、Cd、Cu、Nj的排放有控制作用;铝土矿对5种重金属元素的排放都有控制作用吸附剂粒径越小,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0.
以某待搬迁硫酸厂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以污染调查监测为基础,按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推荐的模型和参数,对该场地重金属污染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砷和钒是场地的特征污染物,主要通过经口摄入与呼吸吸入方式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健康风险远超出可接受水平,须修复。砷和钒基于风险的修复目标建议值分别为0.35,123 mg/kg。但砷的修复目标建议值远低于我国土壤背景值,建议结合当地土壤背景值及修复技术方案等合理制定修复目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