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光催化降解六氯苯废水的有效性、环境可接受性,试验表明,经预先吸附在二氧化钛的六氯苯可以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快速、完全的矿化,光催化技术处理含六氯苯的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2.
煤中痕量元素分布的多变量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陆晓华 Ali  A 《环境化学》1995,14(6):494-499
本文用多变量分析法研究了煤中痕量元素的分布,并用实验研究了有机溶剂提取前后青山烟煤中痕量元素的变化。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As,Cr,Co,Ni,Cu,Cd,V,Pb等元素与Be,Ge在煤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对青山烟煤的实验研究结果则表明:Cr,Co,Ni,Cu,Cd,Pb等元素趋向于与煤中的矿物质相结合,而Be,Ge两元素有较强的有机亲和性。实验研究结果与多变量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3.
六氯苯对原生动物四膜虫的生物毒性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thermophilaBF5)为靶生物,在PPYS培养基和无机盐培养基中,研究了生长稳定期间的四膜虫暴露于50μg/L、250μg/L和1000μg/LHCB的中短期生物毒性。研究结果表明,PPYS培养基中50μg/L的HCB对四膜虫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在试验时间内,四膜虫数量增加5%~15%。250μg/L和1000μg/L的HCB发生抑制作用。在250μg/L和1000μg/L的HCB中培养96h,四膜虫的数量分别降低到在同一时间无HCB存在情况下数量的63%和35%,168h时分别为42%和24%。在无机盐培养基中,3种浓度的HCB均对四膜虫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且表现为急性和短期毒性。暴露于50μg/L、250μg/L和1000μg/L的HCB中96h,四膜虫的数量分别减少到同一时刻无HCB存在情况下数量的34%、24%和10%。可见,培养体系中营养物质的存在,可以降低和缓解HCB对四膜虫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74.
微波强化内电解处理活性艳红染料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微波强化内电解处理染料废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微波不仅可以再生炭铁混合物,而且可以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的染料;铁屑不仅与活性炭构成内电解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微波再生活性炭;微波作用多次后炭铁混合物对废水的去除率仍能保持色度去除率99%、COD去除率64%;同时探讨了微波作用时间、微波作用次数、铁屑粒径、炭铁比例和pH值等因素对废水去除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5.
载铜活性炭-微波降解焦化废水COD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焦化生化外排废水COD不达标问题,研究采用微波-载铜活性炭联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对焦化生化外排水COD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联用技术对COD降解具有较高的效果,采用联用工艺对COD的去除率比单纯使用载铜活性炭吸附时对COD的去除率高约40%。  相似文献   
76.
煤灰中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燃料工况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燃烧温度、燃烧气氛、煤粉细度和灰粒细度等因素与煤燃烧产生的细微粒子中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关系,建立了灰粒中元素含量与备因素关系的模型,发现燃烧工况和灰粒细度与灰粒中元素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用模型对不同灰粒中的元素含量进行了预报,可用控制燃烧条件来减少重金属元素向大气的释放.  相似文献   
77.
以典型有机污染物4-硝基酚(4-nitrophenol,4-NP)和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HCB)污染土壤为处理对象,采用高效吸收微波且保温性能良好的碳化硅材料制成圆柱状装土容器,研究以微波为热源、碳化硅为热传导材料的微波修复设备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该设备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30 min内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有机物的去除不仅是由于碳化硅被加热后的热传递效应,且透过容器的部分微波也可直接作用于污染土壤.实验考察了微波辐照时间、污染物初始浓度、土壤量及含水率、敏化剂等因素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辐照时间、土壤量和含水量显著影响土壤升温行为和污染物去除率,而污染物初始污染浓度对去除率影响较小.与马弗炉加热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微波加热修复技术在土壤的升温速率及有机物去除率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8.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酚类污染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自制活性炭纤维小柱对水中四种痕量酚的固相萃取条件,选用乙醇作为洗脱剂,并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在实验条件下,即水样溶液pH=1,吸附流速为3mL/min,洗脱流速为0.1mL/min,四种酚的回收率在63%~102%之间,RSD在2%~9%之间,最低检测浓度达到 级。方法用于分析测定实际环境水样,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9.
以武汉某工业区为对象, 分析了排污渠、周围大河和农田植物及根际土壤中六氯苯(HCB)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采样区内植物和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HCB污染, 植物中HCB浓度(以干重计,下同)为4.45~1 189.89 μg·kg-1, 根际土壤中为27.93~3 480.71 μg·kg-1. 排污渠和大河沿岸植物和根际土壤中HCB含量相对较高. 排污渠内木本植物对HCB富集程度大于草本植物,富集系数(RCF)分别为0.41~2.55和0.01~1.34. 不同农田植物中HCB含量差异很大(4.45~333.1 μg·kg-1), 而同种植物不同部位对HCB的富集也不相同,例如,芋头果实、根和茎叶HCB含量分别为318.77、 281.02和10.94 μg·kg-1. 排污渠和农田植物中HCB含量与根际土壤中HCB含量无相关性, 与脂肪含量显著相关.大河南岸植物和根际土壤中HCB含量随着与排放口距离的增加呈现显著降低趋势, 植物根和茎叶中HCB含量与根际土壤中的HCB显著相关, 但与脂肪含量无相关性. 植物中HCB分布特征受到污染源强、脂肪含量和HCB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迁移模式影响.  相似文献   
80.
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COD不达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对国内某焦化厂的主要工艺废水及生化外排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系统检测,分析了各主要工艺废水及生化外排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结果表明,造成外排水COD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废水中含有难降解的含氮杂环类和多环芳烃类有机物。这两类有机物主要来自焦油和苯回收精制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占生化外排水中所有有机物提供的总COD的72.64%。若对这几种废水进行单独处理则可保证生化外排废水COD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