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78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外来赤潮生物入侵现状及对赤潮灾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赤潮生物入侵加剧了我国近海海域的赤潮灾害。根据2004—2013年的数据统计,分别从赤潮生物优势种、频率、海域分布和赤潮面积4个方面分析了外来赤潮生物对我国近海赤潮灾害的影响,并着重从外来赤潮生物入侵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压舱水排放管理和赤潮灾害防治技术3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2.
滇西北高原由于地处生态脆弱的石灰岩区,水土流失严重,探讨该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侵蚀的变化规律,为开展人工植被建设提供依据。以时空互代的方法,通过径流小区,对坡面的产沙产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混交林均有较好的调节径流和减少泥沙的作用,产沙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了51.46%、43.18%,产流量也相应降低了39.39%、24.24%。在最大次降雨条件下,荒草丛、坡耕地、次生林和混交林单次降雨的产沙量分别占试验期产沙总量的55.38%、55.58%、58.35%和58.05%,产流量相应占产流总量的64.72%、64.63%、73.85%和55.39%。而且,产流产沙量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存在明显正相关,与乔、灌层植物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等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因此,乔灌草结合的群落结构配置模式是滇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林营造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53.
建立环境信息共享平台,使环境管理数据实现共享,实现各类数据及时的关联,是环境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为环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了大型数据库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数据一致性、分布式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将各主要环境业务部门的统计、收费、审批、监测等数据集中管理起来,数据管理人员、各级领导、业务部门员工通过统一的Web界面进行管理、查询分析大量的环境数据,从而简化环境数据管理的难度,提高环境数据管理的水平,大大方便用户对环保数据的访问,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4.
西藏冰湖溃决主要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藏是我国冰湖分布最多的地区。冰湖常发生溃决,其中最典型是终碛冰湖的溃决。冰湖溃决所导致的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强、频率低、洪峰高、流量大、流量过程暴涨暴落和破坏力强及灾害波及范围广等特点。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今,已查明西藏15个冰川终碛湖至少发生过18次溃决。通过对这些溃决事件的分析,探讨了终碛湖溃决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该事件的发生与气候变化,特别是与气候异常年份有显著的对应关系。结合近年冰湖分布和变化资料,讨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分析了溃决洪水过程和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5.
为优化果蔬垃圾厌氧消化工艺,提高厌氧消化性能,本文通过逐级提高CSTR反应器进料负荷,研究不同负荷下的厌氧消化性能及相应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进料负荷的增高,容积产气率、甲烷产气量、氨氮、碱度、TCOD、SCOD均逐渐增高,在最高负荷(负荷以VS计)2.50g·L-·1d-1时分别达到最大值:1.22L·L-1d-1,5.10L·d-1,1563.86mg·L-1,7572.23mg·L-1,13283.26mg·L-1,2075.03mg·L-1,甲烷含量及VFA分别稳定在52.46%~54.59%和(879.30±18.69)mg·L-1;同时利用PCR-DGGE技术系统分析了厌氧消化中细菌与古细菌的群落结构,测序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中拟杆菌(Bacteroidetes)、甲烷鬃菌(Methanosaeta)及甲烷螺菌(Methanospirillum)为优势微生物,随着负荷的提高,甲烷鬃毛菌(Methanosaeta)活性逐渐降低;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低负荷条件下(1.50g·L-·1d-1、1.75g·L-·1d-1),微生物种类(细菌、古细菌)差别不明显,且基本处于同一阶段.  相似文献   
56.
野鸭湖湿地挺水植物磷素截留量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琪  李敏  杨航  刘晶晶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8):1874-1881
野鸭湖湿地位于官厅水库上游,在截留养分、预防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野鸭湖湿地中4种优势挺水植物(茭白、扁秆藨草、香蒲、芦苇)的分布区域研究,分析了植物生物量及养分元素磷含量随季节的动态变化特征,得到了研究区域内4种挺水植物对磷素截留总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4种优势挺水植物地上部分磷含量为茭白>香蒲>扁秆藨草>芦苇;地下部分磷含量呈现茭白>扁秆藨草>香蒲>芦苇的分布特点;4种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磷含量均随生长季节而降低;4种植物的单位面积磷素蓄积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茭白>香蒲>扁秆藨草>芦苇的规律,其单位面积蓄积峰值依次为4910、4140、2190和1390g.m-2;研究区域内挺水植物磷素蓄积总量在夏季达到峰值2210.8kg,最小值出现在冬季,为1263.5kg;区域内上、中、下游挺水植物的磷素截留总量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57.
城市再生水景观回用的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的暴发。为了抑制藻类的大规模生长,需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便将有可能爆发水华的藻类及时杀死或除去。目前,人们已经对景观水体中常见藻类的生长规律做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水体中藻数量(藻密度)的多少与水体的pH值和DO值的变化有密切而相对稳定的关系。通过在线实时监控pH值和DO值,找到△pH、△DO与藻类生长之间的关系,并结合pH、DO、温度、正磷酸盐和总氮等指标,实现实时识别和预测水华爆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铜前驱体对Cu/SSZ-13催化剂选择性催化氧化NH3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SSZ-13(X)催化剂,考察不同铜前驱体对催化剂选择性催化氧化氨(NH_3-SCO)性能的影响,并通过ICP、N_2吸附-脱附、XRD、XPS、EPR、UV-Vis、NH_3-TPD和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物化性质表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铜前驱体制备的Cu/SSZ-13催化剂活性顺序为Cu/SSZ-13(N) Cu/SSZ-13(AC) Cu/SSZ-13(Cl) Cu/SSZ-13(O).其中Cu/SSZ-13(N)具有最佳的低温活性,在200℃反应温度下NH_3转化率达85.5%,且N_2选择性达到80%以上.XRD、EPR和UV-Vis分析表明,CuO和孤立Cu~(2+)是Cu/SSZ-13催化剂的主要铜物种.NH_3-TPD分析表明,以硝酸铜为前驱体制备的Cu/SSZ-13(N)具有更多的酸性位点,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NH_3吸附能力.H_2-TPR结果表明,Cu/SSZ-13(N)的氧化还原性最强,具有最优异的NH_3活化能力,从而使催化剂呈现最好的低温NH_3-SCO活性.  相似文献   
59.
Simultaneous and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of visibility,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nd air pollutants were carried out at a suburban site in Ningbo from June 1, 2013 to May 31,201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sibility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air pollutant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multiple statistical methods. Daily visibility ranged from 0.6 to 34.1 km, with a mean value of 11.8 km. During the 2-year experiment,43.4% of daily visibility was found to be less than 10.0 km and only 9.2% was greater than 20.0 km. Visibility was lower in winter with a frequency of 53.4% in the range of 0.0–5.0 km.Annual visibility had an obvious diurnal variation, with the lowest and highest visibility being 7.5 km at approximately 06:00 local time and 15.6 km at approximately 14:00 local time, respectively.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MCA)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t ranges of visi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different levels of pollutants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es, visibility was found to be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of PM_(2.5) concentration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of relative humidity. Thus, nonlinear models combin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 with exponential regression were subsequently developed using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5, and the data from June 2013 to May 2014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rived models can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isibility, air quality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in Ningbo.  相似文献   
60.
全球海洋油气开发重特大火灾事故频发,油气生产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以我国浅海某中心平台组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发生的三相分离器喷射火火灾、管线交叉处喷射火火灾、生产平台池火火灾以及储罐平台池火火灾,采用FDS软件建立该平台组的火灾动力学模型,对油气泄漏后火灾的发展态势、火场温度、热辐射强度、设备温度以及不同火灾工况的对比分析,研究火灾发生后对人员伤害,以及平台上油气管线、分离器、油气储罐、平台栈桥等重要设备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操作人员和重要设备的安全距离。针对火灾事故风险控制提出建议措施,对海上火灾风险分析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