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8篇
  免费   2182篇
  国内免费   4836篇
安全科学   2301篇
废物处理   209篇
环保管理   1179篇
综合类   10764篇
基础理论   2058篇
污染及防治   982篇
评价与监测   881篇
社会与环境   1083篇
灾害及防治   729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509篇
  2022年   1026篇
  2021年   1028篇
  2020年   1215篇
  2019年   753篇
  2018年   768篇
  2017年   909篇
  2016年   722篇
  2015年   880篇
  2014年   753篇
  2013年   1028篇
  2012年   1273篇
  2011年   1261篇
  2010年   1136篇
  2009年   1045篇
  2008年   994篇
  2007年   1031篇
  2006年   940篇
  2005年   755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The addition of simple substrates could affect the microbial respiration in soils. This substrate-induced respiration is widely used to estimate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but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ts influence on the changes of community-level physiological profiles. In this study, the proces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responding to the added substrate using sole-carbon-source utilization (BIOLOG) was investigated. BIOLOG is biased toward fast-growing bacteria; this advantage was taken to detect the prompt response of the active microbial communities to the added substrate. Four soil samples from agricultural fields adjacent to heavy metal mines were amended with L-arginine, citric acid, or D-glucose. Substrate amendments could, generally, not only increase the metabolic activity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but also change the metabolic diverse patterns compared with no-substrate control. By tracking the process, it was found that the variance between substrate-induced treatment and control fluctuated greatly during the incubation course,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three substrates were different.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induced changes to discriminat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was tested. The distance among all samples was greatly increased, which further showed the functional variance amo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soils. This can be very useful in the discrimina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even with high similarity.  相似文献   
42.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及二者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湿地土壤痕量元素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其对pH值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3种湿地土壤对Cr6+、Ni2+和Cd2+的吸附能力及其对Cr6+和Ni2+的最大缓冲容量均表现为短叶茳芏湿地低于交错带湿地和芦苇湿地;对Cu2+和Zn2+的吸附能力和最大缓冲容量在0~30 cm土层均以芦苇湿地较高,而在30~60 cm土层以短叶茳芏湿地较高.导致3种湿地土壤对痕量元素吸附能力差异的原因主要与土壤颗粒组成和pH值的差异有关.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可较好地拟合湿地土壤吸附Cr6+、Ni2+、Cu2+、Zn2+和Cd2+的热力学过程(R2≥0.82).3种湿地土壤中Cr6+、Ni2+、Cu2+  相似文献   
43.
为进一步提高对目标的定位精度,以青岛地区为例,通过对1986- 1995年的历史探空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适合当地的Hopfield折射率剖面模型,并用射线描迹法分析了大气折射弯曲误差.结果表明,在5°以下仰角时,大气折射引起的射线弯曲误差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44.
装备环境要求及其确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通过对装备环境适应性概念的论述,引出了一系列与装备环境要求相关的概念,例如环境适应性要求、环境适应性验证要求等,并对它们的内涵、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装备寿命期环境剖面确定方法和装备环境适应性要求的确定方法和流程,就如何表示装备环境要求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45.
非甲烷总烃测定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应用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比较了非甲烷总烃不同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在实际环境监测分析中非甲烷总烃测定过程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对色谱条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发现非甲烷总烃测定结果以甲烷计更接近实际监测情况,并验证了HJ/T 38—1999和HJ 604—2011方法中2种总烃标准曲线绘制方法的等效性,但在实际环境监测中HJ 604—2011方法操作更加简捷。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甲烷总烃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基于FID响应值的非甲烷总烃不能准确全面反映空气有机污染程度,可能会掩盖空气中某些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46.
青霉素废菌丝体是一种制药行业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利用其富含蛋白质的特点,采用微波加热水解法制备一种新型建筑石膏缓凝剂(WPM缓凝剂),同时将制备缓凝剂后的滤渣用于制备活性炭。经过实验研究,确定的缓凝剂制备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80 ℃,pH值11,时间10 min。得到滤渣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炭化时间为1 h,炭化温度为300 ℃,活化剂ZnCl2浓度为20%,液固比为3.0。 本工艺较好地解决了焚烧处置、堆放填埋或直接生产活性炭等处理方法造成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以及用作动物饲料可能导致的抗生素滥用问题,实现了青霉素废菌丝体的安全、清洁利用。  相似文献   
47.
为了评估监测铀污染对环境影响程度,为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筛选获得对铀胁迫敏感和抗性的2类微生物,用以响应土壤或水体的铀污染,并考察其对铀污染响应灵敏度。实验筛选得到的红色敏感菌与粉色抗性菌经鉴定分别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玫瑰色考克氏菌(Kocuria rosea),明显的菌落特征实现了微生物检测的可视化与简单化。通过寡培养基的应用,成功地以粘质沙雷氏菌:玫瑰色考克氏菌为1:2的比例构建了微生物检测体系。经验证,该体系在水体中能够检测出铀的最低浓度约为5 mg·L-1,在土壤中能检出的铀浓度高于10 mg·kg-1才有明显效果,表明本微生物组合对于监测水体和土壤铀污染是有效的。该体系为水体和土壤铀污染的微生物监测提供了前期技术基础。同时,寡培养方式的使用为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的"效果保真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8.
制作复合材料是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小麦秸秆的改性处理对制成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且不同的基体材料与小麦秸秆制成的复合材料性能也有所不同。以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聚己二酸(PBAT)为基体材料,分别以改性前或碱处理及偶联剂方法2次改性后的小麦秸秆纤维为增强材料,采用压缩成型工艺制备了6种全降解复合材料,并对制成的6种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与比对;分析了3种改性后小麦秸秆制成的全降解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并通过种子发芽实验研究了它们的浸提液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次改性小麦秸秆与基体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较原始秸秆与基体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有明显的增强,其拉伸、弯曲、冲击强度均有20%~50%的提升。3种可降解材料降解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LA全降解复合材料 > PBAT全降解复合材料 > PPC全降解复合材料。质量分数1%的3种全降解复合材料浸提液对种子发芽过程基本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9.
针对包头市南郊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采用先热解后对热解残渣进行气化的方法探讨城市污泥的有效利用方式。污泥热解实验取升温速率(20~60℃·min-1)和终温(400~600℃)作为影响因素,得出各热解产物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污泥热解在终温为600℃时失重率达到57.53%,焦油产率在450℃达到峰值。污泥残渣的气化分别以水蒸气和CO2作为气化剂,探讨了800~1 000℃范围内的气化产品气组分变化规律。以水蒸气为气化剂时,污泥热解残渣的可制备富氢产品气,产品气中H2体积分数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1 000℃时H2含量可达68.83%,H2+CO含量达到81.36%,低位热值为9.18 MJ·Nm-3。以CO2作为气化剂时,产品气中富含CO,温度越高CO含量越高,1 000℃时到达最大值53.84%,产品气低位热值为7.25 MJ·Nm-3。  相似文献   
50.
在夏冬两季监测柳州市柳长路绿化带的噪声值,分析全乔型、乔灌结合型、全灌型3种标准配置方式的典型绿化带降噪效果季节差异。结果表明:各类型绿化林带对城郊公路的交通噪声都有一定的降噪效果,能达到标准要求,但不同配置方式降噪效果不同;从夏冬两季绿化林带降噪效果分析,整体上夏季的降噪效果强于冬季,全灌木型夏冬季的降噪效果接近,乔灌结合型夏冬季降噪值差值为2.24~3.16 dB,全乔木型差异最明显,夏季降噪量比冬季大3.84 dB;在30 m绿化带范围内,0~10 m处可以得到很稳定的降噪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