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铁(PAFC)对餐厨废水生化处理出水中COD、TP的去除效果,并确定了絮凝沉淀最佳工艺条件:最优絮凝剂为PFS,最佳投加量为450 mg/L,絮凝反应时间为30 min,PAM投加量为0.6 mg/L,PAM投加时间为距离PFS投加后至少l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COD、TP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36%、83%,此时絮体体积比为13%.  相似文献   
42.
阿特拉津在水环境中的残留及其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特拉津是中国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目前已存在于某些地区的湖泊和地下水中,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饮用水源造成潜在威胁.介绍了阿特拉津的应用概况,综述了阿特拉津在水环境中的残留状况及其对生物的生理生化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阿特拉津对生物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生殖毒性、蓄积毒性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阿特拉津与其他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the emission of CO2 from streams and rivers is one of the primary challenges in determining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相似文献   
44.
金属矿井主扇反风技术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现有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提出了对轴流式风机反风的数值仿真模拟。运用CFD软件Fluent对轴流式风机正反转都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选用K40-4-15型轴流风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轴流式风机的反风性能以及叶片安装角、叶型拱度和转速对其反风量的影响。模拟结果为提高轴流式风机的反风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5.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显得日趋重要。本文通过对常德市的地下水水样进行污染综合指数评价,得出了常德市的地下水污染现状,对地下水污染源和污染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6.
酸根离子对铝板电絮凝处理含镍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絮凝是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技术。本研究考察了常见酸根离子SO2-4、Cl-、NO-3和H2PO-2对铝板电絮凝除Ni2+的影响。结果表明,SO2-4、Cl-、NO-3均有利于Ni2+的去除,其中由于NO-3的还原可提高铝阳极溶解效率,因此,当其浓度从0.0186增至0.186 mol/L时,反应30 min后Ni2+去除率从77.9%升至99.8%。H2PO-2会降低絮体絮凝活性并钝化电极,从而显著降低Ni2+去除率,其浓度从0.0186 mol/L增至0.372 mol/L,反应60 min后Ni2+去除率从91.7%降至30.5%。另外,对各阴离子存在下溶解态铝絮体聚合度以及电解过程pH的检测,进一步揭示这4种离子对电絮凝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7.
采用活性污泥曝气法降解前后COD差值的方法,进行了BOD快速检测的研究。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其适宜检测条件为:降解时间180 min;污泥量5 mL/100 mL;pH值7.0;温度25℃。模拟废水检测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5次测定的相对偏差小于6.5%,在BOD浓度为0~500 mg/L范围内,微生物降解前后COD差值与BOD5有良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达到0.98。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微生物降解前后COD值,实现快速BOD检测的目的,同时,也可实现COD和BOD一体化检测,这将是今后COD和BOD检测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8.
SMBBR预处理发酵类制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活性反硝化菌DNF409作为菌种,以SDC-03型生物载体作为填料,通过特异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预处理发酵类制药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2~26℃、DO为2~4 mg/L、污泥质量浓度为2 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的条件下,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45%,27.72%,18.54%,84.58%,BOD5/COD由0.17提高到0.38,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提高;出水经后续生化处理达到GB 21903—2008《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9.
椰纤维生物炭对Cd(Ⅱ)、As(Ⅲ)、Cr(Ⅲ)和Cr(Ⅵ)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裂解温度制备的椰衣生物炭对Cd(Ⅱ)、As(Ⅲ)、Cr(Ⅲ)和Cr(Ⅵ)的吸附性能差异及其机理,并为制备高效吸附生物炭提供依据,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分析了300、500和700℃3个裂解温度下制备的椰衣生物炭对Cd(Ⅱ)、As(Ⅲ)、Cr(Ⅲ)和Cr(Ⅵ)的等温吸附曲线,使用元素分析仪、Boehm滴定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炭的组成与理化性质。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生物炭对这些重金属的吸附,提高生物炭的制备温度可增加其对Cd(Ⅱ)和Cr(Ⅲ)的最大吸附量,同时降低其对As(Ⅲ)和Cr(Ⅵ)的最大吸附量;制炭温度升高引起的生物炭C含量、灰分含量、p H、CEC的升高和生物炭表面积增大是导致其对Cd(Ⅱ)和Cr(Ⅲ)的最大吸附量增大的主要原因。而随着制炭温度的上升,O、H元素含量下降引起的碱性官能团的增加,和羟基和酚羟基官能团的减少是生物炭对As(Ⅲ)和Cr(Ⅵ)吸附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分析呼和浩特市2011年8月到2012年7月逐日的PM10,PM2.5的质量浓度监测值,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PM10和PM2.5污染在春季和冬季较夏季、秋季严重;PM10和PM2.5有良好的线性关系;PM2.5/PM10(β)平均值为0.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