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4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768篇
安全科学   422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268篇
综合类   1984篇
基础理论   450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169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81.
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管理及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对服务经济时代的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理论在强调了客户关系存在周期性的同时,也提出了对客户关系应当进行阶段性管理;阐述了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客户关系动态发展模型,旨在帮助管理人员更清楚地认识到客户关系的长期价值和对客户关系的各个阶段进行良好的管理.  相似文献   
82.
针对传统的污染排放数据指标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污染物排放指标应根据排污强度和经济指标确定的新思路,同时提出污染物排放指标数据的快速测算模型设计.建议通过环境监测数据或物料衡算数据确定每个排污单位的平均排污强度,作为计算机处理的参数,再由该排污单位申报每月的经济指标(产量或产值),输入计算机计算其产污量、排污量和去除量.实施计算机管理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数据计算模型.新思路应该能够规范计算程序,建立污染源动态数据库,对排污数据实行有效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3.
为了研究煤样挥发分、氧化程度及燃烧时氧气浓度对煤样燃烧难易程度的影响,设计并完成有关相应影响因素的3组热重分析(TGA)试验。采用等转化率法和特征温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温度法显示煤燃烧时高挥发分煤样的特征温度较其他煤样低;等转化率法显示高挥发分煤样的各转化率下活化能也均低于其他煤样。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一致,都显示挥发分含量高的煤样较其他煤样易于燃烧。分析不同氧化程度下的煤样燃烧热重曲线和不同燃烧时氧浓度情况下的热重曲线得出,氧化程度越高,燃烧时氧浓度越高,煤越早开始燃烧,燃烧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84.
河流CO2与CH4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锋  袁兴中  陈槐  何奕忻  罗珍  刘恋  何宗苡 《环境科学》2017,38(12):5352-5366
河流作为连接海-陆两大碳库的主要通道,其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与甲烷(CH_4)排放构成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不容小觑.明确河流水体CO_2与CH_4产排过程、时空特征以及控制因素是认识河流生态学功能以及其对变化环境响应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河流CO_2与CH_4排放研究进展,构建河流碳排放动力学概念框架(内源代谢、陆源输入),并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流域尺度综述了河流碳排放时空变异性特征以及存在的研究不足.在理解碳排放动力学概念框架和时空变异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河流CO_2与CH_4动力学控制因子分层框架(内部因子:有机质、温度、营养盐;外部因子:水文、地貌、人类活动),深入探讨了河流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河流碳排放应将纳入区域陆地碳平衡过程,今后研究重点应包括流域尺度上河流CO_2与CH_4内源产生与陆源输入相对贡献的量化研究、不同界面CO_2与CH_4产生与排放过程研究、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数据的补充以及变化环境与人类活动干扰下河流碳排放的响应过程等,为理解河流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基础,同时为我国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
气相防锈技术在电器设备防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新型气相防锈剂对电器设备的防护效果及电性能的影响,解决电器设备服役过程中的腐蚀防护问题。方法采用中性盐雾试验对新型气相防锈剂对电器设备的防护效果进行测试,并通过绝缘电阻、介电常数、电容、表面电阻、体积电阻、电阻、耐击穿电压等测试了新型气相防锈剂对电器元件、电器设备电性能的影响。结果中性盐雾试验240 h后,无新型气相防锈剂保护的电器设备锈蚀严重,有新型气相防锈剂保护的电器设备锈蚀相对微弱;电路板原材料环氧树脂板、安规电器元件、电器设备与气防锈发散体直接接触720 h后,各自的电性能基本上没有变化,同时电器设备的正常功能也不受影响。结论新型气相防锈剂对电器设备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且不影响其电性能,可将其应用到电器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解决电器设备服役过程中的腐蚀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86.
春季生物作用对山地岩溶池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岩溶水文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使得岩溶区水质存在昼夜、小时甚至分钟等尺度的变化.许多地表水体都会经历p H值、溶解性气体、微量元素以及其他水化学指标的昼夜变化.重庆金佛山水房泉及受其补给的水池地处海拔2 050 m的山地岩溶区,具有温带气候特征.通过对水房泉泉水(以下简称泉水)及水池进行为期3 d的昼夜监测,以期探究春季生物作用对岩溶池水地球化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昼夜时间尺度上,泉水地球化学指标基本稳定,未表现出昼夜变化,池水地球化学指标化学表现出了昼夜波动,但水温、溶解氧、p H值、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指标昼夜变化幅度较小.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水温、溶解氧、Cl-等昼夜变化幅度存在差别;池水二氧化碳分压(p CO2)、Ca2+、DIC白天降低、晚上升高,方解石饱和指数(SIc)相反;这些指标的变化受控于温度、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通过亨利常数的计算,发现水温变化对p CO2变化的影响仅占0.79%~10.01%,水温、碳酸盐岩沉淀等物理因素对DIC损失量的贡献率为39%,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贡献率为61%.  相似文献   
87.
李芬  王训  罗辑  袁巍  喻子恒  商立海 《环境科学》2017,38(7):3045-3053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日益接近上限,而关于偏远地区森林系统的重金属污染的时间变化趋势却鲜有报道.本文测定了贡嘎山1999年与2014年采集的峨嵋冷杉枝、叶中的Pb、Hg、Cr、As、Cd、Mn、Cu、Zn与Ba.结果表明:11999年枝、叶样品中Pb、Hg、As、Cd、Mn与Cu显著高于2014年的量,而2014年枝、叶样品中Cr、Zn和Ba高于1999年的量;2枝中Pb、Hg、Cr、As、Cd、Mn、Cu、Zn和Ba与生长龄无统一的变化趋势,而在叶中的含量随着生长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3Hg易在叶中富集,而其它元素更易在枝中富集;通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判断常见重金属元素的来源,枝、叶中的Pb、Cr、As、Cd、Cu、Zn和Ba有42.3%~92.2%的含量来自于土壤,而枝、叶中的Hg有70.6%的含量来自于大气.这说明Hg存在与其他重金属在森林系统不同的累积机制.  相似文献   
88.
港口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极大地影响着周边的空气质量,以2013年3月28日香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发生的罢工事件为契机来探究港口运作短暂的瘫痪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首先,进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本次罢工事件的污染物主要为NO_2、NO_x、SO_2以及O_3。其次,基于罢工前、罢工期间以及罢工后污染物排放的浓度变化,进行横向对比发现罢工期间的污染物确实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再次,利用纵向对比排除四季带来的影响探究不同年份同一阶段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评估罢工期间的空气质量。最后,以NO_2为例建立预测模型对罢工期间的NO_2浓度进行预测,根据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来说明罢工影响了NO_2的预测趋势。这项研究主要强调港口空气质量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实施政策的有效性,为政府提供了决策支持,同时也要注重污染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人工快渗一体化设备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农村污水的特点,结合湖北十堰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了以人工快渗技术为核心的一体化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运行效果和工艺优势。经过实际运行监测,工程处理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可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并且该工艺设备具有运行成本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可有效地解决目前农村地区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限制造成的污水处理能力低和管理水平低的问题,是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的工艺设备。  相似文献   
90.
三江源区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为研究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状况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利用InVEST(Integrat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和RWS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模拟,结合实地观测数据,系统全面地评估2000年以来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构成、质量和服务功能变化,并揭示其成因.结果表明:① 2000—2010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草地退化状况轻微好转,产草量和生产力微弱增加.植被生长季水热条件的改善是促使产草量增加和草地退化态势趋缓的重要原因,同时生态工程的实施也发挥了积极作用.② 2005—2010年局部重点生态工程区的水土流失状况轻微好转,但区域整体好转趋势不明显.土壤中w(有机质)明显增加,但对于土壤保持功能起到关键作用的植被根系层的恢复却比较缓慢,降雨侵蚀力的增强加速了土壤侵蚀过程,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基本上没有提高.③ 2000—2013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和土壤湿度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水质稳定在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划定的Ⅰ~Ⅱ类.降水量和冰川/积雪融水量增加导致径流量增大,气候变暖引起的冻土退化导致地下水库枯水季径流调节作用增强.④ 生态工程实施后,生物栖息地的生境退化状况轻微改善,野生动物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