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与环境图集>的设计思想、研制方法和原则以及图集所揭示的内容和规律首次利用图集的方式进行空间分析,研究我国鼠疫的流行、防治和疫源地特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图集主要由序图组、环境背景图组、世界鼠疫流行及疫源地背景图组、自然疫源地与环境图组、流行图组、宿主分布图组、媒介蚤图组、鼠疫菌生物型图组、防治机构图组和防治效果图组组成.在鼠疫病情数据的处理和病情图的制作、环境背景图的制作和疫源地特征图制作等方面,都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和多种方式地表达鼠疫与环境的关系.它客观、科学地反映和阐述了我国200多年来鼠疫流行的空间和时间特征,揭示了我国鼠疫疫源地的分类和分布以及鼠疫菌的质粒组合和生化特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发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和形成与地球化学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以湖南省水口山矿冶区周边的农田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人工添加化学改良剂的植物盆栽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量的赤泥(质量分数1%、2%、5%)、磷灰石(质量分数1%、2%、5%)、亚硒酸钠(0.1、1、5 mg·k-1,以硒计)对苗期大豆生长及其吸收重金属As、Cd、Cu、Pb、Zn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赤泥明显提高了土壤...  相似文献   
43.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和油田开发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强造陆运动和海岸系统蚀退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里雨热同季,形成了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流动或静止的湿地。黄河三角洲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类18项功能。油气资源的开发对其自然因素、潜在因素和对社会经济价值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在开采石油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生态保护,加强绿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建立湿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4.
从40条随机引物筛选出6条,对暴露于蒽醌(0.0195mol/L)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0mg/L)海水溶液的鲈鱼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反应,检测DNA受损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在蒽醌暴露实验中,引物OPA-03检测到鲈鱼在污染7d时的血液和肝脏DNA受到损伤,扩增结果缺失片段大小约为0.9kb特征带.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污染实验中,不论是作用于鲈鱼个体,还是直接污染其DNA,用所筛选出的6条引物扩增结果未发现对基因组DNA造成损伤,图3表1参22  相似文献   
45.
以江苏沿海滩涂作为研究区,通过采样检测,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研究不同滩涂围垦类型下土壤/沉积物重金属总量、有效态含量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滩涂土壤重金属总体呈轻度污染,高值区位于养殖区和行道树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重金属以中等偏下变异为主,空间异质性弱;重金属有效态与总量呈显著正相关;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由Cd、Hg贡献,64.78%和35.21%的土壤点位呈现Cd强度和中度生态风险,养殖池塘和农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最严重。  相似文献   
46.
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模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水质富营养化决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此模型研究我国17个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通过期望输出值的选取和对未知水体的评价原则充分体现了水质富营养化各等级之间的模糊性,正确地反映了水质富营养化作用的内部机理。  相似文献   
47.
灾害救助评估是一种辅助决策工具,收集和分析灾害及灾害救助信息,为灾害救助活动的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评估灾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②灾害应急抢险需求与方案优化;③救助资源可获得性;④促进和加速灾后恢复与区域发展的可行性。灾害救助过程包括规划、数据收集与调查、分析与解读、趋势预测、辅助决策、灾害监测等6个环节。灾害救助评估内容按照灾害救助阶段总体分为应急快速评估和灾后详细评估两大类。其中,应急快速评估主要侧重于灾情和应急救助需求,是灾害救助评估的传统研究领域,为应急抢险和受灾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提供信息支持;灾后详细评估则主要用于全面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8.
地震可能会导致管道损坏和燃气泄露并引发爆炸,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灾害链效应作用于结构上。目前研究大多对地震或爆炸单独作用于结构对其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对于这种灾害链效应所导致的损伤规律尚不清楚。 提出剪力墙结构考虑地震?燃气爆炸灾害链效应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利用 TNT 当量法将燃气荷载等效为立方体炸药,在地震作用结束后一段时间内施加爆炸荷载以模拟灾害链效应,通过 ANSYS/LS?DYNA 软件分析结构的动力响应。以一个 12 层剪力墙建筑结构为例,选取 3 条地震波并考虑不同的爆炸位置的影响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 研究剪力墙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损伤规律。结果表明:同地震单独作用相比,地震?燃气爆炸灾害链效应会进一步导致结构的局部出现明显损伤;燃气爆炸荷载作用于结构中间楼层时,结构的总体损伤面积增大,剪力墙严重破坏甚至丧失承载能力;燃气爆炸荷载作用于楼层中心位置时,结构的损伤程度明显大于其作用于同楼层角部位置时的工况。  相似文献   
49.
Contents of total Hg and Hg fraction, organic matter, pH, grain siz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were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binding behavior of Hg in soils collected from the Chatian Hg mining deposit (CMD), southwestern China.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Hg concentration in the CMD soils was 155 and 1,31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soils and Chinese soils,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the CMD soils were heavily contaminated by the element. The finding was confirmed by Müller geoaccumulation index assessment with 75% very seriously polluted, 6.25% highly to very highly polluted and 18.75% moderately to highly polluted. Hg sources in the region were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in addition to the pedogenic process and original geochemical situation, human mining–refining activities have also seriously impacted the redistribution of Hg in soils, especially in paddy soils. Based on the BCR protocol, soil Hg was divided into exchangeable (EXC), amorphous Fe–Mn oxides (AFe–MnOX), organic-crystalline iron oxides (OM-CFe) and residual (RES) fraction.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the four fractions in the CMD followed the trend: RES (85.77%) > OM-CFe (12.44%) > AFe–MnOX (0.93%) ≥ EXC (0.86%), suggesting that the majority proportion of soil Hg in the study area remained of residual form inside the soil mineral matrix. However, their concentrations and percentages significantly varied among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land use types. Soil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sence of Hg fraction. Generally, Hg fraction concentratio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and contents and soil pH values, which was presumably due to the basic anthropogenic input of Hg-containing materials and their similarity to sand i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organic matter caused adsorption–fixation and reduction–volatilization to coexist, which had opposite effects on Hg concentrations in soil, consequently exhibiting its dual nature.  相似文献   
50.
对饮用水中普遍存在的消毒副产物形式HAAs的产生、测定方法以及控制途径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HAAs生成的主要因素投氯量、溴的影响以及卤乙酸副产物(HAAFP)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生物活性炭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HAAs含量和减少HAAFP含量的方法,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