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93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汽柴油质量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都市汽车污染加剧的情况,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汽、柴油质量现状,并与国际燃油规范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炼油结构的特点,汽车排放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分析燃油质量清洁化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相似文献   
92.
采用1.2 L哈特曼管爆炸装置分别对粒径小于54μm、74μm、150μm及大于150μm的戊唑醇粉尘进行测试。针对戊唑醇粉尘浓度及粒径范围对其最小点火能的影响,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保持粒径小于150μm,环境温度为20℃,喷粉压力为0.7 MPa,在质量浓度100~1 300 g/m~3之间,戊唑醇粉尘的最佳敏感质量浓度ρ_m为983.71 g/m~3,此时的最小点火能为404.74 mJ。保持戊唑醇粉尘质量浓度为900 g/m~3,环境温度为20℃,喷粉压力为0.7 MPa不变,粒径小于54μm、74μm、150μm及大于150μm的戊唑醇粉尘的最小点火能分别为10 mJ、100 mJ、400 mJ和1 000 mJ以上。因此,判定戊唑醇粉尘最小点火能属于M2级,为特别着火敏感性。  相似文献   
93.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秸秆、生物炭和纳米碳3种碳源添加对盐碱耕地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并分析土壤化学性质与固碳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碳源添加均降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多样性,其中生物炭和纳米碳添加的土壤固碳细菌的Chao1指数、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及系统多样性值均高于秸秆添加的.3种碳源添加均降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物种丰度,其中纳米碳添加的物种丰度大于秸秆和生物炭添加的.在群落组成方面及相对丰度上,3种碳源添加后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均在纳米碳添加后相对丰度最高,分别为90.38%、57.79%.群落组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秸秆和纳米碳添加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受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及有效磷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壤pH值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化学性质.综合来看,在盐碱耕地中添加秸秆、生物炭或纳米碳,都抑制了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物种丰度,但纳米碳能够增加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秸秆、生物炭和纳米碳添加对退化农田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碳源添加后黑龙江省嫩江县退化农田土壤的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97%相似度水平下,秸秆、生物炭添加后土壤固碳细菌的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和Shannon指数高于纳米碳添加后的土壤.②群落组成方面,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在生物炭添加后的相对丰度最高,为94.35%;在纲水平上,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纲,在纳米碳添加后的相对丰度最高,为67.45%;在目水平上,着色菌目(Chromatiales)为优势菌目,在纳米碳添加后的相对丰度最高,为50.83%;在科水平上,节外硫红螺菌科(Ectothiorhodospiraceae)为优势菌科,在纳米碳添加后的相对丰度最高,为34.34%;在属水平上,硫碱弧菌(Thioalkalivibrio)、Sulfurifustis、Thiobacillus为优势菌属,分别在生物炭、纳米碳和秸秆添加后的相对丰度最高,相对丰度分别为17.02%、16.40%、13.03%.③层次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炭和纳米碳添加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进一步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显著差异标记主要富集在生物炭添加的土壤中,主要为硫碱弧菌和硫腺菌(Thiocystis)最为显著.④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受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及有效磷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壤pH和全氮含量是影响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性质.上述结果表明,秸秆添加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较小,生物炭添加可显著提高土壤固碳细菌群落多样性,纳米碳添加对土壤固碳细菌的影响具有一定特异性;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受土壤pH和全氮含量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5.
为了给未来建设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提供防污解决方案,分析了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过程及特点,以及海水抽水蓄能电站需要防污的部位,比较国内外现有的海洋污损生物的治理技术。得到了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水工建筑物、管道、水泵水轮机组及其辅助系统的防污方案。通过分析国内海水抽水蓄能电站防污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为国内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从目前已掌握的淡水防渗技术的角度出发,综合对比了各种防渗材料及联合防渗方案的优缺点,首次探讨了针对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库盆的防渗方案。建议在库底采用土工膜与黏土联合防渗方案,而在库岸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与防护涂层相结合的方式。关于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选材方案的讨论,可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工程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7.
采用低浓度H_2O_2氧化纤维素水凝胶纤维,再接枝聚乙烯亚胺(PEI),成功制得PEI改性纤维素纤维(PEI-OCF)吸附剂,并将其用于溶液中Cr(Ⅵ)的去除.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能谱(EDX)分析,确证纤维素上的羟基被H_2O_2氧化成醛基,PEI通过席夫碱反应被接枝到氧化纤维素上.制备优化结果表明,H_2O_2氧化阶段的最佳条件为pH=4.0,H_2O_2质量分数0.2%,氧化时间3.0h,氧化温度85℃;PEI接枝阶段的最佳条件为pH=11.0,PEI质量分数3.0%,接枝时间0.5 h.吸附研究结果显示,Cr(Ⅵ)在PEI-OCF上的吸附具有强烈的pH依赖性,最佳pH值为2.0.在18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当温度为15和25℃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0.61和119.04 mg·g~(-1).浓度为300和600mg·L~(-1)的共存离子Ca~(2+)、Mg~(2+)和Na~+对PEI-OCF吸附Cr(Ⅵ)的影响较小.上述结果表明,PEI-OCF对Cr(Ⅵ)吸附性能良好,使用中易于分离;且制备过程无需交联剂,使用可降解材料,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98.
99.
100.
Studies are increasingly using cholinergic parameters as biomarkers of early neurotoxicity, but few have characterized this system in ecologically relevant model organisms. In the present study, key neurochemicals in the cholinergic pathway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from discrete parts of brain and blood from captive mink (Mustela vison). Similar to other mammals,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olinergic parameters in the brain could be ranked from highest to lowest as: basal ganglia > occipital cortex > brain stem > cerebellum (F 3,192?=?172.1, p?<?0.001). Higher variation in cholinergic parameters was found in the cerebellum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 34.9%), and the least variation was measured in the brain stem (19.7%). Variation was also assessed by calcula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west and highest measures among individual animals: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1.6× fold difference), cholinesterase (2.0×), muscarinic receptor levels (2.4×), acetylcholine (3.7×), nicotinic receptor levels (3.9×), and choline transporter (5.0×). In blood samples, activity and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of cholinesterase was highest in whole blood and lowest in plasma and serum. By using captive mink of a common genetic source, age, gender, and rearing conditions, these data help establish normal levels, ranges, and variations of cholinergic biomarkers among brain regions, blood components, and individual animals. Such information may better enable the utility of cholinergic biomarkers 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