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7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1826篇
安全科学   402篇
废物处理   321篇
环保管理   366篇
综合类   3040篇
基础理论   79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628篇
评价与监测   230篇
社会与环境   194篇
灾害及防治   2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541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天津滨海新区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时间段对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的S02、N02和PM10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SO2和PM10时间变化规律呈现典型的单峰型,NO2时间变化规律呈现典型的双峰双谷型.对SO2、NO2和PM10全年时间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与天津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滨海新区污染特征有别于天津市整体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92.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的动态试验和配套的静态试验 ,考察致变因子COD/SO2 - 4比制约的乙酸型顶极群落的结构、优势种群的组成和生态演替的规律 ;阐明乙酸型代谢和乙酸型顶极群落是产酸脱硫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 ;揭示乙酸型顶极群落内平衡与反馈调节的生理代谢机制 ,并以因变因子 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碱度来表征生态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三维实现生态位  相似文献   
93.
不同填料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徐丽花  周琪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0):603-605
研究了沸石、沸石-石灰石、石灰石3种填料的人工湿导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1)沸石和石灰石混合使用,不会降低沸石吸附氨氮的能力;(2)沸石可促使难溶性P的释放,使得石灰石吸附P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3)沸石和石灰石发生了协同作用,对TN、TP的去除效果均好于其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94.
沉水植物昼夜光补偿点及其测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95.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国内上关于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今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出展望 。  相似文献   
96.
提出了集旋流分离、过滤分离、粗粒化分离以及重力分离技术于一体的紧凑型固-油-水分离技术,并研制了相应的装置,对重庆市的汽车摩托车制造、机械加工、汽车维修及储运油容器清洗产生的固-油-水混合物进行处理,保护长江、嘉陵江及三峡水库的生态环境,排放水含油量小于10mg/L;由于采用了高效旋流分离等技术,结构紧凑,非常适用于要求移动性好的场合;装置具有自动加热、自动排油和自动排水等功能,实现了无人职守,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97.
确定不同保证率下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uan L  Hao J  Zhou Z  Xie S 《环境科学》2002,23(5):25-28
在进行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时 ,通常以 1°× 1°(经纬度 )的网格为单位进行计算 ,难以反映网格内不同生态系统对酸沉降敏感性的差异 .为了便于决策者根据临界负荷确定酸沉降控制对策 ,也为了使 1°× 1°的结果更具代表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确定了 0 1°× 0 1°网格为单位计算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保证率的概念 ,得到了一系列与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允许有一定损失的 1°× 1°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图 .利用累积分布函数 ,本研究还确定了不同保证率下的中国酸沉降超临界负荷分布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酸沉降临界负荷 .  相似文献   
98.
刘佳  蒋岚岚  耿震 《环境工程》2007,25(5):64-66
通过分析无锡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原工程渗沥液导排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卫生填埋场的现状,提出扩建工程在原工程和扩建工程和新场渗沥液导排2个关键环节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
影响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的若干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发光细菌法探讨了土壤类型、粘土矿物、无定形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对重金属纯溶液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降毒效应.红壤、砖红壤对Cu、Cd、Pb呈现负的降毒效应,而对As具有明显的降毒作用.黑土、黄棕壤对供试阳离子金属具有明显的降毒效应,对As降毒却不明显.试验证明粘土矿物及其组成是影响土壤重金属毒性的最基本因素.无定形氧化锰对供试阳离子金属的降毒能力大于无定形氧化铁,对As的效应二者则相反.不同吸附剂对Cu、Cd、Pb呈现基本相同的降毒顺序,即炉烟灰>活性炭>泥炭>干活性污泥,不同配比吸附剂对红壤添加性阳离子和东乡铜矿污染土壤均具有明显的降毒作用.添加吸附剂的东乡铜矿污染土壤随着土壤溶液毒性的消除,随之也消除或减轻了其对水稻种芽的急性毒害.  相似文献   
100.
几种海洋微藻对水中三丁基锡化合物的迁移和转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实验表明,在半抑制效应浓度下纤弱角毛藻,扁藻,三角褐指藻对三丁基锡均有瞬时强吸附作用,其后,微藻对三丁基锡的吸收可单室生物积累模型描述,根据模型曲线拟合求出其总吸收饱和浓度和生物排出速常数,微藻对三丁基锡的生物富集因子高达10^4-10^5,主要取决于高比表面,高分配比和高摄取速率,72h纤弱角毛藻对三丁基锡的生物降解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