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218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3 毫秒
421.
桥梁震害预测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总结并探索了桥梁震害的预测方法,包括经验统计法,规范校核法、Pushover法和大跨度桥梁震害预测方法,通过引入的桥梁分类标准,建立了桥梁震害预测的一般流程,最后,结合福州市区重要桥梁震害预测,简要介绍了各类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22.
从敦煌莫高窟分离的一株枝孢霉(Cladosporiumsp.)分别接种到骨胶溶液、骨胶铅丹混合涂层、铅丹骨胶溶液及模拟的壁画色板,并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骨胶有较强的降解作用,骨胶的降解使铅丹(Ph3O4)失去保护作用,稳定性下降;在含铅丹的骨胶液中培养时可溶性铅含量[ρ(Ph2 )=3.17mp/L]明显高于未接种的CK[ρ(Ph2 )=22.9mgiL];对模拟色板和混合涂层的分析显示该菌株在色报表面形成较多草酸盐,并且明显促进铅丹向铅白[Ph3(OH)2(CO3)2]的转化.  相似文献   
423.
冯新宇 《环境化学》2019,38(1):177-185
2017年11月5日至6日太原市发生了一次重度污染天气,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了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根据太原市细颗粒源谱库对主要成分进行了来源解析,并结合激光雷达和气象条件研究了雾霾天气成因.结果表明,雾霾天时颗粒物主要包括如下9类:有机碳颗粒(OC)、元素碳颗粒(EC)、元素-有机碳混合颗粒(ECOC)、高分子有机碳(HOC)颗粒、富钾颗粒(K-rich)、富钠颗粒(Na-rich)、左旋葡聚糖颗粒、矿物质颗粒及重金属颗粒,9类颗粒中普遍存在的二次成分表明它们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老化过程.含碳颗粒物(OC、EC)与二次颗粒物(SO2-4、NO-3、NH+4)的相关性在干净天时高于雾霾天,二次颗粒物的相关性在两种天气状况下都较高.污染物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是由机动车尾气和燃煤引起的.激光雷达及气象数据分析表明,此次污染过程是由外来污染物传输以及风速低、湿度高、大气边界层高度降低等不利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424.
为探究不同pH值农田土壤对猪粪中典型重金属(Cu, Zn)残留的响应,采用酸(pH值为5.81),中(pH值为7.18),碱(pH值为8.00)3种菜地土壤,分别设置不添加猪粪(CK),等氮添加有机猪粪(M)以及集约化养殖业产出的高Cu, Zn残留猪粪(MP)3种处理,干湿交替预培养至猪粪中易利用底物基本耗尽后追加尿素,以进一步分析MP中残留有效Cu、Zn对N2O排放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土壤N2O排放对添加MP响应不同,MP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中显著抑制N2O排放,在中性土壤中则显著促进N2O排放(P<0.05).与有效Cu, Zn显著相关的产N2O底物和微生物因子在不同土壤中存在一定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酸性土壤N2O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为NH4+-N转化量,有效Zn含量和18SrRNA丰度,碱性土壤N2O排放仅受NO3--N...  相似文献   
425.
国家将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定位为"高效生态",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给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从分析高效生态经济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严重不足、生态与环境保护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全方位开放、建立科学制度和坚持生态优先等相应对策,以期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6.
济南某商业广场超过50000 m2的基坑采用一种改进的斜支撑支护体系进行支护,与普通斜支撑支护型式不同,该支护体系包括支护桩、斜撑、立柱与支撑桩.本文采用FLAC3D显式有限差分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并结合支护桩水平位移测斜数据,对该支护体系的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从中论证各支护单元在3个开挖阶段的运动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27.
7种农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捕食性蜘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茶园的捕食性蜘蛛(Araneae)是其最主要的天敌.为找到既可有效控制假眼小绿叶蝉又对捕食性蜘蛛影响较小的农药,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研究了 7种杀虫剂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捕食性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虫螨腈(Chlorfenapyr)、丁烯氟虫腈(Butene-fipronil)、噻虫嗪(Thiamethoxam)、吡蚜酮(Pymetrozine)、噻嗪酮(Buprofezin)、氧苦·内酯(Oxymatrine·lactone)和联苯菊酯(Bifenthrin);对蜘蛛的杀伤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噻嗪酮、吡蚜酮、噻虫嗪、丁烯氟虫腈、氧苦·内酯、联苯菊酯和虫螨腈.其中噻嗪酮、吡蚜酮、噻虫嗪和丁烯氟虫腈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较高,药后7 d的防效均高于74.0%,而对蜘蛛的影响较小,药后10 d的杀伤率均低于24.9%.因此,噻嗪酮、吡蚜酮、噻虫嗪和丁烯氟虫腈4种农药适合在生态茶园中使用.  相似文献   
428.
个体防护装备,在消防展上,只能算是“小物件”了。在展览馆室外的露天场地,一批壮观的举高消防车辆的“长臂”和现场演示,让人抬头仰望,发出惊叹;而室内的功能齐全的消防车辆也足以让观众围观、评点。而用于人身的个体防护装备,也在波澜不惊地发生着某些细微的变化。对于出没于高风险场所的消防救援人员来说,个体防护装备不仅需要“武装到牙齿”,而且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和佩戴的舒适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429.
为实现电镀废水中6价铬离子(Cr(Ⅵ))回用,将纳滤技术与离子交换技术耦合,建立了1 m3/h中试试验装置.含Cr(Ⅵ)废水经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处理,出水Cr(Ⅵ)质量浓度≤0.08 mg/L,可达标排放;将离子交换纤维吸附饱和后再生,获得5 000 mg/L以上Cr(Ⅵ)浓缩液,同时含有Cl-.采用纳滤膜处理该浓缩液,将Cr(Ⅵ)与C1-分离.对比研究了运行压力和离子质量浓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由此筛选较适宜膜产品.结果表明:进水Cr(Ⅵ)质量浓度为3 680 mg/L,Cl-质量浓度为16 049 mg/L,运行压力为0.7 MPa,Cr(Ⅵ)截留率为80%,Cl-完全透过;溶液pH=8和pH=11时纳滤膜对Cr(Ⅵ)、Cl-分离效果无显著差异;经过60d试验纳滤膜的脱盐性能无衰减.将离子交换与纳滤技术耦合,连续运行,能获得Cr(Ⅵ)质量浓度为3 200 mg/L、Cl-质量浓度为20 mg/L的浓缩液.研究表明,集成工艺整体可行,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0.
冯思静  姜滢  宋康  刘朝 《地球与环境》2013,41(2):180-184
文章介绍了模糊聚类分析法,并运用此方法对位于阜新境内的辽河支流——柳河、绕阳河和养息牧河的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进行了聚类分析。在9个监测断面中,受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位于养息牧河下游方向,此断面中,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的污染指数均严重超标。研究结果表明,辽河流域阜新段地表水水质己受到严重污染,不可以作为饮用水源地水源。聚类分析结果与实际污染情况相吻合,能客观地反映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这为制定辽河水环境治理方案和宏观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