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磷赋存形态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磷的分级方法研究苦草移植后生长过程中沉积物不同的磷赋存形态(NH4Cl-P, BD-P, NaOH-P和HCl-P)以及总磷的变化,同时结合野外人工恢复的水草区域采样的结果,进一步分析了野外条件下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对磷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水植物能够有效的降低沉积物中磷的含量,而且水生植物对磷的不同赋存形态的影响并不相同,其中,BD-P是受沉水植物影响最为明显的磷赋存形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吸附、释放实验研究了河流及湖泊沉积物酸挥发性硫化物对上覆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影响,采用兼具Langmuir及Freundlish等温线方程两种方程特征的Sips表达工及无机离子分级交换理论,较好地对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或颗粒物上的吸附及释放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存在于水溶液中的重金属可以不断地与沉积物结合,从而使水溶液中的重金属浓度维持在一很低的水平上;并且,一旦与沉积物结合,重金属就很难再释放出来。酸挥发性硫化物的存在增加了沉积物的吸附容量,但酸挥发性硫化物经过酸化除去后,沉积物中的与之结合重金属元素就会释放出来,从而对水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
对武汉东湖3个样点沉积物及间隙水不同形态磷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位于排污区附近的1号点沉积物TP浓度最大,位于湖心位置的2号点TP浓度最小;(2)3个样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均为Fe P(铁结合态磷)所占比例最大(3885%~5914%),LP(不稳定态磷)所占比例最小(027%~149%);(3)东湖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较高,有较大的磷释放潜力;(4)东湖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正磷酸盐和上覆水中正磷酸盐存在较大浓度梯度,浓度梯度可能不是间隙水和上覆水之间磷交换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刘剑彤  丘昌强 《环境化学》1998,17(2):131-135
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城市污水中的铅在模拟预处理稳定塘中的归宿。不论在哪种预处理稳定塘中,悬浮颗粒态锅的沉降作用是去除污水中铅的主要作用。进入城市污水中的铅,大部分和污水中的悬浮物结合转变成悬浮颗粒态铅,它们输入到模拟预处理预处理稳定塘,这些悬浮颗粒态铅即可在很短的时间内(1d)通过沉降作用得以有效地去除。停留时间分别为1,2,3,5和10d的实验表明,模拟预处理稳定塘对城市污水中铅的去除率可达52-  相似文献   
15.
微囊藻毒素进入农田后会对农产品安全产生潜在的危胁,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已有的众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对微囊藻毒素的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一差异为农业生产上合理规避微囊藻毒素污染风险提供了一种可能。本文就农作物对微囊藻毒素耐受性差异这一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沉积物与悬浮物中磷分级分离形态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胡俊  刘剑彤  刘永定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1):1517-1522
以滇池2个典型的严重富营养化湖湾——马村湾和海东湾为研究区域,研究分析了2个湖湾沉积物及水体悬浮物中4种磷的赋存形态:松散吸附态磷(NH4Cl-P)、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金属结合态磷(NaOH-P)和钙结合态磷(HCl-P)以及有机质含量及总磷(TP)含量.结果表明:沉积物随着风浪搅动悬浮进入水体后,4种形态的磷含量及其所占总磷的比例均发生了较大变化,NH4Cl—P的含量升高,是由于快速的吸附作用所致;NaOH-P在4种磷形态中的比例下降,含量上升,表明沉积物再悬浮进入水体后磷的活化特性加大,其释放的潜力大为增强,这与湖水的p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结合武汉市湖泊特点及分析湖泊污染带来的危害,叙述了一种以引江灌湖为主的生态恢复技术——物理生态工程,它包括:引江灌湖模式;光合耗营养盐系统;鱼类除营养盐、抑藻系统;底栖、浮游动物控营养盐系统和面源截营养盐系统。并从理论及过去他人的研究实例中阐述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三峡库区香溪河的支流高岚河库湾修建生物浮岛,研究生物浮岛对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库湾水质和浮游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岚河水质处于中营养型-轻度富营养型水平.8月藻类大量生长期间,浮岛区水体Chl-a、DO和CODMn含量低于对照区,NH4+-N含量高于对照区.浮岛植物对TN负荷的去除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美人蕉(Canna indica)、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菖蒲(Pontederia cordata)和梭鱼草(Acorus calamus),对TP负荷的去除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美人蕉、风车草、梭鱼草和菖蒲.在浮岛区和对照区共发现藻类7门31属,4月以绿藻和硅藻为主,8月以蓝藻为主.浮岛区和对照区藻类种群结构无明显差异,但4和8月浮岛区藻类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19.
滇池典型湖湾沉积物氮磷化学特性及疏浚层推算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滇池围湖试验区海东湾和马村湾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柱状样按每3cm分层,测试有机质、总磷及赋存形态磷(包括不稳定性磷、铁铝结合态磷、钙结合态磷、残渣磷)、总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等指标.结果表明:近些年来,2湾遭受的氮、磷内源负荷比以前大;铁铝结合态磷在磷的各形态中含量最高,氨氮所占总氮的比例较其它湖泊偏低;也发现海东湾和马村湾这2个湖湾在9~12cm层总磷、总氮呈现污染减轻的趋势,同时在24~39cm的深度上,总磷、总氮指标再次出现转折,考虑可行性和经济制约,24~39cm处可作为疏浚层厚度.  相似文献   
20.
滇池典型区域磷与铁的形态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滇池三个湖湾不同深度水层磷与铁的形态分布,研究三个湖湾内源磷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海埂湾间隙水中,磷的释放强度远高于另外两个湖湾,根据水体中各种形态磷和铁的关系,推测出在这三个湖湾中,铁结合态磷是湖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一种重要的可释放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