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78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提出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软件和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技术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因子进行分析,结合Visual Basic编程软件和Visual foxpro数据库软件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方法,并在实验区实践应用,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信息数据输入、分析处理、结果输出等功能,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形象、直观,为矿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张振卢 《交通环保》2003,24(Z1):207-208
1 高度重视 ,环保为先石黄高速公路在建设之初 ,为了保护和改善石黄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建成绿色通道 ,建设单位管理者便设立了环保机构 ,专设 2人负责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一切环保工作 ,配备了环境监测设备 ,并聘请环保部门专家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标准 ,依据公路建设项目沿线带状环境的特点、评价内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征 ,对声和气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水环境进行了初期、中期和远期预测评价。按照项目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可能产生的潜在的负面影响和相应减缓影响措施 ,制订了环境管理计划 ,认真实施 ,严格按计划管理 ,并与沿…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污水计量技术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一事实,在很多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污水计量技术,国外相应技术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发展的趋势。文中并对国内外的污水自动流量计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4.
磁化粉煤灰:粉煤灰资源农业利用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浙江农大等单位根据生物磁学和土壤磁学原理,用电磁场处理粉煤灰(称磁化粉煤灰),以获得剩余磁性,然后作为土壤磁性改良剂施入土壤,以增强土壤磁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作物生长。磁化粉煤灰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等优点,不会引起土壤污染,弥补了大用量粉煤灰改土之不足,为我国丰富的粉煤灰资源利用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5.
本报告对围油栏设计的整体要求进行了分析,特别对“特罗依尔”围油栏系统的预期效果作了验证。报告继续评述了在不同的海浪工况和风速条件下进行海上扩大试验时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所观察得到的结果,并对设计思想中所假设的性能在实践中所体现的程度作了评价。其结论是:围油栏已取得很大成功,并能期望易于对该围油栏进行大批量生产。围油栏性能良好,并能极其满意地便于操作。非充气式围油栏的储运容器是很小的。与围油栏装在一起的集油井看来是以能导致有助于围住浮油的还样一种方式控制着水流通过该系统,不过这一点还有待讨论。在所进行的这些试验中,使用少量试验浮油势必使得通过该装置集油井后部的浮油回收量有所减少,不过一般认为这一点是次要的,因为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回收浮油。围油装置将和回收方法一起作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6.
缓冲带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论述了缓冲带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机理和效果,分析了影响缓冲带功能的各个因素。缓冲带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与土壤养分的流失,其建设与管理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缓冲带对径流中营养物质氮和磷的吸收上,对较大区域环境水质影响的研究不曾多见。为达到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更好效果,应对缓冲带的设计及各种缓冲带合理配置与布局作更深入的研究,并要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7.
论述了科学测算城市的空气环境容量、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优化污染治理方案、实现环境质量达标的意义。通过对抚顺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分析得出影响抚顺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主要因子是TSP,其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扬尘。由此.提出了空气质量达标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8.
109.
参照相关标准,推导得出冶金煤气放散塔点火放散对邻近设施的热辐射影响程度判定公式,并以北方某钢铁厂炼钢作业部转炉煤气放散塔点火放散为例,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冶金煤气放散塔邻近设施接受到的最大热辐射强度与煤气的体积低发热值、质量流量呈正比例关系;与所在地全年最小空气湿度百分数、煤气放散塔火焰中心距离邻近设施的最小距离呈反比例关系。若L0,则说明邻近设施接受到的热辐射强度已超出允许范围,应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0.
杨彩迪  卢升高 《环境科学》2020,41(9):4246-4252
为比较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对亚热带典型红壤酸度、养分及交换性能的动态影响,试验以水稻和油菜秸秆为材料,设置7个盆栽处理:空白(CK)、水稻秸秆直接还田(R1B0)、水稻秸秆350℃炭化还田(R1B1)、水稻秸秆550℃炭化还田(R1B2)、油菜秸秆直接还田(R2B0)、油菜秸秆350℃炭化还田(R2B1)和油菜秸秆550℃炭化还田(R2B2),秸秆按1%和相应的生物质炭施入土壤,进行水稻培育试验.在水稻秧苗期、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这4个时期采集土壤,分析土壤酸度、养分和交换性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壤pH、 NH~+_4-N和NO~-_3-N含量随生长期呈现减小的趋势,而有机质、CEC和各交换性盐基离子呈现增加的趋势.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均提高土壤pH,降低交换性酸总量,同时提高有机质含量及交换性能,且作用效果随生长期增大.成熟期时秸秆炭化还田对各项指标的作用效果均好于秸秆直接还田,秸秆原料和炭化温度对各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同,油菜秸秆生物质炭在提高土壤pH、有机质和CEC含量方面略好于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土壤酸度、养分含量和交换性能等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酸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12,P0.01),与CE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66,P0.05),CEC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33,P0.05),说明三者之间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均可以达到改良土壤酸性和提高养分含量的效果,在等量秸秆情况下,秸秆炭化还田对阻控土壤酸化、提高有机质含量和CEC的效果比秸秆直接还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