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16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444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91.
于2021年调查了西藏柴曲藏布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摄食功能类群的组成,运用群落状态指数(IICS)定量评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状态,并采用PLS模型、Spearman秩相关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与浮游生物各类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柴曲藏布流域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为收集者、撕食者和捕食者,其中大多为EPT种类(蜉蝣目Ephemeroptera、襀翅目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群落状态指数的站点间差异不显著.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与后生浮游动物的生物密度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与浮游植物之间无相关性,并且受水温、总氮、电导率、海拔、溶解氧浓度、总磷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92.
上期回顾:乡镇配备了管安全的副乡镇长,安监站也招聘了安监员,安全生产环境有了较大改观。雯雯暑假回家为父亲带来了介绍国外金矿在井下设立安全庇护所的资料,欧阳山也有了在井下设立安全庇护所的打算。在欧阳山的坚持和黄奇的努力下,红河煤矿设立了安全庇护所,宏阳市所属的大型煤矿也都设立了安全庇护所。事情总也解决不完,大胡子不能被确诊为矽肺病,他来找欧阳山为他主持公道。  相似文献   
893.
上期回顾:在欧阳山的努力下,大胡子的矽肺病得到了确诊。红河煤矿也对全矿所有职工进行矽肺病检查。宏阳县在矽肺病的防治上走在了全市的前面。按下葫芦浮起瓢。临近雨季,欧阳山和梅局长到欧阳河煤矿检  相似文献   
894.
陆辉  魏文寿  崔彩霞  何清  王瑶 《环境科学》2014,35(4):1223-1229
为初步了解乌鲁木齐东南郊降雪的化学组成特征和污染信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2012年2月21~23日降雪中的22种可溶性金属元素浓度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技术(SEM/EDX)研究了降雪中悬浮态颗粒物的形态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中重金属含量偏高,其中Se、As、Cd富集因子分别为124.65、57.69和36.70,具有较明显的煤烟型污染特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也表明该时期采样点近地面主要受其西南方向燃煤火电排放烟尘的影响.电镜观察观测结果显示降雪中悬浮态颗粒主要有3种形态,主要以燃煤飞灰和矿物颗粒为主,烟尘集合体大多数为老化或吸湿后形成的较粗的密实颗粒,表明乌鲁木齐东南郊冬季大气中的悬浮态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煤飞灰和不可溶土壤矿物.  相似文献   
895.
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业面恶臭散发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风洞采样方式以挥发性有机物、H2S和恶臭浓度为指标研究了生活垃圾填埋堆体类恶臭面源的污染散发率.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填埋堆体表面的恶臭散发率与季节和表面吹扫风速等密切相关.高温季节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浓度计的污染散发率可较低温季节高出6倍以上,在0.6~4 m·s-1的测试吹扫风速范围内,恶臭污染物的释放率随风速增加而近似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夏季生活垃圾表面的挥发性有机物(PID测定以异丁烯计)的散发率为385~680μg·(m2·s)-1,H2S散发率为4~7μg·(m2·s)-1,恶臭浓度散发率为46.5~136 OU·(m2·s)-1.持续通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洁净空气吹扫得到的散发率是面源的最大可能散发率,在进行采样时间10 min以上的恶臭浓度或作业面散发量估算时,需对散发率进行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896.
重庆市北碚城区大气中VOCs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2012年3月~2013年2月,使用特制的不锈钢钢瓶采集重庆市北碚城区大气样品,并采用三步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所采集的气体样品进行检测.本研究共检出78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其中烷烃25种,烯烃15种,芳香烃28种,卤代烃10种.结果表明,重庆市北碚大气中年均浓度最高的前7种VOCs分别为:二氯甲烷(3.08×10-9,体积分数,下同)、苯(2.09×10-9)、异戊烷(1.85×10-9)、甲苯(1.51×10-9)、丙烷(1.51×10-9)、间/对-二甲苯(1.43×10-9)、苯乙烯(1.39×10-9).北碚大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s)浓度为33.89×10-9,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42.57×10-9)>秋季(33.89×10-9)>冬季(31.91×10-9)>夏季(27.04×10-9).从组成来看,烷烃和芳香烃对TVOCs贡献最大,分别达到31.5%和30.7%;其次是卤代烃类,占27.4%;含量最少的组分是烯烃,所占比例仅为10.4%.采用臭氧生成潜势对VOCs组分活性分析结果表明,烯烃类和芳香烃类化合物是对北碚大气O3生成贡献最大的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气样品中VOCs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北碚大气VOCs主要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贡献比为50.41%.北碚大气中T/B年均值为0.73,表明大气中的苯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受溶剂挥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97.
通过长期连续运行,文章研究了A2N/BAF中试工艺对低碳氮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出水COD、NH4+-N、TP浓度分别为38、8.81、0.41 mg/L,去除率分别为80%、75%、86%。基于工艺运行与莫诺特方程中关于底物去除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工艺中反硝化除磷的动力学模型,包括COD去除动力学模型、厌氧释磷动力学模型,缺氧吸磷动力学模型、好氧吸磷动力学模型以及NO3--N去除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不同单元的除磷模型,建立了整个工艺的除磷模型。  相似文献   
898.
为了探讨亚热带水库消落带N_2O的排放规律,选取三峡库区王家沟一典型消落带内3个高程(180、175和155 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和浮箱法进行了为期2 a的连续观测.175 m和155 m高程位于三峡库区消落带上,而180 m高程作为对照,为永不淹水的陆地.结果表明,各高程处的N_2O排放通量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180 m高程处的春季N_2O排放最低;175 m高程在实验观测的第一年表现为单峰型的夏季N_2O排放高峰,次年在三峡水库实现最高蓄水位175 m后,表现为干湿交替和夏季N_2O高排放的双峰型;155 m高程处只呈现为夏季高N_2O排放的单峰态.另外,位于消落带上的175 m和155 m高程均表现为落干期N_2O排放大于淹水期.各高程处N_2O的年累积排放量为175 m(853.92 mg·m-2)180 m(336.69mg·m~(-2))155 m(324.69 mg·m~(-2)),与180 m高程对照相比,表明短期淹水会促进N_2O排放,而长期淹水则会抑制N_2O排放.相关性分析显示,陆地与消落带落干期的N_2O排放与各环境因子间无显著相关性,消落带淹水期排放与水温和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影响陆地、消落带淹水期和落干期N_2O排放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消落带淹水期水体中可溶性氮素的分布是影响水面N_2O排放的最主要因素,而消落带落干期及陆地则是受土壤碳氮含量、土壤温度、湿度及pH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99.
张育福  潘哲祺  陈丁江 《环境科学》2023,44(7):3913-3922
定量解析长江流域农田氮径流流失特征是实现长江及其河口氮污染有效控制的关键科学基础.基于收集的长江流域570个旱地和434个水田田间氮径流流失数据组,采用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方差分解和机器学习方法,探究了影响旱地和水田总氮径流流失强度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江流域旱地和水田总氮径流流失强度预测模型,量化了长江流域农田总氮径流流失负荷.结果表明,径流深、施氮量和土壤氮含量是影响旱地总氮径流流失强度的主要因素;径流深和施氮量是水田总氮径流流失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分类与回归树、多元线性回归和增强回归树方法相比,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长江流域旱地和水田总氮径流流失强度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R2为0.65~0.94).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模型估算的2013年长江流域农田总氮径流流失负荷(以N计)为0.47 Tg ·a-1(旱地:0.25 Tg ·a-1;水田:0.22 Tg ·a-1),中下游地区贡献了58%的流失负荷.模型预测5种防治情景下的长江流域农田氮流失负荷可削减2.4%~9.3%,其中减少径流量的削减效果最为显著.长江流域农田氮面源污染防治必须协同加强氮肥精准管理、减少农田径流量和提高土壤氮利用,且应将重点放在中下游地区.所发展的基于机器学习建模方法克服了氮径流流失强度与影响因素之间函数关系难以确定的问题,为估算区域或流域农田氮流失负荷提供了简便且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