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厌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串联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厌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串联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探讨了各种操作条件对垃圾渗滤液生物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和有机容积负荷对系统的处理效率影响较大,当系统进水的COD容积负荷在4.01~7.87kg/(m3?d)范围内,系统COD平均总去除率为94.2%,其中厌氧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87.95%~92.76%;当系统进水的容积负荷高达10.23~16.14kg/(m3?d)时,系统总COD平均去除率仍高达92.64%,其中厌氧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79.05%~86.56%。当好氧段HRT大于1.25d,系统对氨氮的总去除率始终在97%以上。当HRT=0.75d时,系统对氨氮的总去除率仅在20%左右。该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即使在24h内受到超过正常运行负荷4倍的冲击时,系统经过约3d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2.
常温常压下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琰  孙德智  李磊 《化工环保》2006,26(2):83-86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几种负载型催化剂,以偶氮染料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这几种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工艺中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Fe/γ~Al2O3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好。处理质量浓度为500mg/L的甲基橙模拟废水,当Fe/γ-Al2O3和H2O2加入量分别为30g/L和330mg/L时,处理3h后,废水的脱色率为79.67%,COD去除率为80.92%,总有机碳去除率达72.88%。在上述相同工艺条件下,分别处理质量浓度为500mg/L的甲基橙、酸性橙和活性黑模拟废水,其中,甲基橙较易被降解,酸性橙次之,活性黑最难被降解。  相似文献   
83.
为了克服光合细菌光培养时的光衰减及高能耗等问题,考查了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作为培养装置黑暗培养光合细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MFC有利于菌株W1的优势生长,接种3 d后MFC内光合细菌浓度即可达到715 mg/L,而空白系统中不到308 mg/L。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表明,MFC体系中的杂菌含量小于4%,远低于空白的33%。利用MFC进行光合细菌培养时,最大输出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可分别达到487 mV和56 mW/m2。MFC促进光合细菌生长的原因可能在于对体系兼氧环境的维持,在MFC体系中氧化还原电位始终处于200~-300 mV之间,有利于兼氧光合细菌的优势生长。  相似文献   
84.
外置管式MBR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中的膜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置管式膜生物反应器进一步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生化出水,研究水洗和化学洗后污染膜的清洗效果。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膜表面污染物进行分析;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膜表面泥饼层中细菌群落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低压力(0.03 MPa)、高流速(2.84 m/s)的清水洗能使膜通量恢复到45%;化学清洗采用p H=2的盐酸酸洗较好。两者清洗方法结合能使膜通量恢复至初始通量的88%。膜表面污染物主要由无机垢体和蛋白质多糖类物质构成,膜表面泥饼层中的细菌主要含有芽孢杆菌、腐螺旋菌、红杆菌等。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索污泥堆肥中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积累与转移特性,通过温室盆栽实验,分析了污泥堆肥对草坪草高羊茅、黑麦草和白三叶生物量积累的情况,研究了污泥堆肥中Zn和Cu在植物和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泥堆肥施用可以有效促进3种草坪草的积累生物量,在0~6 kg/m2的污泥堆肥施用量范围内,草坪草的生物量积累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土壤中Zn和Cu的含量随污泥堆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大,85%以上的Zn和Cu残留在土壤中。污泥堆肥中的Zn和Cu均可以被植物吸收,随着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草坪草对Zn和Cu的吸收量增大,但当污泥堆肥施用量超过一定阈值时,草坪草吸收Zn和Cu不再增加,甚至减少;对于不同的草坪草,这一阈值有所不同。植物对Zn和Cu的吸收量只占土壤中Zn和Cu减少量的5%左右。根据生物富集系数(BCF)的计算结果推测,污泥堆肥的施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大于对植物体内累积Zn和Cu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污水输送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会有大量的CH4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总结了污水厌氧生化处理过程中CH4产生的机制,列举了产甲烷菌的种类。同时,分析了在污水生化处理各单元CH4产生与排放的影响因素:污水处理过程中,DO、pH、温度、污泥负荷、硝酸盐浓度和亚硝酸盐浓度等因素会影响CH4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厌氧段,CH4的排放主要是与CH4产生量及CH4在污水中的溶解度有关;在好氧段,CH4的排放与机械搅拌或曝气作用对水流的扰动有关。  相似文献   
87.
钟晨宇  叶杰旭  李若愚  陈胜  孙德智 《环境科学》2012,33(12):4387-4392
为了研究硝酸盐对厌氧生物膜系统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拓展生物膜工艺在高氮有机废水中的应用,采用生物膜-污泥厌氧复合反应器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培养具备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反应的功能微生物系统,并以间歇实验方法,对比研究硝酸盐对厌氧生物膜和颗粒污泥的同时产甲烷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对生物膜和颗粒污泥系统去除COD和反硝化反应均有影响,但硝酸盐浓度变化对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比生物膜系统更大,生物膜表现出更强的降解能力和更高的耐性阈值.随着硝酸盐浓度从75 mg·L-1增加到600 mg·L-1,颗粒污泥对COD的降解速率从273.26mg·(h·g)-1降到0.1 mg·(h·g)-1,而生物膜从95 mg·(h·g)-1降至1.7 mg·(h·g)-1;同时,生物膜和颗粒污泥对硝酸盐的降解速率分别从21.43、22.31 mg·(h·g)-1增加到83.72、61.06 mg·(h·g)-1,随着硝酸盐的降解,生物膜表现出更强的恢复能力,最大值为712.44 mg·(h·g)-1.研究还发现亚硝酸盐积累是影响生物膜和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碳功能的主要原因,在相同的硝酸盐浓度下,生物膜中亚硝酸盐的最大积累量仅为的颗粒污泥的1/10.因此,生物膜-污泥厌氧复合反应器可以作为高浓度含氮有机废水实现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工艺反应器一种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如何及时有效地对污染物进行应急控制及消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事件树分析法原理,根据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及其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从污染物种类、污染介质和污染物性质三个方面归纳出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的42种事故情形,给出每种污染事故情形所对应的处理处置技术方案,构建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技术树。基于Web服务器Apache、PHP语言和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库,实现对技术方案方便快速地查询。  相似文献   
89.
用于降解4-氯酚的载钯碳纳米管催化电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祥甲  王辉  卞兆勇  李敏  孙德智 《环境科学》2011,32(10):2931-2936
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硝酸溶液(8%、15%、20%、68%)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预处理,使用甲醛还原方法制备出Pd/MWNTs催化剂,利用Boehm滴定法、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循环伏安曲线(CV)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制备成Pd/MWNTs催化阴极,在隔膜电解体系中...  相似文献   
90.
以我国广泛应用的A/O污水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H4排放情况。结果表明,CH4在各污水处理单元均有排放,其中曝气池和初沉池是CH4排放的主要单元,分别占污水处理过程CH4总排放量的77.73%和14.86%。在曝气池中CH4排放通量沿程迅速减小,主要集中在沿程前96 m。内回流比和曝气池曝气量可能影响曝气池CH4排放。调整回流比分别为200%、300%、400%,曝气池CH4排放通量随内回流比增大而减小;调整曝气量分别为3.5 m3/h、4.5 m3/h、5.5 m3/h、6.5 m3/h,曝气池CH4排放通量随曝气量提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