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建立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类.方法检出限为3 mg/kg,实际土壤加标回收率为95.5% ~108%,精密度(RSD,n=6)为2.4% ~8.7%.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与红外分光光度法有较好的可比性,满足土壤中石油类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预防控制电气伤亡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通过检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政府网站公布的电气伤亡事故和案例情况描述,选取105起典型电气伤亡事故案例进行统计与分析;针对电气伤亡事故涉及的主客体场景要素,对其进行筛选、分类、排序及指标设计,形成系统的电气伤亡事故指标体系;结合现实情况对统计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到电气伤亡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据此提出安全管理中需要关注与重视之处,以此来预防电气伤亡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球气溶胶气候模式GEM-AQ/EC模拟的1995~2004年黑炭气溶胶干湿沉降量,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上黑炭气溶胶总沉降的季节分布及总沉降的年变化率季节分布。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季节,随着大气环流格局改变,使得在青藏高原上的黑炭气溶胶随着季节有不同量的沉降关系。从青藏高原上黑炭气溶胶平均总沉降量来看,冬季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之外,其余地方的黑炭气溶胶总沉降量值很小,都低于5kg km~(-2),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也只有20kg km~(-2)。而在夏季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黑炭气溶胶的总沉降量都大于8~10kg km~(-2),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则是高达40kg km~(-2)。可以看出,青藏高原上黑炭气溶胶平均总沉降量夏季是冬季的两倍左右,而东北部地区则是高达了8倍左右。通过黑炭气溶胶总沉降的年变化率季节分布研究,得出除了秋冬季节有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他季节年变化率不大。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周边地区,年变化率在夏季和秋季的变化趋势基本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4.
外源亚精胺缓解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Cr6+毒害的生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r^6 胁迫下,荇菜叶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O2^-产生速率、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外施亚精胺后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Cr^6 处理下,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Cr^6 浓度为1mg/L时达到最大值,而后迅速下降;外施亚精胺(Spd)可显著提高二者的含量,延缓它们的下降速度.(2)单一Cr^6 处理下,SOD、POD、CAT活性分别在2、4、2mg/L Cr^6 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后下降;外施亚精胺可提高这三种保护酶的活性,使其上升或稳定时期变长,从而降低O2^-等活性氧的产生速率.由此可见外源亚精胺可缓解Cr^6 对荇菜的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新疆准东煤矿开采区采集6个表层土样品,探讨研究区域表层土中PAHs的含量、主成分、来源及健康风险。结果显示:准东煤矿开采区表层土中PAHs主要以Phe、Fla和Ant单体为主,显示出富三环的特征;SPSS18.0软件分析显示,Bb F、Chr、Ba P、Pyr、Fla与主成分Phe的相关性比较大;研究区域表层土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或木材的燃烧产物的排放、不完全燃烧及挥发;终生致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表层土中PAHs存在潜在健康风险,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影响。本研究对预防煤矿开采区土壤污染、指导煤矿开采区恢复期土壤的修复及安全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降雨往往是影响岩溶隧道涌水的最主要因素,受岩溶含水系统调蓄作用的影响,降雨补给地下水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滞后特征,因此岩溶隧道涌水量的大小不仅与当日降雨量有关,还可能受前期降雨量的影响,以隧道涌水量与当日降雨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往往预测精度较低.以野三关隧道和马鹿箐隧道进口泄水洞的隧道涌水为例,运用多元相关分析法探讨了隧道涌水量与多日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和多元回归方程,并依据隧道实际涌水量监测资料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具有较长序列的隧道涌水量和降雨量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元相关分析法可以比较简单、快捷、准确地预测隧道未来不同降雨条件下涌水量的变化;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非全排型涌水隧道,仅依据隧道涌水量与降雨量建立的相关方程来预测隧道未来降雨条件下的涌水量会有较大误差,此时需结合所有排泄点的总排泄量与降雨量建立更多元的相关方程才能够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沙漠公路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沙漠公路交通安全现状,采用动体视力、速度估计、复杂(选择)反应、处置判断、血压脉搏检测仪等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就长期从事沙漠公路运输活动的驾驶员群体进行了包括视觉、速度估计、反应、判断等在内的心理、生理特性的实地测试。检测结果初步表明,沙漠公路特殊的线形布设和修筑技术特征以及沿线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得驾驶员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绿洲公路的驾驶心理和行为特性,其主要表现在在沙漠环境中,驾驶员的动体视力要较静体视力受到更大的影响;急躁心理影响,沙漠公路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和复杂反应时间相应指标值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沙漠公路驾驶员复杂反应错误次数和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均高于绿洲公路。  相似文献   
18.
汽车废气中的铅对城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现场调查,定量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市区交通主干道二侧土壤中铅、镉等6种元素的含量,初步掌握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交通密集易形成堵车的路段,土壤中重金属富集的量较高,在交通顺畅或车流量少的路段,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铅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19.
塔河下游胡杨和红柳自然恢复的土壤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中段,随塔里木河下游应急放水,河滩地的胡杨和红柳种子出苗与根系吸水后重新发芽生长等自然恢复措施的同时,分析了河床自然淹水条件下林灌草甸土的水分,盐分和肥力变化状况及其对胡杨和红柳乔灌木植被种子出苗和地下水位的升高对升灌木根系重新发芽生长的效果。根据对塔河下游定点观测取样分析结果来看,淹水林灌草甸土不但是自然恢复保护塔河下游绿色走廓的根本基础,而且是恢复与保护绿色走廓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交通事故趋势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干线公路建成通车以来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在分析交通事故主要指标发展变化特征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沙漠公路交通事故特点的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几年内交通事故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沙漠公路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以及直接经济损失等4项指数将分别以15.9%,10%,4.5%和5%的年平均增长率快速增长。同时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