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张宇  李朝阳 《环境技术》2024,(2):181-185+180
产品的工作环境是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任何一种产品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同时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贮存、运输和使用,因此其使用可靠性与这些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产品的环境适应性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就已经定好了,而产品耐环境则是通过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试验而得出的,只有通过环境考核的产品,其使用可靠性才能得到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不同环境应力对产品的影响以及会引发何种失效模式;随后介绍,如何获得产品的使用环境;最后说明为保证产品的环境适应性以及可靠性,如何选择标准以及不同标准对产品的环境适应性的考核要求。通过对产品工作环境的影响分析及标准的测试方法及要求,为产品进行环境适应性试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2.
在中国“3 060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绿色低碳成为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污水处理厂减污降碳是大势所趋。聚焦通过电碳生态圈及数字化平台支撑,用数字化电碳管理减少污水处理厂的间接用电二氧化碳排放,在时间、空间和经济性3个维度上,为污水处理、碳管理、电网3个行业的“水-碳-电”协同减污降碳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与技术支持。针对污水处理厂碳排放及碳减排管理问题,以江苏省某污水处理厂为例,从实时碳排放核算管理、日度电碳协同减碳运行管理和绿色电力交易减碳管理3个方面,解析了该污水处理厂冬季和夏季24 h用电功率曲线,探讨了污水处理厂电碳协同的日度减碳运行策略,核算了日度电碳协同减碳运行和绿色电力交易减碳管理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实时碳排放核算管理可以核算污水处理厂每日间接用电碳排放量,结合日度电碳协同减碳运行策略和绿色电力交易减碳管理2个减排措施,可为污水处理厂夏季日度减少间接用电碳排放30.63%,为污水处理厂冬季日度减少间接用电碳排放30.71%,每年可为江苏省某污水处理厂节约电费十余万元。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电碳协同的污水处理厂减碳管理效果较为理想,可为水务行业推进双碳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3.
刘严萍  王世通  张宇 《安全》2018,39(1):23-26
近年来城市地铁安全事故多发,针对具体城市,开展地铁乘客应急行为特征的调查与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择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乘车频率4个因子,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子对地铁乘客应急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和乘坐频率对地铁突发事故下乘客应急行为差异具有显著影响。该研究成果对于天津市政府、地铁相关部门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对地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演练重点对象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4.
烧结是钢铁项目中污染物产生量较多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其生产工艺、污染源强、环境风险、清洁生产以及执行标准,掌握烧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为企业日常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5.
146.
李茹  李青  梁煜  李茜  张宇  牛惠翔 《环境工程学报》2020,14(7):1752-1761
采用远程氨等离子体对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通过水接触角表征了改性前后PVDF超滤膜表面的亲水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改性前后PVDF超滤膜表面的形貌、化学成分变化,通过牛血清白蛋白(BSA)过滤实验评价了改性前后PVDF超滤膜的过滤性能及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远程氨等离子体改性的最佳条件为射频功率为40 W,处理时间为45 s,气体流量为20 cm~3·min~(-1);远程氨等离子体通过将含氧、含氮官能团引入PVDF超滤膜表面,使其表面亲水性官能团增多,表面的亲水性能得到提高,水接触角从95.63°降至52.79°,同时降低了对材料表面的刻蚀作用;通过BSA溶液过滤实验,改性后PVDF超滤膜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其水通量、 BSA通量分别从87.42、48.00 L·(m~2·h)~(-1)增至129.36、79.98 L·(m~2·h)~(-1),截留率从81.43%增至87.70%,总污染率从70.25%降至45.96%。综合上述结果,经过远程氨等离子体改性后,PVDF超滤膜的亲水性能、过滤性能及抗污染性能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7.
简述了新时期环境监测数据产品内涵,分析了当前数据产品在信息化程度、深度开发、数据质量和信息公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不断提高数据产品的信息化水平,推进其深度开发,要立足于服务社会和管控需求,加强数据产品可追溯能力建设,针对现各部门存在的"数据孤岛"问题,增强各部门间监测数据的可比性,推进区域污染物排放、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信息公开,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技术支持,为公众、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48.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酶活性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营养物分解合成过程的生物化学机制,研究了长江中下游6个浅水湖泊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和铵氮含量,水解酶、氧化还原酶活性,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通湖、珊珀湖、赛城湖和军山湖等养殖型湖泊,污染严重,其沉积物脲酶活性明显高于污染程度轻的大型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且与沉积物总氮(TN)、有机质(O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885,P<0.01;r=0.900,P<0.01);沉积物碱性磷酸酶(APA)活性与总磷(T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6,P<0.01).湖泊沉积物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趋势相近,分布状况与湖泊污染程度、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等紧密相连.湖泊沉积物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各湖泊氨化细菌数量差异较小,而反硝化细菌数量差异较大,反硝化细菌可能是导致该区域湖泊沉积物氮素累积的重要生物指示因子,可以作为反映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生物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149.
间接空冷技术因其节水省电、换热效率高、单位煤耗低等特点,已成为当今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首选。研究和完善间接空冷自动控制技术,加强间接空冷系统的防冻保护,对于提高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大型火电机组间接空冷自动控制系统优化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0.
长期以来,对碳气溶胶的定量研究主要关注OC(有机碳)、EC(元素碳)或BC(黑碳)的整体测定结果,很少有对测定结果细节特征的深入解读.为全面掌握和利用仪器分析结果包含的科学信息,使用热光法IMPROVE_A协议(model 2001A)测定了2015年10月(秋季)和2016年1月(冬季)北京市PM2.5中的ρ(OC)和ρ(EC),使用光学法(黑碳仪AE31)测定了相应的ρ(BC).结果表明:① ρ(OC)和ρ(EC)的秋季平均值分别为8.59、3.89 μg/m3,冬季分别为16.45和6.19 μg/m3,冬季明显高于秋季;② 热光法测定结果显示,秋季样品中ρ(OC1)/ρ(OC)的平均值为0.08±0.04,而冬季则升至0.22±0.05,这可能与冬季较高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及低温带来的冷凝效应有关;③ 七波长黑碳仪测定结果显示,在秋季,紫外波段(370 nm)测定的BC当量[ρ(BC370)]与红外波段(880 nm)测定的BC标准量[ρ(BC880)]的比值[ρ(BC370)/ρ(BC880)]为1.05±0.11,说明棕色碳(BrC)的吸光影响非常弱,而冬季该比值升至1.47±0.11,升幅达40%;④ 结合两种方法对强吸光碳的测定结果,发现ρ(BC)/ρ(EC)与ρ(PM2.5)的变化趋势一致,证明污染程度加重会带来EC内混合比例上升,因而提高其吸光能力,使黑碳仪测得的ρ(BC)上升.然而,进一步考察表明,这种上升是有限度的,当ρ(PM2.5)达到50~70 μg/m3时,ρ(BC)/ρ(EC)进入"平台状态",秋季"平台值"约为1.05,冬季约为0.55.研究显示,仪器的测定结果包含大量被忽略的信息,对其细节的深入解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碳气溶胶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