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日本国立大学法人茨城大学农学部田间科学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农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季节(2004年5月、10月和2005年5月、10月)对农田采取旋耕、梨耕和免耕处理,并在每一耕作处理区分别种植黑麦(Secale cereale L .)、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 Roth)和杂草(休闲处理对照区),来研究覆盖作物及耕作方法对土壤中真菌生物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免耕处理区,覆盖黑麦、毛野豌豆和杂草的土壤表层(0~10 cm)中,其真菌的牛物量均分别高于相应覆盖物的深层土壤(10~30 cm)中真菌的生物量,并且覆盖黑麦的土壤表层中真菌的生物量比覆盖毛野豌豆的高很多,在2004年5月和10月测得的土壤表层中,覆盖黑麦的真菌生物量分别是覆盖毛野豌豆的1.2和1.8倍,在2005年5月和10月,分别是1.6和1.2倍.对旋耕和梨耕处理区,在不同深度的土层和覆盖物的条件下,真菌生物量均没有明显变化.从上述结果,不同的耕作方式和覆盖不同的作物都会影响土壤中真菌的生物量,并且,免耕和覆盖黑麦相结合,对土壤表层中的真菌生物量影响最为显著.另外,在不同的土壤层之间,表层中的真菌生物量要高于深层土壤.  相似文献   
92.
为了更好地探究我国城市地区大气污染问题,2019年10月15—2020年3月1日在山西省运城市采用四通道大气颗粒物采样仪每23 h进行1次细颗粒物(PM2.5)样品采集,分析了样品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水溶性有机碳(WSOC)、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并对比分析了甲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吸光特性.结果显示,采样期间PM2.5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6.21—325μg·m-3,其中有41 d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规定轻度污染及以上的标准,占总天数的64%,说明运城市冬季污染严重.其中,二次无机水溶性离子和有机质为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39.6%、29.7%(优良天),38.9%、30.8%(轻-中度污染),40.4%、29.1%(重度污染),38.9%、26.5%(严重污染). NO3-是含量最高的水溶性离子,并且4个时期NO3  相似文献   
93.
由于新品种高蛋白质含量马铃薯的引入,使得马铃薯生产淀粉企业原有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很难达标排放,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成本大,因此探究一种降低废水中蛋白质含量的预处理方法,是适配原有废水处理设施的良好途径。通过制备活性炭负载氯化铁吸附材料分离马铃薯生产淀粉废水中的蛋白质,探究最佳反应条件,提高废水中蛋白质分离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氯化铁在料液比为1:1.5,投加量为8g/L,pH为3,吸附时间为45 min时马铃薯生产淀粉废水中蛋白质分离效果最佳,分离率为69.53%;反应温度在40℃以下对蛋白质分离率无影响。由于活性炭表面存在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蛋白质能够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与活性炭表面结构结合,使蛋白质分离率提高,从而使蛋白质含量降低到适用于原有的水处理设施水平。  相似文献   
94.
对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断裂构造影响范围的确定是处置库工程布局中需要谨慎考虑的关键问题。考虑到目前场址区断裂及其影响范围缺乏系统而高效的识别方法,提出了物探与摄影测量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北山预选区内新场场址区某典型断裂影响范围进行综合探测,获取物探剖面以及摄影测量剖面,并依据获取的物探解译结果及摄影测量解译的结构面面密度参数可将断裂及其影响范围进一步划分为严重破坏区、影响区及轻微影响区。该法可供场址区断裂影响范围识别方法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用GC-μECD分析法测定了浙江台州路桥河流表层沉积物中144种多氯联苯同类物的含量.目的是了解该地区河流沉积物中PCB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在路桥区河流沉积物样品中PCBs同类物均有不同程度检出,ΣPCBs的浓度范围1.66~5 930 ng.g-1,均值为763 ng.g-1.样品组成以tri-CBs、tetra-CBs和penta-CBs为主,含量百分比范围分别为2.63%~57.6%、10.4%~54.6%和7.82%~46.1%;octa-CBs和deca-CB含量最低,含量百分比范围分别为0~8.57%和0~11.0%.聚类分析表明,22个样品的污染与Ar1248有关,9个样品的污染与Ar1254有关;6个样品的污染与Ar1016、Ar1232和Ar1242有关.与国内外其它研究及相关环境质量标准相比,该区域表层沉积物PCBs污染处于中高水平,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6.
用GC-NCI-MS法测定了路桥农业表层土壤中46种多氯萘(PCNs)的含量.目的是了解该地区表层土壤中PCN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所有表层土壤样品中ΣPCNs的含量为0.062~2.92 ng.g-1,平均值为0.630 ng.g-1.多数样品中tetra-CNs和penta-CNs是最主要的同族体,分别占18.4%~88.8%(平均值为46.7%)和8.40%~53.1%(平均值为30.7%),其次是tri-CNs,范围为0~47.3%,平均值为10.6%.聚类分析和燃烧指示物分析表明,采样点主要受Halowax1014和Halowax 1013工业品污染,PCBs工业品和电子废物燃烧也可能对污染有贡献.与国内外其它研究相比,研究区域内土壤中PCN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7.
复理层     
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的地向斜-造山带中,都发育有所谓的“复理层”(flyseh)或“复理式互层”(Flysch-type alternation)地层。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发育有浊流沉积物及其有关的地层,厚度可达数百米,有时数千米。但在地向斜-造山带沉积物中,仅分布于一定层序的范围内,反映地向斜发生分化后,造山运动开始时期,或其进一步发展时,沉积盆地比较急速的沉降。  相似文献   
98.
安全文化即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安全文化可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对企业职工进行教育、熏陶、塑造,利用这氛围期望达到引导人、激励人、教育人、鼓舞人,把人的价值从“经济人”提高到“社会人”的高度,促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安全文化是保护人身安全身心健康,保障人的生命、实现生产价值和人的价值的文化。安全文化是一个多成份、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一般说来,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安全物质文化,它是进行安全活动的物质条件,也是安全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包括从厂址选择、生产工艺布…  相似文献   
99.
海上连续溢油的扩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绪言 海洋油污染,主要原因之一是油轮因海损等造成的溢油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大量的油会在短时间内流出,使水产业受到极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尽力采用妥善的防灾体制来防止溢油事故的发生。但是,如果事故不幸发生,有大量的油溢出时,为了预报污染区域,以便进行有效的溢油处理工作,必须确立预报油扩散的方法。本研究为了得到基本数据,进行了二种类型水面溢油的实验,并且研究了其扩散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00.
UASB反应器高温处理酒精废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θ=53±1℃条件下,采用UASB用1mo培养出颗粒污泥,到运行结束时,污泥ρ(TS)为65·0g·L-1,SVI为14.0,Umax(CH4)为603.9mL·g-1·d-1,对颗粒污泥微生物类群数量和微观结构的分析表明,颗粒污泥具有活性和结构上的高效性;反映在处理效果上,使UASB具有高效稳定的运行结果:当t(HRT)24.0~18.4h,容积负荷大于20g·L-1·d-1时,甲烷含量约60%,COD去除率约91%,出水ρ(COD)1400~2000mg·L-1,厌氧生物降解的产能和治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