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对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互花米草是1979年我国从美国引进的外来物种,自引进之后,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分布广泛,对我国沿海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我国学者对互花米草进行了广泛系列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成果.我国学者对互花米草的研究从引种栽培、生物学特征、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引进互花米草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以后的研究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这对我国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一外来物种以及进一步明确以后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Fenton试剂氧化法修复2,4-二氯酚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泥浆体系中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修复2,4-二氯酚(2,4-DCP)污染的土壤.在恒温、避光条件下,研究2,4-DCP在泥浆体系中的解吸作用,并考察过氧化氢、硫酸亚铁、pH值、水土比、磷酸二氢钾、腐殖酸(HA)等因素对2,4-二氯酚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2,4-DCP在泥浆体系中有较高的解吸速率;2,4-DCP的解吸效率与水土比有关,水土比越大,解吸效率越高.研究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2,4-DCP,过氧化氢和铁的最佳质量比为5:1,最佳pH值范围为2-3;水土比越大,2,4-DCP的去除效果越好;在pH=3时,磷酸二氢钾浓度、腐殖酸投加量和催化剂种类对2,4-DCP的去除效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试验所用废水取自于已经封场多年的广州市大田山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其方法是对比原有的ABR工艺与在原有的ABR工艺中加入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可行性试验研究,以求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新工艺可使进水的CODCr去除41%,NH3-N去除17%,比原有单一工艺的处理效果好,从而减少了后续工艺的处理负荷.  相似文献   
4.
以接种驯化的活性污泥为生物强化手段,通过摇瓶反应模拟生物泥浆反应器的运行,研究了受氯酚污染土壤的修复特性。结果表明,接种驯化的活性污泥可以大大加快邻氯苯酚(2-CP)的降解速率,对2-CP初始污染浓度为500 mg/kg干土的土壤,接种1%活性污泥 (w∶w)后反应11 h降解率即可达到96.4%。最适的反应条件为:活性污泥接种量1%,水土比2∶1,温度25 ℃,摇床转速200 r/min。2-CP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当初始浓度为50~500 mg/kg干土时,2-CP降解速率常数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超滤-反渗透”工艺处理由污水处理厂排水、滤池反洗水、清净下水以及厂区生活污水混合而成的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COD ,BOD ,氨氮、浊度、电导率的去除率分别为68.06%,77.93%,72.73%,97.37%,99.17%,出水pH为7.2,本系统出水水质满足循环水补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脉冲式SBR工艺是针对传统SBR工艺反硝化效果较差提出的一种新型的SBR运行方式。采用真实的生活污水对传统SBR及脉冲式SBR工艺进行对比研究,考察二者运行过程中DO、pH及ORP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DO、pH及ORP控制参数对脉冲式SBR法深度脱氮工艺进行实时控制。试验结果显示,出水TN低于2 mg/L,去除率达到了96%以上。  相似文献   
7.
生物转盘是污水处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从生物转盘的基本特性和处理原理出发,对不同的生物转盘类型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生物转盘的应用进展、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生物转盘的改进措施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对污水处理厂预埋防水套管安装工程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处理措施,并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 1188—2021)对规范核医学的辐射安全管理、污染防治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分区管控要求与其他标准不一致、选址布局要求表述不清晰、废气收集处置要求不完整、废水处理管控要求不规范、解控时限一刀切不够严谨等问题。因此,提出了统一分区划分和标识、辐射监测位置要求,规范选址布局要求,补充废气收集处置要求,补充废水处理管控要求,优化调整清洁解控时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相山某铀尾矿库周边不同水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和室内检测,分析周边水体中铀的分布规律、铀质量浓度与水化学参数间的关系,并进行放射性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周边水体中铀质量浓度空间分布不均匀,除点P-1铀质量浓度超出国家标准GB 23727—2009《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规定值外,其他样品中铀质量浓度均符合标准;不同水体中铀质量浓度差别较大,地下水中铀质量浓度分布较均匀,排放水分布不均匀,地表水介于两者之间。同时,对水温、pH、电导率等参数进行现场测定,得出水体中铀质量浓度与pH值、电导率存在正相关关系,铀和pH值、电导率间的皮尔逊系数分别为0. 803 6和0. 549 8,表明pH值和电导率是影响水体中铀富集的重要因素。健康风险评价表明,通过饮用水途径铀所致的健康危害风险度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和瑞典环境保护署、荷兰建设和环境署推荐值,表明在研究区饮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检测出的铀可能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