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花生产量变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随机天气模型将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最新推荐的气候模式HadCM2和ECHAM4与作物模式CROPGRO940-Peanut相连接,模拟了未来4种气候情景下我国雨养和灌溉花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花生主要种植区雨养花生产量大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产趋势,其中在华北地区减产幅度最大;灌溉花生在青岛、大连、沈阳等地区有增产趋势,在其他种植区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产趋势,但减产幅度较雨养花生明显降低.若不采取减排CO2措施,2056年我国花生种植区花生产量较2030年减产程度更为明显;减排措施对不同种植区花生产量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对全球变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未来40~60年内,人类活动将增大CO_2、CH_4、CFC_3和N_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3℃。本文从我国农业和气候变化的趋势入手,分析了时全球变暖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提出了适应对策并估算新增的投资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稻田甲烷排放量估算和减缓技术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估算了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结果表明,1990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为11.335Tg。提出了一些减缓稻田甲烷排放措施,包括:(1)使用稻田甲烷抑制剂;(2)肥料管理;(3)水分管理;(4)筛选低排放率、高产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系统甲烷排放量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1990年农业活动中的反刍动物,动物粪便及稻田甲烷排放进行了较详细的估算,为估算中国反刍动物CH4排放量,在中国动物能量系统及代表性动物类型生产特性的基础上计算了排放系统。190年反刍动物CH4排放为5.796Tg,约为全球动物排放量的7.2%。根据IPCC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粪便管理方式和气候条件,对中国畜禽粪便CH4排放的计算表明:1990年畜禽粪便的CH4排放量为1.2  相似文献   
15.
陆地水循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而言都是很重要的课题.本研究通过在基准气候条件和2个全球大气环流模型模拟的气候变化情景下运行一个宏观尺度的水分平衡模型,评价陆地水循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21~2030年间,由于气候变化,世界范围内水需求将普遍增加.在西亚、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北美洲的西南部和南美洲的中部,水缺乏将加剧.在南亚,表面径流将显著增加,而在南美北部将显著减少.这些变化将对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稻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PRECIS模型输出的B2气候情景,结合CERES-Rice作物模型数据,依据产量的变化率和GIS技术对我国未来(21世纪70年代)水稻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未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雨养水稻将会减产,仅个别地区有增产趋势.负敏感区(减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的辽宁和赤峰、华北平原大部、江淮及东南沿海地区;而在黑龙江西南部、福建大部、陕西与四川交界地区的雨养水稻有增产趋势.我国的灌溉水稻也以减产为主,负敏感区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西部、华北地区、陕西、宁夏、新疆南部、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广大水稻主产区;增产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西南部、内蒙古东部地区及陕西与湖北交界等地.未来我国雨养水稻的脆弱区主要分布在:(1)东北地区的中南部;(2)山东北部及淮河流域;(3)南部沿海和海南岛;(4)西南地区.未来我国灌溉水稻的脆弱区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辽宁、黄河中游和下游、新疆南部及广西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对全球变暖的敏感性的脆弱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