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铅和铜离子在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竞争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研究了Pb2+和Cu2+在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上的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比较了吸附前后Nano-HAP的Zeta电位以及X射线衍射图谱等,对Pb2+和Cu2+在Nano-HAP上的竞争吸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单一铅、铜离子存在时,Pb2+较Cu2+在Nano-HAP上的吸附量要高;当铅、铜这2种离子共存时,Pb2+和Cu2+在Nano-HAP表面发生竞争吸附,铜的吸附量增加,而铅的吸附量下降.结合X射线衍射图谱和动力学反应中Ca2+的溶出量,推测出Cu2+在Nano-HAP上的吸附以静电吸附和表面络合为主,而Pb2+在Nano-HAP上的吸附以溶解-沉淀反应为主,Pb2+、Cu2+在Nano-HAP上的吸附量与Ca2+的溶出量线性关系显著(R2为0.861~0.954).分别用一级、二级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和LJ方程对Pb2+和Cu2+在Nano-HAP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拟合,其中二级动力学方程和双常数方程拟合结果较好,说明Pb2+和Cu2+在Nano-HAP表面的动力学吸附反应是一个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均占一定比例的复杂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12.
以北方典型富营养化水库-大黑汀水库水体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夏季和秋季采用顶空平衡法对其表层35个点位水体溶解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浓度进行测定,并对水库水-气界面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大黑汀水库表层水体的CO2、CH4和N2O整体上均表现为过饱和状态,夏季表层水体CO2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72.75±67.49)μmol/L和(810.62±790.64)μmol/(m2·h);秋季CO2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394.64±104.13)μmol/L和(4822.81±1250.00)μmol/(m2·h);夏季CH4平均浓度和扩散通量分别为(0.19±0.12)μmol/L和(3.04±2.10)μmol/(m2·h),秋季CH4平均浓度和扩散通量分别为(0.41±0.26)μmol/L和(5.16±3.23)μmol/(m2·h);夏季N2O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0.03±0.01)μmol/L和(0.31±0.10)μmol/(m2·h),秋季N2O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0.03±0.01)μmol/L和(0.25±0.15)μmol/(m2·h).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黑汀水库夏季表层水体CO2及N2O浓度主要受水温、水深和电导率影响,CH4浓度主要受水深及电导率影响;水库秋季表层水体CO2溶存浓度主要受水温、水深和TDS影响,CH4浓度主要受水温、水深和TDS影响,N2O浓度主要受水深影响.  相似文献   
113.
利用高炉冶炼矿渣处理含砷(As)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炉冶炼矿渣处理含As废水进行作研究,探讨了矿渣用量及细度、废水酸度、振荡时间等因素对除As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渣具有良好的除As效果,在废水PH值1-4,As(V)浓度≤100mg/L范围内,接近发砷/矿渣重量比为1/2000投加矿渣,As去除率达95%以上且出水PH值近中性。  相似文献   
114.
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声纳作用距离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声速梯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声速梯度进行模拟统计,并用WKBZ方法计算传播损失,得出各个距离上传播损失的概率分布直方图,由此可以导出声纳作用距离的概率分布直方图.相对于传统的声纳作用距离预报结果,文中给出的作用距离预报结果是一个满足某一分布的随机变量,而非某一个单一确定的值,为作用距离的预报提供了概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5.
陈帅  金星龙  王晓艳 《安全》2023,(1):65-70
为了解校园安全现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提出校内交通安全素养模型,对大学生校内出行基本信息、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校内出行方式以步行与自行车为主,路程在10 min以内和10~30 min占比较高;79.97%学生认为校内比校外安全,学生在校内道路倾向于做出不安全行为,导致道路安全性降低;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呈显著相关(p<0.01);计划行为理论可用于校内学生交通安全研究。  相似文献   
116.
探究区域性土壤硒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土壤硒水平空间分异的影响,对于增强富硒优质资源的精准管理、预防土壤硒环境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贵阳市花溪区2019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为对象,综合运用全局Moran''s I指数、冷热点分析、半方差函数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从不同角度揭示花溪区土壤硒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并通过方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系统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其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花溪区土壤硒含量为0.121~8.180 mg·kg-1,平均值为0.643 mg·kg-1,变异系数为56.9%,具有中等程度变异性;依据不同土壤硒含量分级标准,研究区土壤均以富硒为主.②土壤硒在全局空间上呈聚集性分布,局部区域中热点(高值)区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北部、西南部、南部;块基比(20.6%)表明土壤硒在空间上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性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③在空间分布上,除东北部、东南部集中分布含硒土壤外,其余乡镇均分布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共计面积占比87.7%,其中特级、一级土壤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北部;北部及东南部零星分布着硒过剩土壤.④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土壤硒的空间变异解释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类型(11.7%)>母岩类型(8.1%)>有机质含量(6.4%)>海拔高度(3.5%)>pH(1.1%)>土地利用方式(0.8%),并且土壤类型和母岩类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的q值均较大,因此土壤类型和成土母岩是引起花溪区土壤硒空间变异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117.
为了有效治理沉降后浇带裂缝引起的地下工程漏水问题,以云南某工程为例,使用理论分析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参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后浇带裂缝进行分析,探究后浇带裂缝成因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工程后浇带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的理论最大宽度为0.1 mm,潜在的裂缝发展区域的发展值均小于0.3 mm,实际工程中无须对潜在裂缝进行特殊处理。在选用合适材料对后浇带裂缝处进行处理后,漏水问题得到解决,达到了提高建筑安全的目的,为类似地下工程裂缝的封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8.
为提高我国应急物流预案运行实施的协同性,提出虚拟应急物流协同预案的概念,分析了虚拟应急物流协同预案的涵义、主要要素及体系结构,论述了虚拟应急物流协同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着色Petri网理论对虚拟应急物流协同预案流程进行建模,设计了整体流程Petri网模型和各部分流程Petri网模型,并运用仿真软件CPN tools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达性、有界性、活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9.
中国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适度非农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基于土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阶段耦合规律的理论分析,应用承载力模型,开展了2008年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非农化适度性的评价和土地适度非农化阈值的界定。结果表明:①受区域土地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建设用地供给之间呈现为正反双向的"S"型曲线,两者之间的耦合变化规律以工业化完成阶段最为显著;②工业化初期至后期阶段土地非农化趋势表现为缓慢增长,土地适度非农化阈值为10.0%~17.5%;③工业化与城镇化驱动作用强度决定着土地非农化规模的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科学调控土地非农化进程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0.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 于2013年7月22—23日在夏都西宁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份(含港台地区)的正式代表共160余人参会,大会交流学术论文115篇。会议开幕式由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卓玛措教授主持,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索端智教授致欢迎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