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41.
针对畜禽饲料添加蓝矾或称胆矾(CuSO4·5H2O)、皓矾(ZnSO4·7H2O)等重金属化合物,引起畜禽粪便重金属污染风险,本研究通过构建以猪粪/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腐殖酸为钝化剂的发酵系统,考察添加腐殖酸对猪粪/玉米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量、重金属(Cu、Zn)形态变化及沼渣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腐殖酸对猪粪/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添加腐殖酸样本组(编号:F1、 F2、 F3)较未添加组(编号:CK)的累积产气量分别提高了19.81%、 28.44%、50.25%;通过BCR提取法分析沼渣中的Cu、Zn形态动态变化,显示添加腐殖酸有利于Cu、Zn的有效态向稳定态转化,F3中Cu、Zn有效态转化为稳定态的效果最佳;显著性分析表明F3中Cu、Zn的钝化效果最佳,Cu、Zn的钝化效果分别为58.72%、17.95%,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腐殖酸对Cu的钝化效果整体优于Zn;FTIR结果显示,厌氧发酵后各处理组沼渣中碳水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等有机物分解、减少,芳香族化合物等腐殖质...  相似文献   
142.
抚河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近十几年抚河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响应过程,通过2003、2010和2017年三期遥感影像图进行监督分类得到土地利用图,基于SWAT模型,定量分析和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 表明:(1)2003~2010年和2010~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一致,林地和城镇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其余类型则呈现减少的趋势;(2) SWAT模型在抚河流域径流模拟中适用性好,李家渡水文站率定期和验证期结果R2和ENS均大于0.85,沙子岭水文站除了验证期ENS为0.77外,R2和ENS均大于0.80,两处站点相对误差| Re|均小于20%;(3)在气象数据同为2010~2016年及其他阈值设置相同的条件下,仅改变输入的土地利用图,发现林地面积的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小导致了2010年比2003年的多年平均月径流量降低0.65 m3/s,2017年的多年平均月径流量较2010年相比降低0.41 m3/s,后段时期的差异与前者相比较小与林地的增长减缓和城镇用地快速增长有关;(4)在第一阶段2003~2010年和第二阶段2010~2017年,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径流系数都处于降低状态,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对径流系数有降低的效果,而径流系数升高一般是因为耕地、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或者林地面积减少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3.
卤乙酸(HAAs)是饮用水中常见的氯和氯胺消毒副产物,具有较高的亲水性与致癌性,为了保证水质与人体健康,各国均对其制定了相关规定。考察了生物活性碳(BAC)对9种HAA的去除性能,并探讨HAA生物降解效果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与生物反应的去除机理,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结果显示,BAC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一卤代与二卤代乙酸,难以去除三卤代乙酸。BAC的生物降解性能明显可分为2个部分:低温(5~15℃)基本不发生生物降解;高温(25~35℃)生物降解性能显著。在不同温度下,HAA的生物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0.01~0.40 min-1;BAC降解HAA的过程不是逐级氢取代卤而是同时脱去所有卤素的反应,卤代乙酸生物反应的活化能为63.5~89.2 kJ/mol。  相似文献   
144.
随着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大量使用,初沉池的设置和取消一直在学术和工程界存在争议。以重庆市某污水厂为对象,从对无机悬浮固体(ISS)、COD和TN去除效果的角度探讨了初沉池在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合流制排水体制下,该污水厂进水污染物浓度非常高,COD、SS和IS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60、1 100和780 mg/L;初沉池对COD、SS和ISS的去除率分别为61%、78%和85%,对ISS的去除率比COD高20%左右;污水经过初沉池沉淀之后,ISS/COD从1.7下降到0.7左右,COD/TN从8.0左右下降到4.3,粒径由40μm下降到30μm。初沉池对大粒径的ISS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未能被去除的小粒径ISS容易悬浮在混合液中,降低MLVSS/MLSS。从ISS/COD的削减和保持混合液MLVSS/MLSS正常的角度来讲,初沉池不应取消。  相似文献   
145.
河流水体污染物消减作用是降低其入湖通量的重要方式,为探明太湖河流氮磷污染物消减速率时空变化特征,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原位培养装置,开展了太湖西岸出入湖河口总氮绝对消减速率(TNR_绝)、总氮相对消减速率(TNR_相)、总磷绝对消减速率(TPR_绝)、总磷相对消减速率(TPR_相)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北部和西部河流夏、秋季TNR_绝和TPR_绝高于春、冬季,南部河流则为秋、冬季高于春、夏季。夏季西部和西北部河流TNR_绝和TPR_绝高于南部,冬季则相反,春、秋两季空间差异不明显。颗粒态总氮(PTN)浓度及水温是TNR_绝时空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TP浓度是TPR_绝的季节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不同季节TPR_绝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春、夏、秋、冬四季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p H等水体物理性质、TP浓度和SS浓度、SS浓度、TP浓度。TNR_绝和TPR绝及其初始浓度是TNR_相和TPR_相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6.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建立路面径流原位采样站,利用自制流量等比例采样装置,采集2009年3月-2010年2月的36场降雨径流,测试各场次径流SS、COD、溶解性COD、NH4-N、Pb、Zn和溶解态Pb、Zn的事件平均浓度(EMC),计算径流年污染负荷,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研究采样次数对污染负荷估算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47.
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实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运行所带来的振动影响越来越严重,而已有的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实测研究,大多集中在列车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已无法解决现行问题.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的现场测试进行评述,总结了目前该实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今后的研究需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地面振动和地基...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固城湖环境中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时空分布、来源与生态风险,采用GC-μECD定性定量分析了固城湖及其出入湖河道12个监测点夏、冬两季水体、沉积物和鱼类体内19种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固城湖表层水、沉积物和鱼类中(以干重计)有机氯农药总量范围分别是26.74~48.12 ng·L~(-1)、 9.01~35.34 ng·g~(-1)和13.39~124.29 ng·g~(-1).水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表现为夏季含量高于冬季,出入湖河道高于养殖塘和湖区;沉积物中季节性污染特征不明显.从组成特征上看,夏、冬两季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内19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地检出,均呈现以HCHs和DDTs为主的污染特征,其中,夏冬两季各监测点表层水和沉积物中HCHs以α-HCH为主,占HCHs总含量的21%~42%;表层水中DDTs以p,p′-DDD为主,占DDTs总含量的30%~76%,沉积物中以p,p′-DDT为主,占DDTs总含量的68%~93%.分析固城湖环境中OCPs来源,根据异构体比值,可以推断环境中HCHs和DDTs主要来源于近期新的农药输入,且主要发生厌氧分解.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固城湖水体中OCPs的健康风险不大,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固城湖各监测点所采生物样均在可接受的潜在致癌风险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9.
施硅方式对稻米镉阻隔潜力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选取重金属复合污染荒田土壤,采用室外水稻盆栽试验的方法,设计了4个施硅措施:不施用硅肥(CK)、基施硅肥(Tsi)、喷施叶面硅肥(Ysi)和2种硅肥配施(Tsi+Ysi),研究了硅肥不同施肥方式对杂交晚稻(丰源优299)5个生育期内各部位中Cd的含量、器官间转运系数以及对水稻成熟期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硅肥施肥处理组都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且不会明显影响水稻产量,其中以2种硅肥配施对籽粒的降Cd效果最佳,分别使谷壳、糙米和精米降Cd幅度达到62.59%、58.33%和65.83%,基施硅肥处理和喷施叶面硅肥处理的降Cd潜力次之.因此,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基施硅肥还是喷施叶面硅肥都能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稻米Cd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50.
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仪器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饮用水源等的水质监测中。为了选取性能更优越的设备投入到今后的自动监测工作,本文对多种品牌型号的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仪器初次安装的比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试图比较出某些设备测量准确性是否明显优于其他设备。根据结论,提出了自动监测仪器发展和应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