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62.
本研究于2015年10~11月在南京北郊分昼夜采集PM_(2.5)样品,采用热光透射法(TOT)和离子色谱法对样品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左旋葡聚糖(levoglucosan)的质量浓度特征进行分析.观测期间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3±4.9)μg·m-3和(1.1±0.9)μg·m-3,总碳TC占PM_(2.5)的质量分数为22.9%,OC/EC的平均值为7.4,SOC占OC的质量分数为51.9%.PM_(2.5)、OC、EC和SOC质量浓度都体现出夜晚白天的特征,白天OC和EC的相关性好于夜晚(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6和0.7).通过分析PM_(2.5)、左旋葡聚糖和SOC质量浓度以及后向轨迹和火点数据可知南京北郊在13~16号受到来自河北等地生物质燃烧远距离输送的影响.采样期间K+和左旋葡聚糖与OC、EC和SOC的相关性显著(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8、0.79和0.65),经受体示踪物方法估算采样期间生物质燃烧对OC的贡献为21.9%.  相似文献   
63.
芽孢杆菌B01固态发酵及其对园林废弃物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菌剂的使用是目前促进园林废弃物堆肥的有效方法,但常用的菌剂往往为液态菌剂,其制作存在无菌操作要求高、产品存在运输不便等问题,拟尝试通过固体菌剂加以克服.以芽孢杆菌(Bacillus sp.)B01为研究对象,对其固态发酵过程中的载体、保护剂、接种量、装瓶量等常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制成固体菌剂,并与市售常见液体菌剂——EM菌进行对比,探究其对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B01固态发酵的最优载体配比为麦麸35%、米糠45%、乳糖6%、黄豆粉6%、硅藻土8%,保护剂为5%海藻糖,接种量为15%,装瓶量为15%,料水比为1:1.在该发酵条件下,B01固态发酵物活菌体数可达到2.62×1010 CFU/g(以干质量计),存储90 d后,25℃下的存活率为30.19%.与EM菌相比,固体菌剂——B01可使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降解率提高11.04%、木质素降解率提高15.47%、腐殖质含量提高19.91%.研究显示,通过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成功地将B01制成固体菌剂,该固体菌剂具有较高的活菌数量和较长的保质期,还可促进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木质素、纤维素的降解以及腐殖质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4.
乙酰羟酸合酶(AHAS)是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嘧啶类、磺酰胺类和嘧啶水杨酸类等乙酰羟酸合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获得能抗此类除草剂的AHAS突变基因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从长期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农田土壤中分离到2株抗性细菌HR9和HR11,根据其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菌株HR9和HR11对甲磺隆的最高耐受浓度分别达到9 600 μmol/L和8 200 μmol/L,且对各种乙酰羟酸合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交叉抗性.利用PCR技术从HR9、HR11和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除草剂敏感型克雷伯氏菌LB-2的总DNA中克隆到编码AHAS的基因ilvIH,其中ilvI编码大亚基即催化亚基,ilvH编码小亚基即调节业基.比对结果表明,菌株HR11与菌株HR9的ilvI有6个位点的氨基酸存在差异,HR9、HR11与LB-2的ilvI各有20和16个位点的氨基酸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5.
<正>日前,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七组进驻黑龙江省多地,对涵盖矿山、危化、燃气、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水利水电等重点行业领域的28家企业开展抽查检查。检查组发现,部分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缺失,煤矿安全规程执行及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石化企业未制定落实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现场基坑未进行第三方基坑监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66.
砷(As)和磷(P)为同主族化学类似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化学行为。As因赋存形态多变、极强的生物蓄积性及高毒性而被广泛关注,在土壤中主要以砷酸盐(As5+)形式存在。磷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亦是引起土壤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土壤中磷主要以有机磷形式存在,占比40%~95%。其中植酸是重要组成部分,占总磷的20%~50%,占有机磷的50%~80%。植酸分子含有6个磷酸基团和12个可解离质子,因此可通过螯合、置换、酸化等作用强烈影响土壤中砷和磷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明确土壤中植酸对砷和磷赋存形态转化与释放的影响、过程与作用机制,对有效阻控土壤和水体砷、磷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总结了土壤中砷、磷和植酸的含量、来源与赋存形态,重点阐述植酸对砷、磷赋存形态转化、生物有效性变化的影响与机制,可为降低土壤和沉积物砷、磷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王凯军  何文妍  房阔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0):2285-2301
离子交换技术具有交换容量高、能耗低、可再生效率高、操作过程简单、环境友好,并且能同时实现水质净化和资源原位回收等优势,在水处理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文献及工程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3种典型离子交换剂:沸石、粉末树脂、磁性离子交换树脂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三者在低浓度氨氮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策略;评价了3种离子交换剂在工程化应用中的经济性,主要介绍了成熟的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工艺;通过分析可知,将离子交换技术从污水治理领域应用到污水中低浓度氨氮原位富集回收领域,对污水全面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改进密切值法在阳澄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阳澄湖水质分析为例,利用改进密切值法分别对其东、中、西3个湖区湖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复杂的湖泊生态系统水质评价中,该方法不仅具有模型构建简便灵活、计算量小、结果直观的特点,而且区别于以往笼统的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湖体水质判断为某一类标准的评价模式,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不同时空的水质分布规律,预判水质变化趋势,同时区别于将污染指标等权处理或忽略指标权重的评价方式,通过引进熵权法计算权重判断主要污染因子,使湖泊生态系统水质评价结果更真实合理。  相似文献   
69.
基于NCEP/NCAR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和2015-2017年PM_(2.5)浓度,利用HYSPLIT模型研究不同气流轨迹对广州PM_(2.5)浓度的影响,以及污染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广州2015-2017年PM_(2.5)平均浓度为36.5μg/m~3,逐月平均PM_(2.5)浓度1月份最高,为49.3μg/m~3,轻度污染及以上时次比例达15.66%,6月份最低,为20.8μg/m~3,无轻度及以上污染时次。(2)PM_(2.5)平均浓度在不同情景类型下的浓度高低顺序依次为:污染日干季清洁日湿季,其中污染日的PM_(2.5)平均浓度是清洁日的近3倍,干季的PM_(2.5)平均浓度是湿季的1.4倍;不同情景类型下的PM_(2.5)浓度日变化特征基本都在白天时段低(16时最低),晚上时段高(21-22时最高),日变化幅度为污染日干季清洁日湿季。(3)在干季,影响广州的气流轨迹路径主要有5类:东北路径、东南路径、西北路径、西南路径及偏西路径,其中第2类东南路径对广州PM_(2.5)平均浓度的贡献最高;而在湿季,影响广州的气流轨迹路径主要有4类:偏南路径、东南路径、偏北路径及西南路径,其中第3类偏北路径对广州PM_(2.5)浓度的贡献最高。(4)基于潜在源贡献因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分析表明,广州PM_(2.5)浓度潜在源贡献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州东部的东莞、惠州、深圳、肇庆、中山等周边地区,该研究可为确定广州污染潜在源贡献区以及区域联防联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广西南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南丹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是中国的特大型富矿,在过去的矿山建设中已经对周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该地区的土壤以红土为主,红土与中国中部的黄土和东北的黑土的形成过程、土壤的pH值、土壤中阳离子的含量、土壤中粘土矿物种类等均明显不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根据南丹地区土壤的特点,认为在注重化学修复的同时,赤泥是一种潜在的修复剂,赤泥经过处理后加到土壤中,不但能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同时可以达到了废物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