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应用13种醛酮类气体标准物质绘制工作曲线,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环境空气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使用13种醛酮类气体标准物质作为采样对象模拟大气采样,对2,4-二硝基苯肼(DNPH)采样管反应时间、气体环境温度、采样流量等条件进行优化。以气体标准物质为样本,采样体积设定为5 L,在采样温度为25℃、采样流量为0.5 L/min的条件下进行样品采集。采集完毕后,将采样管密封避光保存150 min,随后进行前处理。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的衍生化反应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该实验条件下,在25~500 nmol/mol浓度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所得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5。该工作曲线定量方式适用于环境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2.
膜采样-离线分析大气细颗粒物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是研究碳质气溶胶的重要手段。该文采用3种不同的升温程序IMPROVE-A(A法)、NIOSH 870(N法)和EUSAAR2(E法),分别使用热光透射(TOT)和热光反射(TOR)模式计算并讨论了OC和EC的差异原因。结果表明,N法的TOT模式计算出的OC、EC相关性较差,其他模式均有较好相关性;3种升温协议的TOT的OC/EC分割点位均比TOR更滞后,造成EC偏小,OC偏大;TOT模式下的OC/EC分割点影响因素主要是惰性气氛下的最大温度和样品碳浓度,高温和高浓度均会延迟OC/EC分割时间点,为膜采样离线分析实际样品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3.
“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服务功能恢复总体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威胁。为了解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恢复总体状况,以期为灾区中长期生态恢复跟踪监测、生态恢复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决策支持,分别以2007年、2009年、2013年代表地震前、地震后以及恢复期3个时期,采用土壤侵蚀敏感性、林冠截留量、生境适宜性等指标,分别评估了汶川地震极重灾区10个县市水土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状况及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水土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在震后遭到了严重破坏。总体来说5a后,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未达到震前水平。在极重灾区10个县市中,地理上位于中南部的6个县市(汶川、都江堰、什邡、彭州、绵竹、安县)在地震中总体受损程度较大。6个县市处于中国西部泥石流、滑坡的活跃区,震后因降雨诱发滑坡泥石流,导致了龙门山、茶坪山局部区域的水土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在恢复期进一步下降,甚至低于震后。其中汶川县草坡乡、银杏乡、耿达乡、卧龙镇、三江乡有较大范围的功能下降,另外,都江堰市、彭州市、什邡市、绵竹市、安县等也分别有较大面积的功能下降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在未来10a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灾后重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功能状况,加快了生态功能恢复进程。但是,也存在对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与维持重视不足等问题。部分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甚至又导致局部地区出现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建议(1)加强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中长期生态恢复遥感及地面监测、评估,进行生态服务功能恢复效应评估;(2)加强干旱河谷、龙门山及茶坪山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14.
使用模拟苯胺废水驯化以海绵铁为载体的SBBR反应器,从中分离出1株高效苯胺降解菌ZL-1,该降解菌具有铁氧化功能。经16S rDNA鉴定,菌株ZL-1为1种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sp.)。通过平行对比实验,考察了菌株ZL-1适宜的生长条件,研究了菌株ZL-1介入下的生物海绵铁体系对苯胺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菌株ZL-1适宜的pH为4~9,温度为20~35℃,苯胺初始浓度为1 000 mg/L时,降解速率最快。此外,菌株ZL-1作用下的生物海绵铁体系,较单独海绵铁和单独ZL-1菌液体系对苯胺的降解率叠加之和高出10.1%。介入菌株ZL-1的海绵铁体系较介入非铁细菌PF-1的海绵铁体系,铁溶出量高出41.7%。生物海绵铁体系中生物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共同促进了海绵铁的溶出,尤其是铁细菌作用下的生物海绵铁体系,腐蚀效果更为突出。该体系中存在大量的Fe~(2+),形成了类Fenton反应,提高了苯胺的降解效果。该研究为经济高效降解苯胺废水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5.
空气 ,这个看不见捉不着的东西 ,是我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伙伴 ,人体不断地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大气层中的空气由于容量大 ,气流快 ,又受到日光的消毒 ,花草树木的净化 ,所以清新宜人 ,而室内的空气不断受到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汗液的蒸发 ,新陈代谢废物的排泄 ,炉灶的烟尘 ,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 ,都可以使空气混浊。因此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 ,精神焕发 ;而污浊的空气则令人头昏脑胀 ,精神萎靡不振。污浊的空气中还有一种危害健康的因素是病菌 (包括病毒 ) ,有许多传染病的…  相似文献   
116.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除氟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化学沉淀法,使用不同原料制备羟基磷灰石;研究羟基磷灰石的除氟性能及除氟机理。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样品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良好,吸附平衡时间一般在3 h左右;随着溶液氟离子浓度的增加,平衡吸附容量不断增加,两者都没有极限值,属于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  相似文献   
117.
COD仪器快速测定法与标准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HH-1型化学耗氧量测定仪快速测定COD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此法在准确度,精度度方面与标准回流法具有可比性,它操作省时,试剂用量少,能自然显示COD值,对高含量,低含量水质均可测定,极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18.
就多功能一体化净水器的工艺设计、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并就工程实例作了分析;该装置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9.
郑莹  牟彪  王萍  王亚娥  李杰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7):2535-2541
采用硝基苯(NB)模拟废水对生物海绵铁体系进行驯化,考察了NB初始浓度、海绵铁投加量、初始pH值、温度等因素对生物海绵铁体系降解NB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生物海绵铁体系高效降解NB的机理.结果表明:生物海绵铁体系较普通活性污泥系统对NB适应性及氧化作用更强,驯化至第28d对300mg/L NB废水去除率稳定在98%以上,驯化周期比普通活性污泥体系缩短28d;海绵铁的加入大大促进了微生物对NB的降解,NB初始浓度及pH值对生物海绵铁体系降解速率影响较大,该体系适宜的温度范围较广,10~40℃均能高效降解NB,生物海绵铁体系对NB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规律;生物海绵铁体系中活性氧化物(ROS)含量明显高于海绵铁体系及污泥体系,尤其是介入铁泥的生物海绵铁体系ROS含量更高,为体系发生较强类Fenton效应提供了条件.在实验确定的最佳工况下,经NB驯化的铁泥与海绵铁形成的生物海绵铁体系,NB降解速率为31.49min-1,6hNB降解率及TOC去除率分别高达92.0%和63.1%,较单独海绵铁体系与单独铁泥体系降解率的叠加值分别高出22.3%和11.4%.本研究为经济有效地处理NB废水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0.
文章分析了在我国住房改革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几种成功模式,进一步提出了住房资源开发进程中应采取的包括住房金融等方面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