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47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大九湖泥炭藓湿地对磷、铜污染物净化作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九湖泥炭藓沼泽湿地采用野外实地模拟方法,就泥炭藓湿地对铜、磷两种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污染物浓度分别为10,100,1 000 mg/L时,两小时后泥炭藓湿地对该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939%,695%,663%;同样的浓度梯度下,对铜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1000%,976%,880%。泥炭藓湿地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其泥炭层部分在湿地净化污染物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修改上限的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双常数速率模型、抛物线扩散模型等6个模型对泥炭藓湿地的净化进行动态研究,其中后4个模型均可模拟湿地净化的动态过程。长期预测以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2.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部署任务的抓手,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国内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由于存在“不愿用”“不易用”“不实用”等问题导致转化率仅为10%左右。同时,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文章结合以5G和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浪潮发展趋势,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三个导向”要求为原则指导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从促进生态环境科技与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调发展、强化产品生态友好设计、注重多学科交叉等多方面,推进生态环境科技转化更好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相似文献   
133.
菖蒲对几种常见藻类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然光照条件下,菖蒲对几种藻类均有化感抑制作用,其中对水华鱼腥藻和小球藻的抑制率分别达100%和91.2%。遮光条件下,菖蒲对各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受到影响,效果不佳。水华鱼腥藻起始浓度越小,菖蒲种植水对其化感抑制作用越显著。小球藻生长时期越长,越易受菖蒲种植水化感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两种介体物质在漆酶降解磺胺类抗生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两种介体物质丁香醛(SA)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HBT)对漆酶降解5种典型磺胺类抗生素的影响,考察了介体的起始浓度、pH值、反应温度、漆酶起始浓度等因子的影响,得到介体SA对漆酶催化降解磺胺类抗生素的效果更好.在漆酶+SA反应体系中,反应体系pH值为5~6,反应温度为30℃,SA起始浓度为0.5mmol/L,漆酶起始浓度为0.5mg/mL时,漆酶对5种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去除率在15min时达到75%左右,1h内均达到97%以上. 本研究表明,适当的介体物质可大大提升漆酶对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效果.漆酶在介体物质的作用下对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生态净化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5.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了7种不同陆地环境介质中LNA和HNA细菌的浓度变化及流式细胞特性特征.结果显示,在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都存在LNA和HNA细菌的分类,其中,土壤环境中LNA细菌浓度(107~108cells/g数量级)高于水环境中浓度(105~106cells/mL数量级),但其相对比重(29.80%~33.94%)低于水环境(除地下水外,21.60%)中LNA细菌(42.25%~65.92%),主成分分析(PCA)显示水体和土壤环境介质中LNA和HNA流式细胞参数具有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LNA与HNA细菌的流式细胞参数(绿色荧光信号FL1和侧向散色信号SSC)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FL1:R2=0.711, P<0.01, SSC:R2=0.762, P<0.01),在不同生态系统中SSC变异大于FL1变异.结果表明,LNA和HNA细菌之间既不是各自对应的某一特殊生理阶段细菌,也不是两个完全相互独立的细菌群体,而是具有特殊共变关系的细菌.  相似文献   
136.
铁路道口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比分析中外铁路道口安全形势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人、车、道口几何特性、安全防护装置、管理及环境等因素出发,系统地分析了铁路道口安全及其影响因素:1)汽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人为违章行为是道口事故的主要致因;2)车辆机械故障、超载是影响道口安全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3)道口坡度、铺面、视距等道口几何特性与道口事故频率有着紧密联系;4)道口交通信号、车速监控器及惩罚对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为有显著作用;5)完善的应急医疗体系将大大减少道口事故的伤亡.进而从工程、教育和法制3方面提出了我国改善道口安全状况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安装悬臂梁警告装置,施划减速标线,改造道口铺面,加大酒后驾驶惩罚力度,宣传道口安全知识等.  相似文献   
137.
为准确预测煤矿未来安全生产形势,采用指数平滑法、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1991~2010年煤矿死亡人数进行建模研究。在分析两单一模型预测结果后进一步采用指数平滑-BP神经网络混合模型对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模型泛化能力强,预测精度高,更加符合煤矿事故发展的特点,适用于对煤矿死亡人数的预测。并应用该混合模型对2014年及未来五年的煤矿死亡人数进行预测和分析,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8.
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提高安全行为意识,减少危险行为,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施工安全的管理现状,说明了行为安全管理的应用程序和方法,并将以人为中心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引入建筑施工企业,对行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工程现场就危险因素进行为期4周的行为观察,分析发现,行为安全管理方法的实施对纠正不安全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效果明显,它有助于预防事故。同时,要保持较高的安全水平,应延长行为观察周期。行为安全管理是传统安全管理的补充,它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员工直接参与行为观察、管理者支持以及相互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9.
针对最新实施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常规治理VOCs的工艺方法已不能达到新国标要求,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设计制造出针对炼化、码头和油库的油气回收的低温催化氧化中试装置,并利用此装置进行了几种典型VOCs气体的催化氧化实验,分析得到低温催化氧化中试装置对苯、二甲苯和汽油油气的治理效果理想,为实际工况下催化氧化VOCs工艺包设置提供数据支持,为低温催化氧化治理VOCs气体的工业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0.
载镁天然沸石复合材料对污水中氮磷的同步回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成雪君  王学江  王浩  张志昊  赵建夫 《环境科学》2017,38(12):5139-5145
采用载镁天然沸石为沉淀剂,以鸟粪石的形式回收模拟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考察了投加量、溶液pH、反应时间和共存Ca~(2+)对回收过程的影响,并利用FTIR、XRD、BET和SEM等手段对回收沉淀产物进行了化学组分和表面形貌分析,以揭示其回收机制.结果表明当材料投加量为0.4 g·L~(-1),溶液初始pH为7,反应时间为2 h时,载镁天然沸石对溶液中磷酸盐和氨氮的回收性能最佳,最大吸附量分别高达119.2 mg·g~(-1)和48.5 mg·g~(-1).载镁天然沸石对溶液中磷酸盐和氨氮的回收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载镁天然沸石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回收机制有鸟粪石化学沉淀、物理吸附、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等,其中以鸟粪石沉淀法为主.共存Ca~(2+)会干扰载镁沸石对溶液中氮磷的同步回收,导致回收的沉淀组分除鸟粪石晶体外,还会存在部分磷酸钙等副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