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48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含聚合物采出水的有效处理和达标回注是解决油田环保风险和生产压力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长庆油田陇东区域某试验站的采出水水质进行调研和评价,发现处理后的含聚采出水平均悬浮固体含量高达102.5mg/L,无法达到Q/SY CQ 08011—2019《陇东油田采出水处理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悬浮物≤50mg/L的回注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聚合物分子量及浓度对悬浮物去除的影响,根据聚合物含量提出不同的采出水处理工艺:针对聚合物浓度≥50mg/L的,形成高含聚合物废水的臭氧气浮处理技术,聚合物降解效率≥60%;针对聚合物浓度<50mg/L的,形成了微涡流絮凝固液分离技术;在最佳搅拌条件和加药量下,处理后聚合物浓度≤10mg/L,悬浮物含量≤25mg/L,可达到 Q/SY CQ 08011—2019的回注标准。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开展含聚采出水现场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2.
利用阳离子型淀粉复合聚合氯化铝(PAC)制得的混凝剂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处理,并进行多因素影响下的比较分析.Zeta电位、扫描电镜等结果表明,相比传统PAC,复合混凝剂所带正电荷量升高,它对藻细胞的电中和作用是对蓝藻重要的去除机理,而PAC水解产物和改性淀粉的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也有重要作用.在所选范围内,复合混凝剂在弱...  相似文献   
93.
通过实验室热老化试验和定期的性能测试,根据试验数据预估其老化寿命.针对吸波泡棉,在实验室开展为期64天,5个不同温度点的热老化试验,分别通过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测试数据分析,对比两个力学性能指标的分散性,规律性.从而选取分散度小和规律性好的一个参数作为力学性能指标,通过选取力学性能表征参数低于原始值的50%...  相似文献   
94.
为了探究恶性人因事故致因因素及其发生机理,为恶性人因事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对恶性人因事故发生机理及其模型进行系统研究。从个体因素、团体因素、外在因素出发,分析恶性人因事故致因因素;再从行为链、致因链、原因链出发,对个体、团体、综合恶性人因事故分别进行建模;最后,根据事故案例,论证个体、团体、综合恶性人因事故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恶性人因事故发生机理模型主要包括针对个体恶性人因事故的行为安全"4-9"模型、针对团体恶性人因事故的行为安全"2-10"模型和针对综合恶性人因事故的行为安全"7"模型;不良文化是根源原因,管理缺陷是根本原因,情绪因素、心理因素、控制因素是间接原因,恶性破坏是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5.
制备了不同密度的气泡混合轻质土试样,研究了硫酸钠环境下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抗干湿循环性能,重点分析了气泡混合轻质土的体积、密度和强度随浸泡时间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气泡混合轻质土在硫酸钠溶液和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硫酸钠晶体的析出和溶解以及钙矾石等物质所致的试样膨胀与表层剥落,均会对试样的体积产生显著的影响,较高的初始强度和孔隙率对于试样体积稳定性是有利的;试样在膨胀、剥落前的密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变化曲线相互平行乃至重合,试样在膨胀、剥落后的密度变化曲线相互交错;硫酸钠侵蚀试样生成钙矾石等物质,致使试样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更易产生裂缝,选用较高初始强度和较低水泥用量的试样可有效控制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96.
焦化行业是高耗能、高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其绿色低碳发展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介绍了焦化行业生产状况、项目准入、污染物排放及碳排放现状,从产能、产业结构布局、污染防治、能源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监管及碳排放管理等方面重点分析了焦化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统筹推动化解产能过剩及产业结构布局优化、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建立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及加强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白洋淀夏秋季各典型淀区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采用逐级提取方法将沉积物中氮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和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SOEF-N),并对沉积物各形态可转化态氮与间隙水氨氮、硝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沉积物TN含量为3195.95~6335.34 mg/kg,秋季沉积物TN含量为3553.89~5786.3 mg/kg,原始区和养殖区的TN含量夏秋两季差异最大;夏秋两季15个采样点及5个功能区各形态氮含量均表现为WAEF-N>SOEF-N>SAEF-N>IEF-N,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含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相关分析表明,沉积物中的弱酸可浸取态氨氮、硝氮与间隙水中的氨氮、硝氮在夏秋两季均相关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8.
吸附-解吸是环境中抗生素发生迁移转化的重要过程。文章研究选择鄱阳湖滨湖底泥,采用批平衡实验法进行2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底泥吸附-解吸实验,并考察了pH、阳离子种类及阳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对2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在298 K下,Langmuir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底泥对2种抗生素的等温吸附行为,底泥对CIP和ENR的最大吸附容量Q_m分别为15.289 0 mg/g和8.649 6 mg/g。底泥对2种抗生素在pH 3~9时均具有较好的吸附率,其中pH=5时其吸附率均达90%以上。底泥对2种抗生素的吸附-解吸行为受到水环境中Ca~(2+)的明显影响。研究表明,2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鄱阳湖滨湖底泥中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但考虑鄱阳湖流域水环境中以Ca~(2+)为主的常量阳离子的存在,则底泥对2种抗生素的平衡吸附率为40%~50%。研究可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鄱阳湖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及归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我国水性建筑涂料VOCs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筑涂料是我国VOCs重要人为排放源之一,关于建筑涂料VOCs组分特征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7类水性建筑涂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产企业抽检、工程现场采集和市场购买等方式获取样品,采用GC/MS系统对样品进行分析,获取了各类水性建筑涂料p(VOCs)和成分谱,分析了其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①不同种类水性建筑涂料p(VOCs)范围为0~116.07 g·L-1,p(VOCs)差异较大,但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水性内墙涂料、水性外墙真石漆与质感漆、水性外墙平涂与弹性涂料、水性防水涂料、水性地坪涂料、水性防腐涂料和水性防火涂料的平均p(VOCs)分别为6.66、1.12、24.51、0.89、61.62、41.86和0.09 g-L-1;②各类水性建筑涂料均以醇类、醇醚及醚酯类和胺类为主,水性地坪涂料和水性防腐涂料中芳香烃和烷烃质量分数较高;主要VOCs物种为:乙二醇、1,2-丙二醇、甲醇、正丁醇、乙二醇单丁醚、三乙胺、2-氨基-2-甲基-1-丙醇(APM)和二甲基乙醇胺(DMEA),水性地坪涂料和水性防腐涂料中还含有二甲苯、三甲苯、间乙基甲苯和正十一烷等;③单位体积水性建筑涂料O3生成量(以O3/涂料计)为0.17~224.89 g·L-1,其中,单位体积水性地坪涂料的O3生成量最大.各类水性建筑涂料中对OFP贡献较大的为醇类、芳香烃类和醇醚及醚酯类物质.二甲基乙醇胺、二甲苯和三甲苯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对臭氧生成的影响较大,应优先予以控制;④单位体积水性地坪涂料和防腐涂料的SOA生成量(以SOA/涂料计)分别为0.72 g·L-1和0.11 g·L-1,其他种类水性建筑涂料单位体积SOA生成量几乎为零,表明重点控制水性地坪涂料和防腐涂料中芳香烃和烷烃的浓度有利于减少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⑤将水性建筑涂料和溶剂型建筑涂料对环境影响比较发现,单位质量水性建筑涂料VOCs浓度、O3和SOA生成量远小于溶剂型建筑涂料,从源头上采用水性建筑涂料替代溶剂型建筑涂料可以有效降低VOCs排放量及削减二次污染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嘉峪关市冬季PM2.5,PM10中重金属来源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于2019年12月18日—2020年1月16日进行PM2.5,PM10样品的采集,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16种金属及无机元素(Mg、Al、Ca、Fe、V、Cr、Mn、Co、Ni、Cu、Zn、As、Se、Cd、Ba、Pb)进行质量浓度的分析;通过富集因子及主成分分析法对16种金属及无机元素的来源进行解析;用EPA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Cr、Ni、As、Co、Cd、Cu、Mn、Zn、Pb、V等10种元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M2.5与PM10中质量浓度较高的元素为Mg、Al、Ca、Fe等4种地壳元素,其余12种元素的浓度相对较低;Se、Cd、Pb、Zn、Mg等5种元素在PM2.5与PM10中的富集因子值均大于10,其中Cd元素在PM2.5与PM10中的富集因子值最大,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