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了95份土壤样品中铅、镉、铬、砷、汞的含量水平。土壤中铅、镉、铬、砷、汞的含量分别在6.44~153.10mg/kg、0-0.682mg/kg、5.82~101.60mg/kg、0.04~45.36mg/kg、0.01~O.32mg/kg之间。就污染的普遍性而言,铅污染最为普遍,其次是砷污染;就污染的程度而言,镉污染最严重.其次为砷、汞。对比今昔污染变化.广州市土壤污染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需努力。土壤中镉、砷、汞三种元素的变异系数,特别是镉的变异系数较大,这可能预示着点源性污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13.
水资源系统风险构成及其评价——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综合考虑系统属性、风险过程后,基于致险、承险因子及损害程度构建了水资源系统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该指标体系由4层次共20个指标构成,能更好地表征风险的产生和构成。评价模型包括参数计算与风险分级,能简便计算风险参数及因子贡献率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级别划分。随后运用上述指标体系及模型,评价了北京市面临的水资源系统风险,结果表明主要致险因子是缺水率(0.426 1),主要的承险因子是水资源保障程度(0.647 6);若单考虑致险情况下的风险,北京市面临57.13%的致险率,在综合考虑水资源承险能力后得到风险为26.97%,显示北京市能较好应对水资源系统风险,但仍受约束性风险限制,可通过开源节流、调整产业结构及规范水资源管理来应对。  相似文献   
14.
在"十二五"发展过程中,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测算的污染物排放增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极有可能突破预期值,因此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基础上提出的减排目标可达性也存在一定风险。为确保浙江省"十二五"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顺利完成,从GDP、能源消费、机动车保有量等方面分析了可能影响浙江省"十二五"大气污染物排放增量的不确定因素,并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施煤炭总量控制、试行机动车总量控制、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广州市生活用水量日益增长的现象,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变化幅度较大和影响较显著的4 个指标,采用1992 年~1997 年的数据对广州市生活用水量变化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提出了减缓该市生活用水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底泥扰动下藻类对不同形态磷在水体中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  李大鹏  李勇  黄勇  袁怡  李祥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9):2787-2793
研究了反复扰动与藻类共存条件下,水体中溶解性磷、颗粒态磷、生物有效磷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颗粒物质物理化学吸附与藻类生物利用对水体中磷消失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扰动抑制了水体中藻类生长,叶绿素a增加量仅为3.53μg/L(初始30μg/L)和4.80μg/L(初始120μg/L),而无扰动下该值分别为21.36μg/L (初始30μg/L)和14.49μg/L (初始120μg/L).并且,溶解氧水平和pH值均低于无扰动状态.扰动导致水体中总磷和颗粒态磷显著增加,但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磷酸盐(DIP)均有所降低.对于DTP而言,扰动状态下,颗粒物质吸附占90%,而无扰动下,则降低至60%,相应地,藻类生物利用则增加至40%.无论扰动与否,BAP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BAPP占BAP的百分比则有所增加.扰动状态下BAPP占PP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无扰动状态.这暗示了扰动对水体中磷迁移和转化的作用大于藻.  相似文献   
17.
陈俊 《环境教育》2013,(1):85-86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在安徽省蒙城地震台基础上,建立的国家级地球物理野外观测和研究试验基地。蒙城地震台始建于1978年,位于小涧镇黄柏山麓,占地18130.56m^2,海拔高程54m,台基为震旦纪砂岩,属国家基本台站,  相似文献   
19.
通过MBR+CSTR两段好氧法对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经过MBR反应器,CODCr由5000mg/L降为500mg/L以下,并且很好地控制了系统pH的上升。在CSTR反应器中CODe。能降至35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20.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各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控制技术,包括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综述各种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应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VOCs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