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选取贵州红枫湖这一典型的高原深水湖泊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磷的生物有效性开展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沉积物生物有效磷(BAP)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 HCO3可提取态磷(Olsen-P)水溶性磷(WSP),平均值分别为323、61.2和3.1mg/kg。红枫湖沉积物BAP含量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垂向分布特征,在表层沉积物中含量较高,存在较大的磷释放风险。相关性分析表明,弱吸附态磷(NH4Cl-P)和可还原态磷(BD-P)可能是沉积物生物活性磷最主要的来源。红枫湖沉积物磷生物有效性的科学评价,将为科学制定湖泊沉积物内源磷污染治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湖泊沉积物硅藻提纯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硅藻是湖泊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硅藻硅氧同位素在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从湖泊沉积物中分离出高纯度硅藻样品十分困难,目前已有的硅藻提纯方法大多要求沉积物硅藻含量高于20%,其适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本文通过对各种分离提纯过程的反复实验和镜下观察对比分析,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五阶段硅藻提纯方法(盐酸和双氧水除碳酸盐与有机质-过筛除粗颗粒碎屑-沉降除粘土-重液浮选纯化硅藻-过筛除杂),成功地从初始硅藻含量大于7%的沉积物中提取出纯度达90%以上的硅藻样品,为广泛开展沉积物硅藻硅氧同位素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硅藻提纯过程中,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对比分析来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和流程是建立有效硅藻提纯方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3.
沉积物柱芯采样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研究的科研装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一套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取样效果好的湖泊沉积物茬芯采样装置.通过组件的不同组合,该采样装置可实现不同水深条件下的沉积物柱芯采样,采集的沉积物厚度可达80~150 cm.该采样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34.
红枫湖入库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红枫湖几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处以及原后五养殖区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Cd、Pb、Cu、Co、Ni、Cr、V、Zn)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桃花源河污染最严重,达到了中等污染水平(P=2.70,RI=171.02);后六河尽管Zn污染较严重,但其生态危害性低;其余河流的污染程度都较低。几条入湖河流的潜在生态危害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桃花源河>后六河>羊昌河>麻线河。所研究的8种重金属中只有Cd(Eir均≥40)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桃花源河的Cd的Eir最高(Eir=82)。其余重金属由于毒性系数小,尽管部分重金属含量达到了背景值的许多倍,但都无显著的潜在生态风险。但是后六河的Zn含量高过了生态效应必然浓度值(PEL),需引起重视。通过对桃花源河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垂向变化的研究发现,在早期成岩过程中沉积物中Cd、Pb、Ni、Co、Cr、Cu、V的沉降主要受有机质的控制;Cr不仅受有机质的影响,还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而Zn则明显受粒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35.
西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西南地区石笋、泥炭和湖泊沉积物等自然记录恢复古气候的其本原理,概述了西南地区全新世(近万年来)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进展。鉴于西南地区古气候研究的现状,未来应着重加强三个方面的研究:1)加强石笋、泥炭和湖泊沉积物等代用指标记录气候变化的机理研究,建立更为有效的古气候定量/半定量重建方法;2)加强高分辨率、多指标的综合对比研究,揭示重大气候变化事件(如8.2 ka事件4、.2 ka事件和小冰期等)的性质及其对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3)加强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的对比研究,为揭示气候变化驱动力和合理预测西南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6.
在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了湖库氮、磷等营养物质外源输入的主要贡献者。本研究选取红枫湖流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添加改良剂并种植植物来构建生物地球化学垒,并对其氮、磷拦截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添加Al2(SO4)3、CaCl2与钠基膨润土显著提高了土壤对NH+4-N、NO-3-N和磷的拦截率,降低其流失程度。其中,对土壤添加CaCl2改性钠基膨润土并种植植被构建的生物地球化学垒,对NH+4-N、NO-3-N和磷的综合拦截效果最佳,截留率分别为87%、95%、93%。而添加了FeSO4的土壤,NO-3-N的淋失程度增强,不宜选取。种植植物后,植物生长对土壤中氮和磷有一定的活化作用,导致模拟径流中NH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利用微电极测量系统对高原深水型湖泊红枫湖沉积物-水界面O2和H2S的微剖面分布进行了高分辨率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北湖中部和大坝沉积物-水界面扩散边界层厚度约为0.7mm,O2的扩散通量(J)分别为5.80和7.65mmol·m-2·d-1,O2的渗透深度分别为3.6±0.3mm和3.4±0.9mm,H2S的剖面变化主要受沉积物组成、O2消耗速率和硫酸盐还原菌(SRB)分布的影响。微电极测量系统具有原位测定、时空分辨率高、数据可靠性好等优点,在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微尺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驱动机制研究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云南抚仙湖流域土壤、植被和主要入湖河流有机碳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探讨了抚仙湖主要入湖河流有机碳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抚仙湖入湖河流溶解有机碳(DOC)含量较高,变化范围为2.79~38.02mg/L,且呈西部(19.20mg/L)北部(13.82mg/L)东部(3.37mg/L)的分布特征;河流颗粒有机碳(POC)含量较低,变化范围为0.22~2.68mg/L,且北部(0.84mg/L)西部(0.56mg/L)东部(0.40mg/L)。抚仙湖主要入湖河流水体δ~(13)C_(DOC)值变化范围为-12.6‰~-25.5‰,且随DOC含量增大而略呈偏负趋势,表明抚仙湖入湖河流DOC除来源于流域土壤侵蚀外,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也是重要的贡献源。抚仙湖入湖河流水体δ~(13)C_(POC)值主要分布范围为-23.2‰~-27.0‰,与流域土壤及植物δ~(13)C一致,远离内源POC的δ~(13)C范围,指示河流POC主要来源于流域土壤侵蚀和植物碎屑输入。  相似文献   
39.
40.
红枫湖季节性热分层消亡期水体的理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云贵高原典型的人工河道型水库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对近2年来4个代表性湖区季节性热分层消亡期水体的理化特征进行了原位监测. 结果表明:红枫湖水体季节性热分层历经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周期性演化过程,对湖泊水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秋季初期,气温骤降易于引起季节性热分层的突发性消亡,表现为水体垂向混匀. 以2010年为例,分层消失使得上层水温由28.6 ℃降至23.0 ℃,ρ(DO)(溶解氧浓度)由9.6 mg/L降至4.0 mg/L,pH由8.8降至7.9,电导率由0.32 mS/cm升至0.36 mS/cm,局部湖区出现鱼类死亡现象;短时间内的剧烈垂直混合,致使沉积物营养盐扰动释放,上部水体ρ(TP)增加了约0.01 mg/L,ρ(TN)增加了0.1 mg/L. 红枫湖水体垂向混合可对湖泊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的水体深度和环境效应一方面与气温变幅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受湖泊温跃层位置和底层水体的绝对温度等因素控制,在预测该类突发性水质恶化事件及评估其环境影响时需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