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建立了一个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理论模型,用于预测二元部分互溶混合液体的闪点.根据所研究混合液体的物理性质,选择了纯物质的黏度、表面张力、配比、燃烧下限等物理参数来表征闪点,以这些参数作为输入参数,二元部分互溶液体的闪点作为输出值,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内在定量关系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闪点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为工...  相似文献   
32.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低山丘陵区,是一个由县城逐步扩建发展起来的,以轻工业、煤炭为主的城市。全市拥有锅炉674台,工业炉窑161座,机动车辆6547台,工业煤用量1193.212×10~3吨/年,民用煤量374.7×10~3吨/年。  相似文献   
33.
SWAT模型水文过程参数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林炳青  陈莹  陈兴伟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1988-1999
探讨SWAT模型的敏感参数和参数值的区域差异,有助于减少水文过程模拟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在不同区域的应用水平。论文在收集SWAT模型的国内应用文献基础上,依据干燥指数将流域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模型的敏感参数和参数值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WAT模型的敏感参数和参数值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对于地表水文过程,径流曲线系数(CN2)和土壤可利用水量(SOL_AWC)在各个区域都比较敏感,土壤蒸发补偿系数(ESCO)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较为敏感;由于均受土壤质地的影响,湿润区CN2 值高于半湿润区,SOL_AWC则正好相反;受气温和植被覆盖的影响,湿润区和干旱区的ESCO取值高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地下水参数在湿润区和干旱区较为敏感。降雪融雪参数仅在干旱区融雪对径流贡献大的流域才比较敏感。由于气候、土壤、植被条件的区域异质性,导致了流域水文过程参数的区域差异。结果还表明,由于水文过程还受到局部气象条件、下垫面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以及模型尚未揭示的其它因子的影响,模型参数在相同区域的不同流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4.
论文以太湖上游的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模型CLUE-S对未来15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应用长期水文影响模型L-THIA模拟分析1985年、2002年以及未来15年后3种土地利用情景对地表径流的长期影响,并识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转换水文效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2017年土地利用情景下年均径流深度较1985年增加61.6mm,且土地利用变化对月径流的影响在春季尤为显著,同时,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程度,以枯水年响应最强,丰水年响应最弱;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转换产生的水文效应存在较大差别,以林地向建设用地转换的水文效应最为敏感,其次是耕地向建设用地、林地向耕地的转换,最后为耕地向林地的转换。文中采用水文模型与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相耦合的方法,可为土地利用变化水文效应的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5.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建立路面径流原位采样站,利用自制流量等比例采样装置,对2009年3月—2010年2月的36场降雨径流和3场融雪径流进行全程采样,测试各场次径流SS、COD、溶解态COD、NH+4-N、Pb、溶解态Pb、Zn和溶解态Zn的事件平均质量浓度(EMC),结合径流污染来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识别路面径流污染季节变化特征并进行致因分析。结果表明:路面径流中SS质量浓度、COD和NH+4-N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显著,SS质量浓度和COD呈现冬、春季高、秋季最低的趋势,表明其受交通污染源排放和大气降尘的共同影响;NH+4-N质量浓度秋冬采暖季最高、夏季最低,且与雨水接近,表明其主要源于雨水溶解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造成的雨水污染;Pb、Zn主要来自交通污染源,道路交通量不随季节变化,因此其质量浓度季节差异不大,场次间质量浓度的波动主要与场次降雨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36.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洪涝灾害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莹  尹义星  陈兴伟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2):2110-2120
基于1880年以来全国洪灾灾情、耕地面积以及东部地区年降水量数据,采用EMD分解、MK趋势和突变检验与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洪涝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①19世纪末、20世纪50-60年代和20世纪末这3个时间段,是多世纪以来中国洪灾最剧烈的时期;其中19世纪末和20世纪50-60年代的洪灾剧烈期均对应降水丰沛期,而20世纪末的洪灾剧烈期降水并不十分丰沛。②中国洪灾存在多尺度特征,主要周期有2.7 a、5.2 a的年际变化、9.9 a的年代际和20.5 a、51.6 a的几十年际变化等;东部地区年降水量与洪灾变化周期对应关系较好。③从东部近50 a来年降水量变化来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洪灾上升并不是降水量增加的结果。降水强度增加、极值降水事件增多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水土流失加剧、湖泊围垦等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此外,水利投资强度的变化对近50 a洪灾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7.
1960-2006年闽江流域径流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闽江流域1960-2006年逐月径流、降水以及气温等资料,应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探讨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其对气象要素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闽江流域年径流呈上升趋势,其上升主要来自非汛期径流的贡献;秋季和冬季径流始终以上升趋势为主;夏季径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上升趋势,而春季径流则呈现下降趋势。②流域降水和气温均存在上升趋势,尤以气温上升为显著;径流的上升趋势比降水显著。③径流和降水变化均存在多尺度特征,降水变化周期大于径流;80年代以来,径流和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振荡幅度有所减弱,而年际变化的波动幅度在加强。分析表明,闽江流域径流上升趋势较降水显著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流域蒸发的减少和降水强度的增大;另一方面是流域下垫面特征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为了研究加油站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的影响,在考虑经济发展、交通承载力、人口密度和政策导向的情况下,应用排放因子法估算出2010-2030年中国加油站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趋势.估算结果表明,2010年VOCs排放总量为228.30千吨,2030年排放量可达1 271.03千吨,主要来自卸油及加油过程,分别占总量的47.64%和52.36%,其中汽油类排放占主导地位,为96.85%.加油站一级、二级回收系统分别可回收45.25%和41.89%的油气,如果两种技术联用则具有协同作用,可回收87.15%.据估算仅2030年一年可减少经济损失9.93× 109元.  相似文献   
39.
正如今,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将购物、娱乐、餐饮等功能集于一身,建筑面积大、储货量多、人员密集,使其在突发火灾事故中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近期,应急管理部将组织人员对大型商业综合体进行全面消防安全治理,集中整改火灾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期特介绍大型商业综合体相关消防安全知识,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0.
在西安市某文教区屋面排水立管设径流采样点,雨期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采集径流水样,对2016年8月—2016年11月3场屋面径流SS、COD、TN、NH_3-N、TP、浊度、Pb、Zn、Cu、Cd、Ni、Cr等污染指标进行监测,界定了初期雨水的概念并根据屋面初期雨水水质、水量特征、雨水斗构造设计屋面雨水截污装置,研究了该截污装置的透水性能、工作状态、截污效果和清洗更换周期。结果表明:将暴雨次降雨前30~40min、大雨和小雨次降雨前40~50 min雨水定义为初期雨水;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透水能力越小,且其过滤通量与过滤水头呈线性关系;在不发生溢流的情况下,500 g·m~(-2)的土工布制成的截污装置过滤出水可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要求;为避免5年一遇的暴雨下屋面积水,截污装置上部溢流孔孔口面积至少应为0.015 4 m~2,须至少保证有效过滤区高度为568 mm。研究为缓解西安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紧张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