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石油炼化无组织VOCs的排放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我国光化学活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PRD)典型石油炼化工艺的炼油装置、化工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离线和在线的多种先进仪器监测其VOCs的无组织排放特征,并采用间、对-二甲苯/苯(X/B)、甲苯/苯(T/B)、乙苯/苯(E/B)比值分析其VOCs的老化特征,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等效丙烯浓度法和OH自由基反应速率法(LOH)3种方法综合评价其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及臭氧生成潜势(OFP).研究发现,炼油装置区和化工装置区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早晚高,中午低;污水处理区呈双峰趋势.3个装置区无组织排放的VOCs中烷烃浓度均占比最高,同一装置区内的不同装置VOCs排放特征不同.石化企业X/B、T/B和E/B值较城区和郊区的高,化工装置区的压缩碱洗装置区(CAW)T/B值最大.石化企业VOCs的活性较城区和郊区的强,其平均OH消耗速率常数为15.22×10-12cm3/(mol·s),最大增量反应活性为4.21mol(O3)/mol(VOC).化工装置区对石化企业OFP总量的贡献最高,为84.83%;其次是污水处理区,12.95%;炼油装置区最低,为2.22%.化工装置区的CAW对石化企业OFP贡献率最高,为34.26%;污水处理区的浮选池(FT)贡献率最低,为0.36%.  相似文献   
32.
使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3030D+GCMS-QP2020)结合F-Search谱库对药用胶塞胶种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氯化丁基胶塞和溴化丁基胶塞在双步裂解模式(热脱附和热裂解)下得到的总离子流或选择离子流色谱图中均有特征色谱峰,可进行定性鉴别.该鉴别方法无需预处理样品,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3.
四川若尔盖湿地退化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洁 《四川环境》2006,25(4):48-53
本文以四川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对象,主要贡献为:(1)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对若尔盖湿地退化趋势进行了科学定量分析;(2)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相关利益主体进行解析,在寻求利益均衡点的基础上,提出湿地保护性开发对策;(3)针对湿地退化因素提出了多种对策,其中生态移民的设想对保护四川若尔盖湿地较为适宜;(4)提出了“禁止-限制-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指导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4.
为处理河北省某农药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哒嗪硫磷废水,研究采用过滤除油-加酸中和-过滤-混凝技术对该废水进行综合预处理。采用该工艺进行预处理后COD<3000mg/L,预处理后水质基本稳定,可生化性能提高,符合后续生化处理的水质要求,在去除COD和S2-的同时回收硫磺和硫化钠,体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工艺思想。  相似文献   
35.
黄庆  杨凯  高洁  潘成武 《四川环境》2009,28(4):45-51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是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我们判断、分析公路交通噪声对沿线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以及针对影响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就目前环评中常用的几种公路噪声预测模型对省内已建成的不同等级公路进行噪声预测,并与其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据此,论述在相同争件下各种预测模式计算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得出各种噪声预测模式的适用性结论。  相似文献   
36.
闫金龙  江韬  高洁  魏世强  卢松  刘江 《环境科学》2015,36(3):869-878
利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析了渠江、涪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水体DOM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干支流各采样点水体DOM的FI值1.4,HIX值0.8,表现出明显陆源输入特征,整个研究区域水体混合模式为非保守混合,对交汇处水体DOM地化特征变化有一定贡献,但并非主导因素.河流沿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交汇处水体DOM特征改变有明显影响,聚类分析发现,所有采样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沿岸以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渠江-嘉陵江交汇处),另一类为沿岸以城市用地为主(涪江-嘉陵江交汇处),前者向干流水体中输入芳香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较高的DOM,后者以浓度较高而结构相对较简单的DOM输入为主.此外,涪江-嘉陵江交汇处类蛋白质荧光组分信号增强,出现荧光T峰,表明人为活动对水体质量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7.
为充实黄土地区挖填结合场地桩筏基础物理模型试验的相关结论,应用FLAC3D数值分析工具对分级荷载作用下跨越黄土挖填结合区的桩筏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黄土地区挖填结合场地桩筏基础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征,并综合部分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黄土地区挖填结合场地的桩筏基础桩基承载性状均为端承摩擦桩,且挖方区和挖填结合区灌注桩的承载性能优于填方区灌注桩;黄土挖填结合区由于土层工程性质差异以及填土厚度不均,在荷载作用下极易产生差异沉降,造成筏板下地基土出现"葫芦瓢"形的沉降特征,引起筏板的挠曲变形,不仅使筏板自身产生较大的弯矩,也对下部桩基的弯矩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地区挖填结合场地的桩筏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固定资产、事业经费、基建与生态工程投入、旅游收入等17项调查指标,系统调查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和资金投入状况,定量分析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论述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结果表明:山东省56%的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63%的自然保护区现有人员数量低于25人,33%的自然保护区事业经费低于45万元。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合理和资金投入不足。因此,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应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合理配置人员,增加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39.
基于2018年高分系列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山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信息,探讨人类活动对山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总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2%,人类活动影响指数介于0~0.01368。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面积不同,主要影响因子差异明显,森林生态类保护区以农业用地为主,内陆湿地类保护区以养殖场为主。内陆湿地类保护区是受到人类干扰程度最为严重的保护区类型,野生动物类保护区受到人类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0.
山区房建工程中常通过开挖边坡拓展用地空间,对于存在潜在滑动面的高边坡进行削坡处理会降低坡体安全系数,诱发滑坡灾害,造成财产与人员损失。开展微型群桩支护高边坡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微型群桩在高陡边坡支护中的受力变形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钢管微型群桩对高陡边坡的支护效果较好,未支护时坡体在削坡完成后沿预设滑面滑动破坏,采用微型群桩支护后削坡过程高边坡变形被有效抑制,坡体由不稳定状态提高至安全系数1.5。三排桩的受力分布规律相近,抗滑段土压力成倒三角分布,滑面以上20cm土体推力最为集中。由于第一排桩间无法形成有效土拱作用,第二排桩体受力明显,一至三排桩抗滑段的受力分配比例约为1.3∶2∶1。试验结果为山区高边坡的预支护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